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握初中数学合作研究教学
邓海峰 2012-11-01
数学合作探究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合作共同体针对要学习的概念、原理、法则或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主动探索的教学活动,强调的是一种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数学合作探究教学可以在不同层次上进行,既可以对一般性的学习内容或问题展开探究,也可以针对数学思考问题展开探究.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建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非常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但实际教学中合作探究有两大误区:1、有的课堂,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地进行“讨论”,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2、有的课堂,探究有形无实,学生只是机械地按部就班地经历探究过程的程序和步骤,缺乏好奇心的驱使和思维的探险以及批判性的质疑,从而导致探究的形式化和机械化,变成没有内涵和精神的“空壳”.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把握合作探究时机,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内容的需要,明确探究目标,选择最佳时机,积极、有序、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
在重点、难点处
教学的重点难点往往是学生理解掌握的难点,在这些地方加强合作,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例如:《有理数乘法》一节中,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是难点.在教学中,让同学们根据小学的知识计算一下:
(-3)×4=(-3)+(-3)+(-3)+(-3)=-12.
提问:一个因数减少1时,积怎样变化?
(由反馈进一步设问:)
(-3)×4=_______; (-3)×3=________;(-3)×2=______;
(-3)×1=________; (-3)×0=_______.
教师进一步出示两个负数的乘法算式,进行设问,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猜测其算式积的符号、值.
(-3)×(-1)=_______;(-3)×(-2)=_______;
(-3)×(-3)=______;(-3)×(-4)=________;
然后让同学们认真思考和互相讨论一下,归纳一下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小组派代表总结.
最后再强调式问:有理数的乘法从哪两个方面理解?
由学生归纳:1、符号 2、绝对值
这里,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待时机成熟后再合作探究,最后组间交流,较好地发挥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效能. 二 、在迷惑、易混处
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思维处于混沌、迷惑状态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辩论,有助于澄清概念,加深理解.例如:在学习《三角行中位线定理》时对于“中位线”和“中线”这两个概念,学生容易混,在没进行定理探究前,让学生小组内合作把三角形的三条中线和中位线找出来,然后讨论出异同点,派代表与大家交流.这样学生就通过自己的亲生探究发现并掌握了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在实际数学活动中灵活应用.
三 、 在挑战、拓展处
深化、拓展处是再创造的生长点之一,往往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此时进行合作探究,有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形成独特的认识.例如:在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探究任意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的形状问题,这也是中考热门问题.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猜想:学过的四边形有哪些?我们做它们的中点四边形看是什么图形?请学习小组同学分工画四边形,然后再画出它们的中点四边形 .学生猜想:“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矩形…….都可能”!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探究:“它们的中点四边形什么时候是平行四边行、矩形、菱形、正方形?那么中点四边形的形状与原四边形什么有关呢?与原四边形形状与什么无关”?并考虑理由,派代表发表本组探究结果.最后教师总结展示结论.
通过小组同学独立探究及师生间的合作交流与探究,小组的每一成员都能体会、猜测自己所画图形的中点四边形的形状,而结论的推理整理归纳又是大家一起进行,使每一同学既复习了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定理,又明确中点四边形的形状是由原四边形的对角线来决定的, 这样就使学生在发散性思维过程中,不仅关注流畅性,还关注变通性,更关注独创性,又节省了时间,使课堂合作教学富有成效.
数学合作探究教学强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行为和创新实践精神,要重视过程,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给学生提供开放有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操作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只要我们把握好合作探究的这些特征,我想我们的数学探究教学会有形有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