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节能环保与图书馆生态建设研究

吴力武  2010-11-09

2.2建筑内、外生态环境布局协调统一 生态型图书馆建筑可采用绿化手段改善小气候,如植被会在盛夏烈日形成自然荫凉,使建筑物外墙避免暴晒而降低制冷量;树木、草皮等会给建筑使用者带来舒适的感觉等。研究证明[7],绿色植被通过蒸发使室温降低,改善微观气候,可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并清除甲醛等有毒有害物质,提高空气质量,绿色植被不但具有令人愉悦的视觉效果,而且给使用者带来舒适温馨的感觉,有助于人们在紧张的状态下适当放松,这是难以用某种技术指标加以衡量的纯心理因素。 作为文化建筑,图书馆应兼有优美清雅的内外环境和足够的植物配置、丰富的人文景观,以及与周围建筑群的自然联系等,营造生态小环境,其内、外环境力求典雅优美,舒适怡人,给人一种文化艺术享受。外部环境的植被布局直接影响读者对图书馆的第一印象,内部环境设计构成因素中要充分体现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诸因素的生态环境布局,营造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育人环境,格调高雅、和谐的室内环境布局所富含的高层次美学意蕴和较高格调艺术情趣,是体现图书馆人文内涵和文化底蕴的重要方式。古人云:近水者智。广州大学图书馆的生态设计正是以这一建筑理念,实现了水、物的整体和谐,该馆室内环境设计与外部环境布局,均做到了绿化与建筑艺术水乳交融的境界。建筑因绿化而活,绿化因建筑而壮,舒适的内外环境,起到以人为本,尊重使用者的作用。目前,不少省、市、县公共图书馆都选址在绿色资源丰富的公园里兴建馆舍,营造生态小环境,显示出决策者的生态眼光[7]。 3 节能环保技术在图书馆建设中的运用 3.1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 建材工业是土地破坏、能源消耗、环境污染最严重的行业。从自然生态角度看,传统建材是以享用丰富自然资源、消耗大量能源来追求其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建筑材料是不可再生资源的重要消费品,同时又是废物的主要来源,这样的发展模式必然导致能源危机、原材料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所以,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保证,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图书馆建筑材料应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利用低能耗、不影响或少影响生态环境、无辐射、无放射、无污染的节能环保材料。室内装饰材料,应符合国家检测标准,减少有毒物源,切实保障图书馆的健康环境。大量新材料的开发,为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供了极好条件,使建筑墙体、门窗等构造发生巨大变化,更多地使用许多成熟技术,如隔热、双层玻璃、高效供热系统等。如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研制的真空玻璃,在严冬能保持室内热量避免散失,盛夏又能阻止室外热浪进入,全息玻璃窗通过衍射,使背光之处犹如阳光照耀,图书馆的特点对该材料应用前景广阔。 3.2自然资源利用方法列举 图书馆作为文化场所,环保精神体现在尽可能地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自然调温,节能、节水、节材等方面。图书馆因开放时间长要消耗大量能源,每年水、电、取暖降温费用极大,如上海图书馆夏季仅电费每天就高达一万多元。这就要求图书馆要有强烈的节能意识,通过优良的设计、适宜的技术,充分利用气候条件及周边环境使建筑节能,如考虑太阳能、水和风等自然资源因素。 3.2.1雨水的利用。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也是环境与生态最活跃最重要因素,洁净的饮用水是生活中不可替代的物质,但图书馆消耗大部分洁净水,约占80%是用来冲洗卫生间和浇灌花草,因此将雨水通过暗沟导入集水池储存,经净化处理可代替洁净水用于卫生间冲洗和浇灌花草等,从而节约大量水资源。 3.2.2太阳能的利用。每年地球表面从阳光接收的能量大约是地球上已知煤、石油、天然气等储存能量总和的10倍,太阳能清洁、安全、无噪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已被重视并开发利用。图书馆应用包含两方面,一是太阳热能应用系统,取暖及制冷;二是太阳能光电系统,为建筑物提供清洁能源。图书馆的窗户是利用太阳能的关键部位,方法是在窗户上加装集热器,如吸热玻璃,让窗户成为太阳能集热器,将窗户的玻璃改为特种玻璃,可比普通玻璃减少35%的日照,可起到保温、隔热作用。充分利用窗户、屋面等部位收集太阳能,用来供热和制冷,系统除满足热水供应、采暖需要外,尤其可用来制冷,南方夏季较长,实用性强。其方法一是利用太阳能推动机械装置,驱动压缩制冷系统制冷;二是利用太阳能热量直接驱动吸收式制冷机制冷。据日本资料显示,采用被动式太阳能集热系统的房屋,基本上不消耗城市系统的电能和煤气,效益十分明显。另一种太阳能应用技术是储能技术,如太阳能光电池技术。实验性光电池发电厂已在运行中,这一技术是解决能源危机的根本之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无法估量,这一技术已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我国已在内蒙、新疆等地试用小型太阳能光电池供电系统,图书馆建筑可借用这些技术降低能耗。 3.2.3风和光的利用。自然采光与通风符合自然阅读环境要求。适当的自然通风对人体具有特别意义,设计中,图书馆外墙窗扇全部采用外推方式,扩大自然风的流量,使春、秋、冬三季采用自然通风,利用空气热压原理有效组织自然对流,可不消耗能源降低室温,排除室内污浊空气,使新鲜空气自然循环,达到人体舒适度,有利于满足与自然交往的心理需求和健康。国外许多图书馆因地制宜,结合不同气候创造了各式各样的通风方式,值得借鉴。图书馆设计要坚持自然采光原则,不能全部人工照明,但也不能局限传统长条空间两边开窗取光和通风,否则布局难以突破老模式,难以适应灵活、高效、开放的服务。可采用自然采光为主,人工照明为辅的方式,在进深较大的开架阅览区以自然采光为主,开架书库人工照明为辅,特殊要求的藏阅空间,可用人工照明[8]。如浙江台州图书馆,设计中采用集中式建筑模式,重视院落的作用,不仅将阳光、空气、绿化引入建筑之中,使建筑适应并尽可能利用台州地区良好的气候条件,减少运行费用,同时文化上呼应江浙地区传统精神,称得上是绿色生态图书馆的代表作[4]。又如深圳图书馆新馆,作品虽然很成功,但内部空间大量依赖空调系统和人工照明,在重视气候影响方面美中不足。对于图书馆开窗过多、过大,造成光线过强,可设置可调式百叶窗,使光线变柔和。对于灯光控制,可按空间使用特性设置自动控制、群体控制开关系统,无人活动时能自动关灯或部分调节灯光。 综上所述,图书馆建筑节能环保及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开展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图书馆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尽管人们已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但其工作还任重道远。 [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