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初探

邰毛弟  2022-05-09

摘要: 数学概念在整个数学知识里面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概念的教学方法,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该多动脑筋,多想想办法,根据小学生们的心理、年龄等特点,结合教材,采取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感受到概念课也同样可以上得生动有趣,精彩,而不是沉闷、枯燥,令人感觉昏昏入睡。

关键词:数学概念;兴趣;动手操作

由于生理、心理各方面的原因,小学生的注意力具备了不稳定、容易分散,常容易受外界因素所影响等一系列因素,常常会顾此失彼。只有那些新颖、有趣、生动的事物才能较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并能维持较长一段时间。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概念是抽象的、枯燥的、难以理解的,但数学概念却是学好数学知识的基石,他是最基本的,是学生学习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把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乐意,主动去学呢?下面我们就通过片段去看本质。

一、激发兴趣,探索概念

在学生还没有把概念的核心内容,弄懂弄透的情况下,直接抛给学生一连串的概念是传统教学模式中司空见惯的做法,这种方法,常常让学生不知所然。牛顿曾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我们想要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掌握、理解概念,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发现、总结出这个概念。

在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我用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过生日”这个情景进行引入,由于“过生日”是每个学生都会经历的事情,所以学生就会七嘴八舌的诉说自己过生日的情形。这个时候我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生活情景过渡到学习情景中。这时学生就会带着兴奋的心情,投入到我创设的情景中。这个时候我利用创设的情景,让孩子们分小组合作,提问题、列式子。这时孩子们立刻主动、积极参与地投身到小组合作中。由于孩子们心情愉快,热情高涨,在让孩子们观察各个小组所列的式子,有什么规律的时候,由于前面部分的学习,都是孩子们积极主动的参与,投身于学习中。因此,孩子们毫无悬念能发现“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直接相加减”这条规律。也就是这节课重点所要掌握的概念。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只是给了学生一把开门的钥匙,但是究竟如何才能开得到这扇门,就在于学生自己的探究与发现。由于这个规律,是学生自主发现,总结出来的,学生就会记得牢,记得深。这总比老师满堂灌,强迫学生记概念好。

二、亲身实践,感受概念

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简单枯燥的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我们在教数学概念的时候,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概念,学习概念。把简单枯燥的概念变得有迹可循,有据可依,使学生学得知所然,明其来龙去脉。

比如在教行程问题的时候。传统的教法,都是通过习题引入,然后就让学生说出“速度、时间、路程”这些关键词语,最后概括公式:速度×时间 = 路程。但是这样做,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死记硬背公式,都是不知道公式的来龙去脉,都是不知其所然。而我的做法是,带学生直接去感受这条公式。我把学生从课室带到操场,然后就跟学生说:“同学们,老师跟你们玩一个游戏,你猜,老师把你们从课室带到操场,用了多长时间,走了多少米的路”?这个时候,由于是活动的形式上课,整个教学氛围都是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实行,并且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期中,学生们都热情高涨,争先拥后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时,我就引导学生,我们把类似从教室到操场,一共行了多长的路,给他一个名称,叫什么?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回答出“路程”。类似从教室到操场用的分钟数,也就是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什么?学生就会回答出“时间”。我接着引导学生,“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从教室到操场的路程,还有时间,要求出我们刚才每分钟走多少米,应该如何求呢?”这个时候,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亲身体会的经验,所以学生们能毫不犹豫的推导出,路程÷时间 = 速度。概括出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速度。接着学生能自而已然的推导出另外相对应的两条公式,速度×时间 = 路程,路程÷速度 = 时间。通过让学生亲身体会,推导出概念公式的方法。既让学生主动学,又让学生掌握知识,而老师又不用苦口婆心的强迫学生背概念公式,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三、动手操作理解概念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知小学生喜欢具体、直观、形象的事物,而不喜欢沉闷、无趣、单一的事物。根据小学生这一年龄特点,我们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就要借助直观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来引入情景,吸引学生的求知欲,从而理解、掌握概念。

例如在教《认识角》这一内容,我让学生利用一张白纸折一个角出来,并让学生分小组摸摸自己所折的角的各个部分,和小组成员所折的角的各个部分。这个时候,学生通过触摸自己所折的角,和小组成员所折的角。认识到角各个部分的名称,同时感受到,角的顶点是尖的,角的两条边是直的。并通过观察、对比小组里面的几个角,发现这些角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让学生利用两根活动棒,组成一个活动角。并让学生摆动自己所在的活动角,然后分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轻而易举的总结出“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师不用过多的说,只要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就可以得掌握所学的知识。

[1]王志东.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小学教学研究,2008(7):30-31.

[2]万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周刊 b版,2013(29):169.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