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考热”浅议公务员制度与社会的发展
谢伟 2011-12-20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务员考试制度的日趋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带热了公务员考试,尤其以每年的“国考”为重。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青年朋友选择走上公务员考试这条独木道路,不可谓不充满荆棘与机遇。在“国考”日益成为第一首选的同时,不得不这样发出感慨,“我们这个社会怎么了?”本文试图从公务员招考的效应、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上对公务员考试制度进行剖析,以期能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 公务员考试制度 “国考热” 效应 措施
现代意义上的公务员制度,最初形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般以英国在1855年5月21日公布的《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作为现代公务员制度(也称文官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经历100多年发展的公务员制度,在我国的发展也日趋完善【1】。尤其公务员这一职业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公务员报考也是日益增温。 近十年来,公务员考试热度逐年升温,录取比例由最初的十几比一、几百比一到近两年的几千比一,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8年报考并通过资格审查的人数达80万(注:此处均为国家公务员考试),2009年为106万,2010年为144.3万,2011年141.5万。而最终通过招考进入公务员岗位的人数分别为2008年1.4万,2009年1.3万个,2010年1.5万个,2011年1.5万个【2】。其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面对“国考”太热了,我们应该理性思考这一问题。 诚然,这么多有抱负的青年有志于国家公务建设,必然有其正面的效应。 如此多的公务员候选人涌入公务员这一个大市场,无疑有利于政府吸贤纳士,充分挑选所需的人才。尤其随着公务员考试制度的日益完善和不断被社会大众认可,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尤其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国考群”通过考试录用进入政府机关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给国家机关带来新鲜血液和新鲜空气,为公务员队伍的更好发展带来等多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有利于消除“政治冷漠症”和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使更多的人来关心政治、讲政治,这就为下一步政治体制改革打下了社会基础。这对于政府行政处理能力的提升必然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也会促进社会的加速发展。 但是,其消极负面的效应也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 首先,容易强化“官本位”思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谈到中国人的“官瘾”时说,“在发达国家,虽然政治家唉不失为一个有光环的职业,但毕竟人数太少,因此,年轻人立志当政治家的很少;相对而言,文官则是一个在社会上没有多少声响的职业,虽然职业稳定,但收入和声望都不尽如人意,同样不是年轻人最热衷的选择,只有在中国才会出现全社会热衷当官的现象”。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强烈的“官尊民卑”的思想,总以为当官即现如今的公务员的地位才是大家所公认的社会地位,总是高人一等。 在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公务员这一行业时,是很容易强化“官本位”思想的。 其次,公务员考试将作为应试考试的另一种独特的形式崭露头角。从小学到大学,我国的应试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的瓶颈。现行的公务员考试制度虽然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但公务员考试的命题模式等还不是很完善。就直接导致各类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在激烈的竞争下,许多应届毕业生在完成大学应试教育之后又跳入另一个应试教育的圈子。公务员考试过热如果还一直持续的话,还会对大学教育产生不良影响,直接影响高校教学的效果。 最后,社会创新能力的不断衰退。随着报考公务员的人数与日俱增,那些受过系统知识教育的精英争相涌向官场。社会的繁荣在于整个社会保持创造创新的能力。而当整个社会的绝大部分精英团体涌向官场,那剩下的顶尖的技术该由谁去接承下去,势必会导致整个社会创新能力的下降。 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么“火爆”的公务员报考呢?接下来,笔者从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和自身环境进行剖析【3】。 外部环境。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近年来,整个国际环境的经济发展势头都不太好。尤其在经历08年经济寒冬之后,经济不景气,供需关系严重失衡。国内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正进入了相当关键的时期,需要把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外向型经济模式升级成高效率、高附加值的创新性经济,由此社会富余大量的劳动力;另中国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新增大学生在七八十万左右,头一年的毕业生还没找到工作,这一年的毕业生又面临着就业,使得就业形势异常的严峻;据有关方面统计指出,每年全国大概有700万左右劳动力不能就业,城镇失业率在百分之十以上。在如此严峻的外部环境面前,能找到一份如公务员这样待遇优厚,工作稳定,发展前景较好的工作就显得弥足珍贵。
参考文献 [1]舒放,王克良.国家公务员制度教程.2001年9月第一版. [2]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3]韩勇,康永杰.考公务员热现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