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中职学校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张健  2012-11-26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种特定的群体活动,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任务是力求营造全体学生都乐意与老师一道学习的良好氛围,把学习数学知识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语言的感知和理解、知识的运用有机融为一体,使师生配合默契,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会达到令人信服的艺术境地。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 艺术 创新

教学离不开艺术,所谓课堂教学艺术就是教师运用语言、动作、色彩、影像等手段,遵循教学规律,运用教学原则,创设教学情境,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组合运用的一整套娴熟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只有讲究艺术的教学才能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数学是一门很多人理解为“枯燥、单调而又乏味”的学科,因此,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更应该注重教学的艺术性,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做中学”,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效果。

中等职业学校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以就业为导向,而且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相对于普通高中来说,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呈逐步向下的趋势,基础差的学生相对要相对多一些。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加生动的体现出来,来达到理论与技能实践的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课堂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呢?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数学知识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操作能力。例如,在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比较关注的买房贷款问题,首付多少?房屋面积与贷款期限问题?每月要还款多少?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案例,只有把实践与枯燥的书本理论相结合,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创新

创新意识是决定一个国家、民族创新能力最直接的精神力量。在今天,创新能力实际就是国家、民族发展能力的代名词。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依据新课程教学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情境学习。在数学课堂上,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不再是“教案剧”中教师牵线下的配角演员与观众。而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学会学习,最终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们可以改变以前旧的教学模式复习提问、讲授新课等,可以通过设置任务然后让学生去尝试,再讲授和师生互评等,这样既体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也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有感染力。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我们在讲圆柱、圆锥这一节时,可以利用一些建筑物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从视觉上和空间上去感觉,这样在计算体积和面积时,学生便会对他们的结构更加深刻的记忆和掌握,不至于混淆。

四、数学课堂教学要体现趣味性

相对于语文等人文学科而言,数学要求严密的逻辑推理、高度的抽象思维,而较少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但一个称职的数学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创造生动活泼、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汉森在《美国中学生的讲授法》中指出:“一些例证说明,幽默并不能影响直接认知的获得,甚至在几个星期之后,学生从讲授时所运用的幽默中却有意识地记住了更多的概念。”可见,教学趣味性有助于强化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巩固。

五、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形象性

形象性是借助于语言,表情,动作,绘画与声音等方式,对于外部和内心世界的各种现象进行描绘,描述,引起接受者感知的特性。为了把抽象的知识变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师借助比喻,描绘手法,运用直观教具演示,学生操作等方法,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初步的印象(表象),经过思维的加工,形成数学概念,进而培养想象力,展开表象重组,形成的知识的框架和思维基础.这样对学生的启迪有着重要作用。例如,用圆规画圆时,可以用绳系物画一圈等。

总之,数学富有趣味,而课堂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方法的重要阵地,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是老师的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数学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大胆探索,灵活运用,做到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以趣激学,使教与学真正成为愉快的艺术,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2]孙美兰.艺术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3]邱学华.尝试教学课堂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郑毓信.数学教育-从理论到实践,2001.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