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引导学生学好初中物理的思考
刘永祥 2012-10-12
初中阶段,物理学科在众多学科当中是一门难度较大的学科。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感到十分吃力,如何引导学生学好物理?笔者认为第一是要培养兴趣,再者就是树立信心,联系实际。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的老师”,那么“兴趣”从何而来?在面对一群新学生时,首先应将他们引领到物理这个奥妙无穷的世界中,如何让他们轻松跨过“物理入门”这道门槛,如何让他们学会用物理的思维去探索物理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重视下面的“五个做法”:
一、做好“趣味实验”,上好第一堂课
任何事物给人的第一印象都是尤为深刻的。刚刚接触物理的第一堂课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你不是一名教育者而是一名“导游”,带领学生畅游物理这个神奇世界。可以介绍一下古往今来众多物理学家的丰功伟绩,也可以和他们一起探讨今天物理的前沿科学,更重要的是告诉他们物理就在他们身边,这些任务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趣味实验来解决。比如可以问风筝为什么能升上天,他和飞机升空的原理是否一样?在问题的基础上和学生一起做“吹纸片”的实验(拿一张纸,在纸的上方吹气,发现纸片向上飘),由实验来解释飞机升空的道理。秋冬季节我们的衣领、袖口为什么总是特别容易脏?电视机屏幕为什么容易附上灰尘?二者之间有联系吗?接着做塑料笔吸纸屑实验。说明物体因为带了电所以容易吸上灰尘。像这样有趣的实验很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第一堂课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做好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具有千变万化的现象,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学生对于枯燥的知识的记忆往往是短暂的,而通过动手实验可以将短暂的记忆变为长期的记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要想让实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单靠这两类实验还是不够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非常重要,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为此,新课改后笔者又探索了第三类实验——自主实验(由学生自己动手寻找实验器材,独立完成)。比如在学习电功率知识时有这样一个问题:“220V、100W和220V、40W的两只白炽灯泡有何区别?并联接在同一电路中哪只会更亮?如果是串联呢?为什么?”为了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本人就引导学生在课后找出相应器材进行观察并完成实验探究。这一系列的自主实验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讲授知识切勿贪多,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俗话说“贪多嚼不烂”,学习也是这个道理。对于物理而言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若每节课教师都讲授很多知识,大部分学生消化不掉,久而久之成绩便会下降,不会再激起学生的斗志,使学生对物理失去兴趣,形成恶性循环。笔者在讲授新知识时杜绝“满堂灌”和“一言堂”,一定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和做练习,有些繁难的问题还可以与学生一同解决。
四、引导学生自己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大多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物理与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不仅为老师提供了宝贵的反馈,为物理教学提供更加切实的问题情境,而且是学生进行自我兴趣培养的途径,也是对学生更高层次能力的培养。提出问题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进行凸透镜一节教学后笔者告诉学生照相机的镜头就是一个凸透镜,让他们就照相机提出一些相关问题。他们便说开了,“照相机的原理是什么?”“哪是它的光屏?”“想让照出的人像大一点该怎么做?”等等很多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物理与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还能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含义。
五、倾注爱心,帮助学生扫清学习心理障碍
常听到一些老师说,现在的学生不好教,老师讲得唇焦口燥,学生却无动于衷。其实,教育教学效果甚微的症结是老师忽视了感情投入,老师只有热爱学生,学生才能尊敬老师,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初次接触物理,除了对它既充满好奇与期待,也会有学长们提前灌输的畏难与害怕心理。因此笔者对学生总是倾注着爱,给学生以热情和关怀。一方面用微笑的脸庞、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怀来感染学生,使学生觉得老师和蔼可亲,对老师既崇敬又无拘束;另一方面,注意讲课的艺术性,运用手势助说话,用图表、板书、教具、模型作演示说明,善于打比方,举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形象微妙传情等方面来牵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亲切、乐趣中学到知识。测验题重视基础,照顾多数,让中等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之一。
学习有法,但学无定法。在学习物理的道路上,愿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特点,培养兴趣,树立信心,增强自己的观察、理解能力,为今后学好高中物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