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中数学作业现状及成因
王素焕 2012-11-07
【摘要】:目前,高中学生作业状况令人堪忧。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重复作业、机械作业、惩罚性作业和不同学科之间不顾整体利益,争抢课外作业时间是普遍现象。作业的布置、检查简单;作业的批改形式单一;评价方式粗放;缺乏典型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重布置、轻批改;重考评,轻反馈矫正,造成了学生作业负担过重,不仅困扰教学质量提高,还进一步造成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了高、精、尖人才的培养,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关键词】:数学作业;作业设计;作业批改
作业,作为教与学的交叉点,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最经常性的一项实践活动,是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巩固知识、深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教师用来检查、了解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是驾驭和调控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它还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对青州市高中学生作业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使我们认识到目前传统数学作业还存在着种种弊端。
一、传统数学作业存在的弊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在作业设计上存在的弊端
(1)布置方式单一,以老师布置为主从作业的布置方式上看,依然延续着自上而下由老师布置作业的传统,学生只需做个记录,回家一样一样去做就可以了,不需要去考虑应该做什么作业,该怎么去做,哪些是自己会的,不需要做的;哪些是自己不懂的,需要去琢磨的。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自觉意识在不自觉中慢慢被剥夺了,成为了老师精神上的附庸。同样的作业,对学习好的学生可能十几分钟就够了,对学习差一点的学生,可能要花上1个小时甚至还不够,这就导致了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不能有效的得以体现。
(2)作业内容单一,讲究“一刀切”传统的数学作业中,题目大都是由教师提供的,四五十个学生布置统一的作业,而学生必须被动接受。这样的作业阻碍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的提高。而且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无差异的作业设计,讲究“齐步走”、“一刀切”。采用“一刀切”,统一化的数学作业,对不同层次学生会产生不同的难易度,非常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一般只适合中等水平的学生的作业,对于优秀学生来说相对简单从而进一步导致了学生“吃不饱”,而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又存在相当的难度又进一步导致了学生“吃不了”。如果作业设计得太难,学生无法完成,进而丧失自信心,挫伤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感,产生厌学心理。反之,太容易,不需任何努力就能完成,又会感到没意思,同样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完成形式单一,以解题为主从调查情况来看,“数学作业就是解题”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同,尽管他们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在解题,但还是希望作业形式应多样化,如看书、查资料、调查、做模型等。但实际情况与此相差太大,大多数数学教师只关心与高考有关的题目,凡是指向考试的,师生在认识及行动上是比较一致的,即考试就是解题,所以老师的作业也是解题。由于直接源于教科书上的考题很少,所以教师“布置教科书上的习题”并不是很积极,高中教学辅导资料市场的火爆足以说明这一点。丰富的资料同样会使老师也造成依赖思想,教学一旦被辅导资料牵着鼻子走,教师的判断力、钻研精神、甚至解题能力同样会受到影响。作业的针对性差,重复训练过多、过滥日渐严重,这势必造成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这首先是直接侵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和睡眠时间,加重学生厌学情绪,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作业过多,挤占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缩小了学生的活动空间,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心理的健康。
2、在作业批改上存在的弊端教师可以通过批改作业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发现问题,改进教法,优化教学。
但若方法作业批改也会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之效。通过调查,笔者发现,目前,高中数学作业批发存在如下一些误区:
(1)重答案轻过程“√”和“×”是教师评定学生作业的工具。教师往往只顾得上使用“√”“×”等符号进行简单判断,学生也只能由这些符号获得自己作业正误的信息,而对于产生错误的原因却一无所得,从而堵塞了他们由谬误走向正确的渠道。
(2)单方参与教师一般认为作业是学生的任务,批改则是教师的工作,把作业和批改孤立起来,在批改时习惯用自己的思路代替学生的思路。在批改“一题多解”问题时,习惯以自己的方法作为衡量对错的唯一标准。这样不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也很难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
(3)代替学生订正发现问题后喜欢直接在原题上改正。这样学生毫不费力地得到了正确答案,缺少了一个思考过程,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判断分析、推理的思考能力。
(4)没有跟踪行为某些教师虽然在错处注上批示、标记,但对于学生是否订正或订正得对与错,却疏于复查,以致有很多作业“一错再错”,学生仍不知晓,造成恶性循环。
(5)忽视使用评语数学教师对评语的使用率较低,一般只打等级或分数。此方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存在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的问题,无法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长期采用这样一种批改方法,学生就会缺乏新鲜感,甚至对作业缺乏一定的兴趣,而且阻碍了师生通过作业进行交流。
(6)部分数学教师批改作业出现情绪化每天看到堆积如小山的数学作业本,在心理上可能会觉得不舒服。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除了批改作业还要备课,如果再当班主任,时间就更紧张了。所以在批改时,发现学生不做、做错或书写不规范,就会觉得心烦意乱,碰见一些难批的作业更是会带动烦躁的情绪。
