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关于物理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孟彬  2012-10-11

现代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物理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要提出问题,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都应该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动摇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因此,如何在课堂上及时、确切地提出能够激起学生思考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下面针对课堂提问进行简要探讨。

一、课堂提问要有一个科学周密的设计

精心构建问题情境,安排有效地课堂提问,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使其蕴含丰富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模式。这样就可以扩大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空间,充分激活原有知识,并使新旧知识发生有机联系,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例如在上第十章“压力和压强”,可以用学生手中的铅笔举例,铅笔放在两食指之间夹住,由于铅笔一头尖,一头钝,稍稍用力,会感到疼痛的程度不同,由此引出压力作用的效果——压强。在讲完压强的知识以后,还可以引导学生用铅笔做我们以前学过的滚动磨擦。这样不仅自发地学习了新知识,同时也对学知识进行复习,使学生知识体系完整化,自然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设计问题的一些方法:

1.让学生理解解决这个问题的意义,使之产生认知的需要,形成认知的内驱力,主动去探索。

2.所提的问题要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使之有条件有可能去思索探究,并获得成功的机会。

3.问题要有探究性,有利于强化思维训练,使学生不能简单地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习惯方法就能很快解决。使学生面临一种似乎熟悉,但又不能很快地找到解决方法的情境之中,有一种不可遏制的跃跃欲试的探索欲望,急不可耐地去思考探索。

4.问题要有开拓性,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后自然地产生新的探索意向,这应该是每个提问的问题的高境界,设计问题时应尽量向这一要求靠近。

二、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佳提问方式

1.激励式

这类提问方式可用于新课教学中,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要善于从学生的认知冲突处设疑,从人们司空见惯而又不被注意的事物或现象中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发其思维冲动;也可以用讲授新知识,快速给出旧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惊异中急于探个究竟;也可以设置悬念,逼人期待,催人进击。 2.启发式

这是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或较复杂的问题,教师给学生以知识或方法上的启发,引发学生联想,沟通新旧知识之间或新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产生顿悟的一种提问方式。启发要启而不露,启到学生的困惑点上。例如:我们在实验教学“物质的密度测量”这一节课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这样的启发。提问,若用纸将体积不同的铝和铁包起来,怎么把它们辨别出来?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争论,有的认为用轻重来判断,有的认为大的那一个就重等等,意见不一。此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得出:不能单凭质量或体积来判别究竟是哪种物体,而要讨论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用它们的关系来区分物体。接着让学生测量不同形状、大小的铁块质量和体积,最后算出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即为铁的密度。

3.引岐式

这是在学生对知识或问题的理解认识趋于一致,但不够全面,甚至错误时,教师故意提出一些问题,引起学生认识上的分歧通过讨论,使学生获得更全面、更正确,更深入的理解,从而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三、课堂提问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提出问题后,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反应,从学生的面部表情上得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题目的意思,是否能够回答出来,以便对提问进行及时调整,使课堂提问顺利进行下去。例如我们通过题目难易,分别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这样可以提优补差,带动他们共同学习。

2.提问时要注意引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应语气和蔼可亲,精神要饱满。这样既能得到学生的敬重,又容易在师生之间产生和谐的感情交流,使教与学的关系良性化。

3.提问要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否则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不到教学效果。

4.提问要简洁明了,使学生能够尽快明白问题意思,提高提问的效率。

在课堂提问题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我们要反复推敲语言的准确,要注意对学生的尊重,要注意采用协商的语气,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不断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多设几个阶梯,层层深入,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他们的信心,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