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物理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自主研究

李洪伟  2012-10-31

物理新课程标准强调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要突出学生做,淡化教师讲,在教学中教师虽然尝试用新的教学方式,但有时却采用了放任不管,这样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而忽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事实上,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仍然有组织、调控的责任和义务。笔者认为在学生自主探究时,教师进行适时有效的指导,真正能把握好教师对学生的“干预度”,把握好自主探究与教师适度引导的平衡点,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高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一、把握引导时机

在物理教学中,要达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探究,学会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适合探究的课题,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探究的情境,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从模仿到主动,逐步进行探究学习。

1. 首先指导预习,引导自学

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课前合理指导学生预习,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自己,思路清晰,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结构,听起课来轻松愉快。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开始先由教师布置预习提纲,通过学生看教材,主动去观察、联想,再过渡到由学生提问,这样由简单到复杂,使学生通过模仿、体会,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由不自觉学习慢慢变为自觉预习。

2. 在学生猜想受阻时引导

课标要求让学生经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敢于思考,善于思考,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当学生的猜想是片面的、表面的,甚至不着边际时,这时教师不能耻笑,而应及时点拔,为学生提供一个明确的探究学习的方向,并对某些无意义的猜想,逐一剖析,引导学生去伪存真,开展有效探究。

3. 在学生设计方案混乱时引导

对于学生提出的猜想和假设是否正确,必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探究过程是关键。学生自行探究并不等于教师放任不管,当学生设计方案不合理时,这时教师不能只向学生投向期待的目光,期待学生自我发现、自我纠正,而应及时引导学生按正确的方向进行。

4. 在分组实验疑惑不解时引导

各小组根据设计的实验程序进行实验,收集有关信息及证据,教师除了强调实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安全外,还应该在学生分组实验中遇到疑惑不解时,既不可越俎代庖,又不可随便敷衍了事,要以热情的态度与学生共同分析探究,以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5. 在问题受思维定势影响时引导

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特别是遇到综合性问题时,学生的思路难以打开,这时教师应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必要指导,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

例如,在讲完浮力知识后,教师提出问题:除了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密度外,你还能想出测量液体密度的其他方法吗?以此激励学生去思考,但有的学生思维还是停留在测量质量、体积后再求密度的思维定势上,从而感到无从下手。

这时我作如下引导:

①液体的压强中有没有涉及液体密度?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时,有没有涉及液体的密度?物体的浮沉条件中有没有涉及液体密度?通过引导,有的学生想到了用p=ρ液gh,先测出压强p及深度h后,再求液体密度ρ液;有的学生想到用F浮=ρ液gV排,先求出F浮及V排后,再求液体密度ρ液;有的学生想到用悬浮时F浮=G物,而得出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来求液体密度ρ液。②对以上三种方法给予肯定后,我又引导:有没有测量液体密度的更快捷方法?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是否相等?浸入液体体积是否相等?能否根据浸入的体积直接标出密度值?通过引导,学生容易想到密度计可直接测量液体密度。 二、渗透科学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让学生去“学”,不能满足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会学”,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有目的、有步骤地渗透和传授科学的研究方法,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和训练,逐步掌握最基本、最主要的科学方法,帮助学生会学,达到促进知识学习、培养能力和提高科学素质的目的。下面谈谈我的教学方法:

1. 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归纳总结出本章节的知识网络,让学生学会用列表法、图示法等归纳知识。

2. 指导学生学会巧记,如杠杆力臂的画法:一找点(支点),二画线(力的作用线),从点向线引垂线,力臂就是此线段。这样用编歌诀记忆,把枯燥乏味的知识变成趣味性知识,以至于能产生永久难忘的教学效果。

3. 教给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的具体方法,如分步观察法、重点观察法、对比观察法等,使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时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4. 实验归纳法探究串联电阻,要求学生根据欧姆定律设计一个电路测出各个电阻的阻值,然后由学生进行实验而归纳得出“R总=R1+R2”的结论。

5. 控制变量法。当研究多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使其中一些变量保持不变,只研究剩下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到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综合各结论得到一个总结论的方法。如“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先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控制电阻不变,来改变电阻两边的电压并找出对应的电流,得出结论“电阻不变,导体中电流与其两端电压成正比”。再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控制电压不变,来改变电阻并找出对应的电流,得出结论“电压不变,导体中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6. 类比法 用水流类比电流,水压类比电压等,让学生在发现一个不太熟悉的对象与一个熟悉的对象有某些相似性时,便于学习新知识。

7. 学生做习题时,教师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分清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明确解题过程中所用公式、规律;明确探究时所用方法,使学生听得懂,学得会,操作起来更容易。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除了以上方法外,还有分类比较法、等效替代法、理想模型等,这样学生可对不同课题选择合适的方法去探究。另外,在学生探究学习时,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观察与思考、学会猜想与操作、学会处理分析数据、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最终使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去探究。

三、倡导自主探究

当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掌握了一定的探究方法,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例如,在讲授“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内容时,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然后我给学生提供扇子、蜡烛、电吹、衣服架、夹子、海绵等器材,利用这些器材你如何尽快把一块叠放的湿毛巾晾干?因为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一会儿各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用火烤,有的用扇子扇,有的用力甩,有的用海绵吸水,有的同时兼用多种方法等,且很投入,实验结束后各小组分别汇报成果,这时教师只引导学生把这些方法归纳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此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去创造。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让课堂远离一些形式的浮躁,多一些务实的探索,切实把握住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引导之间的平衡点,使学生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