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王建 2012-11-08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完成某些共同任务,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以小组形式开展互助性和促进性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它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并通过多种途径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它的外显形式经常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借助于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物理教学“动”起来,“活”起来。下面,笔者就物理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践,结合本人理解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对合作学习的认识
合作学习是把合作的观念引入教学系统,是新课程实践的产物。它是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它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学、认知心理学等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或团队活动为基本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最终目的,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不是学习方法。它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关注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人格的培养。
合作学习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关注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人格的培养。具体而言,合作学习的内涵涉及以下几个层面的活动:首先,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在小组活动中,通常采用异质小组,力求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背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使之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其次,合作学习是以教学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的一种教学活动,要求所学的教学动态因素(教师和学生)都应当保持互动,特别是合作性的互动,由此推进教学过程。再次,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教学活动,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围绕着达成特定的共同目标而展开的。最后,合作学习是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通常不以个人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而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与奖励的标准,这种机制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促使小组内部的合作,使学生在各自小组中尽其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二、适时分组,获取最佳学习效果
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应把握好分组的时机。在教学中,部分教师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合作,且无论什么样的课都采用,过一会儿用一次。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讨论时间给得不够,刚刚分好组,没说几句,就被教师止住安排下一项内容了,合作学习显得匆忙、零乱。因此,把握好分组的时机尤为重要!
1、当任务繁重时,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新教材要求同学们的知识学习不局限于课本,课堂理论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内化”,让学生带着设计好的问题去搜集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料。由于要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任务多,时间紧,学生通常不具备独立完成的条件和能力,这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就很快捷、高效。
如在学习八年级物理《杠杆》一节时,当介绍完杠杆的特点和杠杆平衡条件后,在进一步学习杠杆的应用时,可事先安排同学们去多方面搜集生活生产中各式各样杠杆的信息,具体的包括它们的形状、名称、用途等,由于杠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单靠个人的力量收集到的信息比较有限,这时可将同学们分成若干合作小组,让小组每个成员承担与其兴趣、能力以及家庭特点相当的一部分任务,这样可以使个人的优势最大化,以获得最佳的小组总体效果。比如是工人家庭的学生让他去搜集工业生产中应用到的杠杆知识;农村的孩子可让他去搜集一些劳动工具中有关杠杆的知识;喜好体育的同学也可以去搜集健身器材中涉及到的杠杆的知识;一些爱好电脑的同学可以去网上搜索杠杆的有关信息。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小组成员及时通报进展情况,介绍各自的收获,每个小组长把自己小组收集到的有价值的资料、信息甚至成功的实验表演,推荐给全班同学,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这一过程丰富了学生的资料,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才干,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此外,还有同学反映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还增进了同父母之间的沟通,也算是一大收获。
2、当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以前的课堂教学,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是表演者,学生是参与者。特别是一些学习态度差的学生更是心不在焉,不愿去动脑,动口,动手,造成差生面不断扩大,即使是学习态度好的学生面对如此单调的课堂,也很难在一节课的时间内都能集中精神听课,他们也需在课后花大量时间去复习、做题才能保证一定的效果,进而造成物理课堂教学效益差。为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格局,我们在物理实验课教学上从形式到内容都做了大胆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来唱主角,教师甘当配角。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实践,在实践中学会自我思考和探索。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往往考虑问题不很全面,一旦他们协同作战,相互补充相互讨论,能达到事半功倍1+1>2的效果。尤其出现一些教学难点的时候,创设条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比教师反复说教效果更好。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把几种成像情况给学生演示后就让学生牢记这个规律,一些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实施新课程后,一些教师让学生自行探究但又对学生的能力有所怀疑,所以分组后按照2倍焦距以外、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等情况给了一些有关物距的实验数据,并且还把一些实验注意事项,比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中心的位置关系一再强调。这样的分组合作学习没有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验过后学生尽管在教师的提示下得出了成像规律,但是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这样的教学效果并不好,比如问到为什么在实验前要进行烛焰、透镜、光屏三者中心的位置的调节很少有同学回答得出。我在这节教学时,当和同学们一起分析出可能和位置有关后,让学生分组后有关仪器的安装以及位置关系都让学生小组讨论后自己解决。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同学们在一起讨论仪器的摆放、物距的大小,一起分析看不到像的原因,甚至还在争论改变物距时到底是移动蜡烛好还是移动透镜好,有争论声,也有赞同声。因为同学们经过操作相互讨论,所以类似上述的为什么要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中心的位置,以及光屏上得不到像的其他原因都能很轻松的解决。仅凭学生的个人能力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
3、当方法多样时,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如:有一组串联的彩灯(如图),当闭合开关后灯都不亮,已知其中1盏灯的灯丝烧断,请大家判断是哪盏灯坏了?所需器材自选。
