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关于创新我国社会管理体制之构想

姚璟  2009-12-02

论文关键词:创新稳定工作机制社会管理社会保障社会矛盾处理

论文摘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变革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当前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在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上下功夫。文章对此作了具体分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来提高执政党领导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水平和能力。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概念,提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任务,具有极为重大的战略意义。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变革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当前尤其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现,坚持以人为本,在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上下工夫。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分别明确党委领导核心的地位、政府社会管理的职能、社会组织协同的功能和公民广泛参与的作用,还要深化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进事业单位的机制改革、大力加强社区建设和促进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使政府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创新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社会发展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管理、社会秩序、社会和谐等,还包括社会结构、社会领域体制和机制的完善等。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

在市场经济备件下,社会利益分化、价值多元、矛盾复杂、风险加大,社会整合和社会控制的任务非常繁重,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适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的新体制,已经十分迫切。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并融入全球化市场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我国原有的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利益分配方式等日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社会管理面临着历史性的挑战。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适时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意在通过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发挥社团、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依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提出了“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这一重要命题,把加强社会管理放在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位置。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失时机地提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概念,提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任务,具有极为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目前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 1我国政府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取得了显著成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加强社会管理,社会支出不断增加,社会救助水平迅速提高,社会保险制度基本确立,政府扶贫I作成效显著,在推进社会事业社会化、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加强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培育发展民间组织等方面迈出了较大步伐,等等。

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从总体上说,目前我国政府社会管理职能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社会发展与政府社会服务滞后于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的进程,社会事业发展较慢,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管理制度还不健全;二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保障覆盖率较低、就业形势严峻等问题;三是社会组织形态和社会阶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以非公有制部门为代表的新生社会组织迅速成长。国有单位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私营企业和个体户数与就业人数大幅度上升,但政府社会管理方式尚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四是城乡、地区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收入分配结构不够合理,导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摩擦和冲突增多;五是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社会中介组织尚未真正成为政府职能转移的载体,社会团体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开发利用不足,社会的自我组织能力不强。 在市场经济建设进程中,伴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企业社会职能的剥离。大量“单位人”向“社会人”特别是“社区人”转变。大量与公民相关的社会公共事务要由社会各种组织来承担。但由于社会组织的不健全、社会功能的不完善,许多公民的各种公益性的需求并不能得到全面满足。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6年底,我共有各种社会团体15.2万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3.4万多家。大批社会团体发展发育还不很健全,法制还不完善,管理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果不认真探索这些问题,势必会影响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 三、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变革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当前尤其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在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上下工夫 我国传统单位制的社会结构正在向多样化的方向转变。但社会管理体制不能很好地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从而反过来影响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了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分别明确了党委领导核心的地位、政府社会管理的职能、社会组织协同的功能和公民广泛参与的作用。 1要提高各级党委政府维护稳定的能力。建立健全维护稳定工作机制。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提出的“五个统筹”的要求,不断探索维护稳定工作的规律,创新维护稳定工作的机制,提高维护稳定的能力。要准确把握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充分依靠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就地解决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切实提高各级党委政府预防和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要坚持依法律按政策按程序办事,从源头上化解不稳定因素。要认真研究社会治安的新情况、新问题,抓紧建立和完善“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抓紧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治安的整体防控能力。

4要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民主化决策机制。民主化决策机制需要广泛的公众参与。要保证公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有知情权,疏通和扩大公民知情的渠道,逐步建立公开、透明、开放的党政工作系统;要建立好公众参与机制,保证公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有话语权,要尽可能地体现公民参与的全面性和广泛性,尤其要抓好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的统一。 5要对人的管理顺变而治,实现从单位到社区的转变。近些年来,一方面,原有的单位组织随着改革的深入,单位组织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在弱化;另一方面,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使社会流动加快,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社会管理方式也正在发生从“单位”到“社区”的变化,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大大增加,以居住地管理为主要形式的社区建设快速发展。各种城镇社区服务机构(社区服务中心和便民利民网点)增加到20.6万个。如果没有政府的帮助和大力扶持。社区建设很难快速发展起来。随着社会的变化,社区在发放低保、养老金、犯罪矫正、规范税收、生活服务等各方面。都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真正认识到社区建设的意义,要在建设一种新的社会管理网络和社会生活的支持网络方面下大功夫。 6要正确分析认识新时期各类社会矛盾。建立健全社会矛盾处理机制。当前社会中的各类矛盾十分突出,既有由于社会阶级阶层、各类利益群体变化、利益分配格局调整而产生的各类人民内部矛盾,也有因发展和自然环境恶化而形成的人与自然的矛盾。还有因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而带来的区域矛盾及行业矛盾。对此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分析,既要分清矛盾的性质,分清主要矛盾及次要矛盾,分清矛盾的主流与支流,更要寻求解决矛盾的出路和方法,建立健全各类社会矛盾的处理机制,在遭遇突发事件和危机时。将损失和危机减至最低。 总之,应当在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加快人口、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领域社会建设的步伐。深化这些领域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执政能力,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大力加强社区建设和促进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使政府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