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设计:优质高效物理课堂的关键
仝越 2012-11-02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课堂教学上突破。不管怎样的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教学有较高的效率,都追求在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成功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而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是打造优质高效物理课堂的关键。关于教学设计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寓乐于教。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正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情境创设包括课堂引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欲望,如通过实验、教材插图、交流与讨论等途径,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比如在引入压力的作用效果即压强,我做了一个气球压在砧板上的教具,实验后结合当时热播湖南卫视里的人在砧板上再压上石头而没有受伤的课件,学生的探索热情立即高涨起来,为下面的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创设情境还包括创设合作情境和操作情境,培养合作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主要是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操作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动手实验尝试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总之,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二要注重过程和方法。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过程应该在三个维度上实现教和学的目标,即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标明确提出要改变以往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把学习的重心向知识的探究转化,
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物理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科学探究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其基本过程具有五个要素:① 提出问题;② 进行猜想和假设;③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④ 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⑤ 评价与交流。很多实验的结论该放手有学生自主探讨的决不能包办,比如探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等等。
五个要素只要老师适时点拨学生均可自主完成,完成后学生会有很强烈的成就感和在自主探究中既学到了知识又体验了探索自然奥秘的乐趣。
三要恰当的教法和学法是打开优质高效学习之门的钥匙。可以肯定地说,采用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让教师高效率地教学,学生高效率地学习。教师掌握的教法越多运用的越恰当,课堂教学就越机智灵活,越充满生机,学生获得的学法指导越多越充分,掌握知识的水平就越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可是,很多情况下课改提出的探究教学在课堂上徒有其表,分组讨论仅仅是形式上的合作交流自主互动,真正探讨的只是小组的优生占据了主导地位,多数成员反而把小组当作避风港,逃避学习,所谓的“探究”实质还是教师“独自”的教学舞台,打击“假互动”、“假探究”是落实打造高效课堂的保证;所以教师更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的要给学生质疑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大家都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授之以鱼”仅得一餐之用“,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所以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教师引导要突出“善于”二字,要引而不发,导而不套,含而不露,指而不明,要给学生留下自我选择、判断、联想、发现和创造的思维空间。
四要准确定位师生关系,竭力推动学生参与。著名教育家斯卡纳金曾说过,“如果孩子没有学愿望的话,我们的一切想法、方案、设想都将化为烬,变成木乃伊”。可见,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重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教育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转变,教师与学生两个“角色”要准确定位与时俱进,教师好象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学生是“特邀佳宾”,前者的任务是:穿针引线、营造气氛、创设情境、启发诱思、调节控制、链接搭桥、转换衔接、画龙点睛、承上启下、扶持帮助、“导富济贫”;“特邀佳宾”是活动的主体,应给予尽可能多的活动空间与时间。教师既不能鸠占鹊巢、越俎代庖,也不能“放羊”、“牵牛”、“喂猪”、“填鸭”。同时要注意个体差异,问题的提问和设疑要找准对象。
五要教学环节要流畅自然合理有序。课堂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的教学规律,做到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有生活走入物理,再由物理走入社会,有序的最关键技巧之一是善于设计问题。设计巧妙适当的问题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探索欲望,引导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激发他们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