问题的存在恰恰是推开真理大门的前奏。组织学生分组开展讨论,由学生自己分析和处理信息。经过讨论,有小组提出用电压表检验,有小组提出用电流表检验,有的小组提出再用一只完好的灯泡分别代替电路中的每一只灯泡,有的小组提出用一根导线来检验等。当然提出的方法中有可行的,也有不可行的,经过大家的讨论把不可行的分别排除。传统的教学不是老师讲解,就是同学们回答后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答复。有的同学没有理解,有的同学对老师的讲解不会提出自己的意见,认为老师说的一定正确。但是如果让同学们自己讨论,大家的关系是相互平等的,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主动学习中来。
三、合理分组,相互合作相互竞争
为了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除了把握分组的时机,还要进行合理的分组。
第一,分组时应兼顾小组成员之间的差异做到“组内异质”。这里的差异应包括学生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诸多因素。比如在前面安排同学们去多方面搜集生活生产中各式各样杠杆的信息时,就要考虑到同学家庭的差异,否则同组的学生可能搜集到许多重复的信息,就不能很好的进行组内交流。同时还要考虑学生能力,比如,让爱好电脑的学生去上网搜集资料,就不可以把班级内电脑“高手”都分在同一组。“组内异质”除了可以更好的发挥每位同学的作用,同时还有利于组内成员间的相互学习。
第二、分组还应做到“组组同质”。可以增加合作学习小组间的竞争性。
如果小组与小组之间存在很大差异,综合能力较弱的小组,就会失去兴趣,那么这样的竞争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只有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能增强他们再次去争取成功的信心。同时为了同一个目标还能促进组内成员之间更好的合作。
四、及时、合理地对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合作学习的评价观与传统教学也有很大不同。传统的教学评价强调的是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有鉴于此,应以“尊重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作为评价合作学习最终目标和尺度,这有助于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
如何评价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今后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每堂课对学生的评价尤为重要。
1.评价的原则
评价的原则 要坚持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小组间互评相结合的原则。综合多方面的评价,给个人或小组的评分才是最公正、最具说服力的。同时,评价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可以采用评分制,书写评语,口头评价等多种形式来表实现,且评价要及时,最好当堂课就评价。
2.评价的方法
(1)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参与过程的评价
这一阶段的评价着重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的参与程度。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问题作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小组间互评的标准。
①你是否能够积极踊跃地投入小组合作学习,主动地与组员交流(参加组内展示至少1次,参加全班展示至少2次); ②你与本小组的人员关系是否融洽(上课有无违纪现象);
③你的想法是否与众不同(有无创新性);
④你是否总能很清晰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④你(你们)在全班展示时是否形式多样;⑤你展示时是否自然、大方;
⑥你语言表达是否流畅,声音洪亮;
(2)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获得情况的评价
这一阶段的评价着重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以通过对学生作业的分析、课堂板演、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评价。适当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些小测试,以检验本阶段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本阶段的评价的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主。
3.适当的奖励机制
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五角星的数量,得分高低,以及个人评价、小组评价的情况,给优秀个人、优秀小组以适当的奖励。为保证奖励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和喜好,制定相应的奖励形式。奖励形式不仅包括物质的(如铅笔、笔记本等等学习用品);而且包括精神的(如红旗、奖状等)。学校每月评选学风最佳班级奖,优胜小组奖,积极参与个人等,给于适当的物质奖励或精神鼓励。
五、物理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案例:某位教师在上《电磁感应现象》这节课时,采用合作学习模式。把书本上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原因。结果实验室里热闹非凡,但真正动手研究的学生不多,大多数学生看着实验器材不知所措,小组中的其他成员不是互相嬉闹,就是看“表演”,小组汇报时也只是几个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
1、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应该说这位教师的设想是好的。但在这个课堂里,学生能学到什么?体验到什么?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合作进行到了什么程度?许多教师对合作学习不太了解,加上茫然无处借鉴。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课堂上又是小组合作讨论,又是表演,又是动手操作,又是研究成果展示,课堂气氛很活跃。仔细分析便会发现,所谓学生的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并不能使小组中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有着共同目标、明确分工的学习活动中去。
2、目标不明确,分工不落实导致合作学习费时、费力,难见成效 。
合作学习是有着明确目标和分工的学习活动。但在合作学习实践中,有不少教师往往很注重自己的课时任务的完成,而较少关心或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具体目标的实施,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则更少过问。于是,我们就看到了类似“案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那种状态:忙的瞎忙,闲的很闲,闹的很闹。究其原因,首先在于教师对合作学习目标认识不足。其次,受传统评价观影响,教师往往把自己置身于合作学习之外,缺乏与学生共同进行科学探索的体验,只对合作学习的结果做评价,这样,教师就很难认识到目标定位、任务分工上存在的问题。因此,只有教师真正参与合作学习,才能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指导。
3、以群体讨论来掩盖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一问即议”,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小组代表发言,最后教师统一大家意识。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势必使部分学困生,失去了对问题思考的权利,导致他们只有静观坐听的份,成了思维敏捷的优等生的陪衬,造成学生学习的两极分化,使教师走入了“重讨论,轻思考,重群体,轻个体”的误区,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学习,掩盖了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表现形式是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多余人”,坐在那里静听;小组汇报时,真正发言的仍是那一两个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大多数学生则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因此也是失败的小组合作学习。
4、教师不深入或深入的不充分,不总结评价或总结评价不到位。
由于教师没有成熟的教学设计,课程目标不清楚,课堂教学层次不清晰,师生、生生之间的活动和对话讨论缺乏明确的主题,使学生在下面讨论时放任自流,这就需要教师要深入其中,了解学生的学情,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控,如果教师不深入或深入的不充分,势必影响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教学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总结评价或总结评价不到位,学生到底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教师不清楚,这样就失去了小组合作交流的作用。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它将合作、竞争和个人行为融为一体,用好小组合作学习,在提高物理教学效益中,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1.马利明《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探讨》教学研究 2004年
2.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1996年第3期(总第12期)
3.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4.王洁《综合课程开发与案例》文汇出版社
5.项红专《初中科学探究活动设计》浙江大
6.郑金洲 《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