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视野下高中数学课堂的构建策略
胡金容 2021-07-05
摘要: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运用,教育领域也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的引入,为更好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目标,教师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熟练使用信息技术,正确发挥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作用,通过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本文主要从数学模式以及学习模式两方面的构建进行讨论。
关键词:高中数学;信息技术
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直接教学方式,结合数学教材内容,以板书的形式将复杂的数学内容以直白的方式教授给学生,虽然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但是过于直白的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教师需要采取合适的方式,尽量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立体化,帮助学生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一、通过信息技术构建数学模式
高中阶段学生难以调动自己脑海中的数学内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丰富的数学理论知识难以支撑学生对于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这也是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为改善这一现象,教师需要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生活场景,增加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经验,使得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此外,教师还需要借助教学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联系学生熟知的生活知识,以直观的方式将数学问题呈现在课堂中,加深学生的印象,促使学生能力的提升。【1】
例如:在“基本不等式”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联系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以此作为新课程的导入内容,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不等式,高中的不等式基于初中的不等式适当增加难度,所以教师需要通过恰当的方式自然衔接两部分内容。教师不妨通过信息技术呈现问题,以问题的形式进行知识之间的过渡,如“用一段长36m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菜园,当这个矩形的边长为多少时,菜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这是一道典型的不等式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根据题目可以得到有效信息,即矩形的周长为36m,设矩形的两条邻边长分别为x米,y米,则篱笆的周长为 ,面积为xy平方米。根据基本不等式的公式,可以得到式子 ,所以 ,当且仅当x=y=9 时,等号成立。学生在解决类似问题时,可能会因为缺乏对生活的经验不理解题目内容,难以提取出关键信息,此时教师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将题目的内容以直观立体的形象呈现在课堂中,充分利用多媒体集形、声、色于一体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在具体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升,从而实现高中数学课堂信息技术与数学内容的有效整合。
二、通过信息技术构建学习模式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需要指导学生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丰富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教师应当在课堂中合理构建学习模式,学习模式的构建包括学习目标、学习环境、学习程序等等,教师以这些为基础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目标。与传统教学课堂不同,现阶段的高中数学课堂拥有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途径也得以拓宽,所以教师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学习,创新自己的教学手段,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在课堂中构建专业的学习模式,促使学生的进一步发展。【2】
例如:在“二元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这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基于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出发,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热情,在信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播放生活中的一些片段,选择常见的生活问题,为学生构建一个熟悉的场景,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然后以此为素材设计问题,如“一家车辆制造厂引进了一条摩托车整车装配流水线,这条流水线生产的摩托车数量x与创造的价值y之间关系为: ,如果这家工厂希望创造价值在6000 元以上,则应当生产多少辆摩托车?”求解这道数学题目时,首先应当明确解题关键为数量和价值两者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再具体分析。假设这家工厂生产摩托车x辆,根据题目信息可以得到不等式 ,移项可得 ,对于 这一方程式存在两个实数根,分别为50 和60 。得到不等式的解后,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画出二次函数 的图像,结合图像分析,根据图形可以得到只有当流水线生产的摩托车数量在50 到60 之间时才能实现6000 元以上的收益(取不到50 和60 )。学生解题过程中,教师需要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的习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从而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时,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有效整合高中数学内容和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构建数学模式和学习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目标,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