二、高中数学作业现状的成因分析以上所出现的种种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因素造成的:
1.教师方面学生不完成作业是个老问题了。
老师说起这个问题时,往往是埋怨学生。有的找家长告状,有的罚写,有的训斥……看到这种情况,笔者常想,学生不完成作业,能都怪学生吗?经调查,责任确实不能全怪学生,教师方面也占了很多的因素。我们教师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对作业的功能认识不到位教师对作业的认识随意性比较大,不够规范。有的教师甚至认为:之所以要布置作业是因为多年来的传统,布置作业是教学工作的一方面,至于布置的作业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再学习,能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是否都能够接受,是否都能及时完成,这些都是不在思考的范围之内。教师对作业的认识往往是从教学本身的角度进行的,并且往往只与教学的巩固性原则联系在一起。因此非常强调作业布置的量和作业批阅的深度等工作。这种思想就造成了作业量大、作业不精、作业一刀切、作业形式死板等弊端。
(2)注重作业的结果而忽视作业的过程很多教师只关心的学生有没有做作业,有没有交作业,而忽视了学生怎么做作业,只关心结果而不关注过程。事实上,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环节,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主体性应当引起充分的重视。因为无论是知识向技能、智力的转化,还是知识向思想观点的转化,都离不开学生自身的主动思考、独立实践和反复练习。教师重结果而轻过程的做法,必将影响到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2.教材方面数学教材的课后的“练习和习题”往往是数学教师布置作业的依据之一。 而课后的“练习和习题”在编排上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题型单一、陈旧、缺少变化,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数学教材后的“练习和习题”中也有思维训练,但大都强调的是基础思维能力的训练。训练的是学生的观察、了解及注意事物的吸收能力,以及记忆、回想和重现的保留能力。缺少答案非惟一性的,甚至是不确定性的,具有开放性的训练。
(2)课后的“练习和习题”中的内容可以说只是本节知识点的简短重现,它的设计内容大多数来源于例题,设计目的也是帮助理解和巩固记忆本节知识点。这种设计对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本节知识点上的有关知识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数学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让学生仅仅掌握书上的内容并记忆下来。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数学教材不应该仅仅是这些例子的组合,更应该以这些例子为生长点,进行深化和延伸,使学生融会贯通。
3.学校方面许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推崇题海战术,要求教师布置大量的作业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并将布置作业的数量作为考察教师业务素质和工作表现的一项指标,这就对作业数量居高不下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家长方面很多家长认为作业数量与学习成绩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没有作业,就认为是老师不负责任,还有的家长认为学生作实践型作业或口头作业就是不务正业等等,这些对于作业的种种错误认识也必将影响教师和学生。
三、高中数学作业现状的解决策略学校应制定相关政策规范教师布置、批改作业并进行矫正的行为,加强常规管理,努力提升作业的实效性。
1.对于“课时、自习、预习、自主”等多形式作业的要求
(1)课时作业:时间不少于10分钟,在课堂完成,老师当堂批阅、讲评。
(2)自习作业:指的是当天学科有自习,学科可以布置不多于20分的作业,可以上交,老师要及时批阅,一般在下一堂课进行反馈、讲评。
(3)预习作业:即每科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的作业。该作业的布置要具体明确,不准老师安排具体的书面作业。
(4)学生“自助餐式”作业: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差异,学校要求老师在安排作业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差异,对不同的学生作业上有所不同,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安排一定的自主作业,可以用“选做题”“附加题”及带“*”号题的形式为学生提供“自助餐”,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套餐A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套餐B的题型要高一层次,加重了知识拓展与技能的训练;套餐C的题型较为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这避免了优生“吃不饱”、学习困难学生“吃不了”的局面,促进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
2.作业检查与批改的总体要求
(1)作业的检查,批改要及时。
严禁对布置的作业不检查、不批改、不讲评;老师发现学生作业拖欠、缺交、马虎或抄袭等现象,要及时批评教育并要求补做或重做。努力做到: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练必评。
(2)教师批改作业要认真,细致,要求做到全批全改,尽量精批细改。
作业的批改不能只打“√”或“×”,要划出错误所在,注明批改日期、等次并书写发展建议等。或者将×变为?,错是错了,给你点面子,或是留有余地,也许你的方法和结果与标准答案不一样,又怕埋没其创造性,所以以问号代之。
(3)教师对学生的优秀作业应给予表扬、张贴;对学生不合格的作业,应进行面批面改,尽最大努力做好辅优补差工作。
(4)各教研室主任与备课组长要严格把关,并带头注重作业的检查与批改,努力做到节节清、日日清、周周清、段段清。
(5)学校加强教师对学生作业检查与批改的督促与考核。
3.作业反馈与矫正的总体要求
(1)教师在统计学生作业所反应的问题后要及时的把作业返还给学生,并积极向其反馈普遍存在的问题;一般在隔一个课时之内向学生反馈。
(2)在学生充分合作探究自主解决的基础上,教师主动、及时地辅导学生,为学生解难释疑,补缺补漏,并指导学生方法,进行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教育。
(3)在具体的讲解与辅导过程中务必要坚持集体教研与教师个人发挥相结合的原则、整体矫正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由主到次与由浅入深相结合的原则,以求实效性。
(4)辅导的重点是后进生,每学期科任教师要确定所任班级学生本学科后进生名单,制定补差方案,对症下药,使之转化,并做好记录。在辅导中,教师要做到热心、耐心、有信心,抓反复,反复抓。
(5)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则要提出新要求,着重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并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经过教育行政部门同意举办的各种竞赛,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