加急见刊

大学图书馆服务项目的新拓展———大学生就业服务

刘楠  2010-04-26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大学生就业服务

论文摘要:高校毕业生的择业难、就业难问题已引起各高校的高度重视。面对现状,高校图书馆如何利用自身的有效资源,拓宽和开展与大学生就业息息相关的服务,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地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支持服务,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目前,高校毕业生的择业、就业是大学生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已引起各高校的高度重视。除了大学生毕业数量的日渐增多外,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学生的就业渠道由原来的学校毕业生分配办直接分配为主,转变为现在以市场为导向、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模式,面对现状,高校如何利用各部门自身的有效资源,为毕业生踏入社会做好准备,是高校教学及教辅部门值得研究的课题。图书馆作为高校重要的教辅阵地,更是全校师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面对日新月异的人才市场需求,拓宽和开展与大学生就业息息相关的服务,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地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支持服务,对新时期的图书馆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1、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的意义

1.1新的就业体制需要与之匹配的新服务

由于以往学校毕业生分配办公室的分配职能被彻底打破,毕业大学生所急需的就业指导、就业信息服务中心应运而生。作为高校重要教辅部门的图书馆在新的时期应拓展办馆理念、创新办馆思维,为学生所需,紧密配合学校的有关部门,充分利用自身的先进设备和信息资源优势,使用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信息手段,开设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中心,使图书馆的服务工作逐步向纵深发展,走出馆门,深入社会和学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尽全力为全体学生的就业提供服务,从而扩大、延伸、创新图书馆的情报教育职能。

1.2大学生就业压力形成的需求

总体概括,目前大学生毕业时可能有5种结果即:直接就业、创业、读研、出国深造和待业。其中就业是在一般大学生中占有最大比率的选择;暂时没找到理想工作或想进一步深造的同学会选择读研;想开阔眼界或为自己的身价增加砝码的同学视出国留学为首选;而不甘于现状、想有所作为的学生则会选择创业。近年来,大学扩招使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但另一方面,即使大量扩招,大学生在我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仍然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像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根本原因是大学教育和市场供求的严重脱钩所造成的。由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或较少经历社会的历练,还不习惯于从市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相对缺少对就业信息的把握。据统计,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145万,比上年增长23%,当年7月全国待就业大学毕业生为50万人;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212万,比上年增加67万,增幅为46%,当年7月全国待就业大学毕业生则达到70万人;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280万,当年9月全国待就业大学毕业生为76万人;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338万人,今后将长期保持这一水平并略有增长,如果按初步就业率为70%估算,今后每年将有80~100万大学生面临就业困难。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今后会出现一方面是急速增加的大学生就业大军,一方面却又是人才紧缺的局面。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高等院校所面临的重大问题。高等教育要尝试向职业教育的方向发展,以摆脱教育没有职业目的的盲目性。

1.3图书馆开展大学生就业服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大学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是强调“育人”,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竞争能力和全球意识,以及高尚的思想品德、较高的文化素质、强健的身体和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综合起来就是培养能够有所作为、身心都健康的有用人才。但据2006年的一份关于应届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显示,只有14 5%的应届毕业生认为品德会对求职有帮助,认为对自己就业有帮助的依次为:专业能力49 2%,沟通能力41 4%,心理素质32 6%,组织能力15 8%。而这与一般用人单位所重视的用人原则大相径庭。在共有3456人参加的对用人单位的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应聘者品德要求远远高于“专业技能”、“社会经历”、“学校名气”和“学历”。而作为大学生“第二课堂”的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通过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文化素质、信息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美育素质等,所以高校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环境优势。以上种种背景,使得图书馆有责任也有义务在高等教育转型时期,拓宽和转变传统的服务理念,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自身优势。拓宽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可以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培养其综合素质的目的,离校前为其提供多渠道的就业指导,使学校培养的各种人才与社会需求的融合率逐步上升。

2、高校图书馆应开设多种服务项目以满足毕业生的就业需求

2.1利用网络化信息服务手段建立就业信息服务体系高校图书馆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可以包括以下几部分:

2.1.1定期公布、查询国家新出台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政策、学校就业政策及办法、经济发展趋势、宏观职业发展信息、未来职业需求趋势与热门职业等。

2.1.2充分利用网络化信息高速公路的便利,给学生提供了解社会的需求信息,如横向职业动态信息、人才市场供需形势分析、毕业生供需信息发布与查询,国家招考公务员及各地招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信息等。 2.1.3专架陈列各种就业方面的电子图像资料、书籍、报刊,供学生求职和教师从事就业指导工作参考。

2.1.4参加网络招聘会,查询相关就业信息、就业政策和就业程序、就业单位需求信息的情况。

2.2帮助毕业生树立新的择业就业观念

很多毕业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表现的心理素质比较差,如有的毕业生自我评价过高,盲目乐观、盲目自信,一旦失策则难以接受;比较普遍存在的是恐惧心理,有些毕业生惧怕面试,担心应聘失误,一旦未被录用,就悲观失望;存在自卑心理的毕业生也不在少数,表现为缺乏勇气和自信,总以为自己不如别人,不敢竞争。凡此种种不良心理倾向,提示我们要加强对广大毕业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解除他们的心理困惑,鼓励他们要相信自己、面对现实,及时调整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全面了解社会,树立新的择业观。

引导学生重视平时的就业准备,即择业基础。高校图书馆就业信息服务中心在提供就业信息咨询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大学生平日就注重各种实践技能的锻炼及提高,通过提高自身素质,以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还可以鼓励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使他们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主动适应社会,改变“一次就业定终生”的观念。

2.3设立专门的职业服务部门

2.3.1在西方发达国家,多数大学都设立了专门的职业服务部门,这些部门为毕业生及所有在校生提供服务,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估、职业开发以及制定工作寻找战略,将职业规划战略融入其终生规划之中,如向学生提供职业咨询、校友咨询网络、校友招聘、研讨会、毕业生就业报告等大量的就业服务项目。

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学校在这方面缺乏长期系统的规划,更多的只是实行毕业之前的突击教育,这种方式难以使大学生们在一夜之间改变择业观念和掌握就业技能,更难以形成正确且较持久的职业观、诚信观和创业观。

2.3.2开展职业发展规划及测评服务。图书馆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对自我职业的评估,工作人员通过谈话、观察、问卷调查、心理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气质、性格、知识能力、优点、缺点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并把这种评价提供给毕业生,帮助其正确认识自己,依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选择最适合自己、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职业。咨询工作者可采用面对面、书面、网上对话等形式来回答学生有关就业的一些问题,为其选择职业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为学生解答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如:由从事相关工作的经验丰富的专家或择业指导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作主讲人,为学生开设较系统的择业指导课程及不定期举办择业指导讲座;利用声像资料对学生进行直观感觉的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实习以及亲临某些工作现场等方式增加学生对职业的感性认识。

2.3.3开展求职训练与模拟就业活动。“求职训练”是国内高校开展不多的一种就业指导方式。大多数学生倾向于“自己到人才市场找工作”,因此,就业信息咨询部有必要开设相关的课程或不定期举办模拟就业活动,对学生求职进行训练。

总之,图书馆作为一所高校的教辅部门,在文献资源、网络信息等诸多方面存在优势,理应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对大学生的就业服务工作,在协助学校有关部门对大学生做好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