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周敏 邓树嵩 梁建成 2011-04-06
【关键词】 预防医学;实验室技术和方法;研究设计;教学方法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形成,预防医学成为了医学院校许多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1]。预防医学与其他医学学科具有显著不同的特点,它的内容涉及面广,实用性强,每个专业在其从事科研及临床实践时,都用到预防医学的原理、方法。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是预防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预防医学原理、方法,锻炼学生操作能力、分析能力、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传统的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机械地重复便可完成实验,达不到启发思维、激发创造力的目的。设计性实验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对实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设计与实施,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2]。本教研室在2006~2007学年下学期对右江民族医学院2004级临床、口腔、检验专业进行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增设了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及创新能力,对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了有益的实践。
1 设计性实验的开展
1.1 教学对象
为2004级临床、口腔、检验专业的312名学生。
1.2 实验课题
本次实验拟定了三个研究方向:噪声测定及评价;二氧化硫测定及评价;膳食调查及评价。分别由三位老师进行指导。
1.3 实验过程
1.3.1 讲座
通过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三个课题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实验设计的规则、流程,指导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掌握最新的相关科研动态。
1.3.2 分组讨论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好相应的课题,选择同一课题的学生以自愿为原则组成实验设计小组,4~5人为一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实验活动,并及时与教师交流。各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完成实验研究方案,实验方案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实验原理、实验对象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的可行性分析和实验预期结果等8部分,并列出
1.3.3 实验准备和实施
实验员根据每组上交的实验材料清单,包括实验试剂、设备等,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学生按照既定的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做必要的协助和解疑。
1.3.4 完成论文
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修改完善。对于质量较高的论文鼓励发表。
1.4 教学效果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教学内容,认真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和集中讨论时, 学生发言积极, 敢于提出新观点,学习兴趣高。本次设计性实验课结束后,我们进行了一些针对性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开设设计性实验的必要性、内容的合理性、对指导老师的满意度、个人收获等问题。结果有83.65%(261/312)的同学认为非常有必要开设设计性实验,12.82%(40/312)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只有3.53%(11/312)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在内容的合理性方面,60.26%(188/312)的同学认为非常合理,32.37%(101/312)的同学认为合理,只有7.37%(23/312)的同学认为不够合理。在对指导老师满意度方面,61.54%(192/312)的同学表示满意,35.26%(110/312)的同学比较满意,只有3.20%(10/312)的同学表示不够满意。对于个人收获方面,很多同学写下这么一句话:终于懂得了怎样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和如何撰写论文。说明设计性实验课教学形式得到了学生的肯定。
2 讨论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并实施实验,使原本枯燥乏味的预防医学实验变得生机勃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设计性实验的实施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培养他们查找文献资料、设计课题、撰写论文的能力和科研合作精神,为其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设计性实验教学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学生的思维是极其活跃的,设计性实验也涉及到很多学科知识并体现了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更好的实验技能、更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更加广泛的知识面。从而要求教师对实验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只有充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理论及最新方法、技术,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动态,才能引导学生做好实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技术水平也得到相应提高。 在此次设计性实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不少同学依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思想僵化,机械地按照教师给出的步骤完成设计性实验方案,有的同学甚至将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