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腹腔镜在妇科普外科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佚名 2009-08-28
作者:吴静刘芳严红胡柳
【论文关键词】妇科、普外科、腹腔镜、联合手术。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手术的临床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妇科、普外科腹腔镜联合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92例腹腔镜联合手术均获得成功,无手术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联合手术能同时处理多种腹腔疾病,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的前提下,腹腔镜联合手术效果确切。 腹腔镜联合手术是指在同一次腹腔镜手术中,在腹腔内同时处理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器官病灶的手术[1]。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多种疾病联合治疗的优越性。本研究选取2000年1月~2006年12月因妇科疾病合并普外科疾病而行腹腔镜联合手术的患者92例,以探讨腹腔镜联合手术的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0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因妇科疾病合并普外科疾病而住院,行腹腔镜联合手术的患者92例。患者年龄17~63岁,平均38岁。其中子宫肌瘤合并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37例;卵巢良性肿瘤合并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38例;卵巢良性肿瘤合并慢性阑尾炎7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胆囊结石9例;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胆囊结石1例。 1.2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除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采用膀胱截石位,其余手术均为仰卧位。根据手术部位不同,分别将手术床摇至相应位置。取脐上或脐下缘用气腹针穿刺,注入CO2气体行人工气腹,气腹压力12~15 mmHg。先后放入套管和腹腔镜,按顺时针方向进行全腹检查,依据手术需要取5~10 mm的操作孔2~4个。一般先行上腹部手术,再行下腹部手术,先行无菌手术,再行污染手术的原则。根据患者不同的疾病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且由不同学科的医师处理本专科的手术。 1.2.1 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15例:患者取膀胱截石、头高足低位,脐下观察孔,剑突下3 m及右侧麦氏点上2 cm左右为操作孔, 解剖胆囊三角,分离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分别上钛夹或可吸收夹后切断、游离切除胆囊,将胆囊置于右侧结肠旁沟处。患者改为头低足高位,仍以脐下为观察孔,右侧麦氏点上2 cm左右及左下腹麦氏点相应位置为操作孔,依次电凝切断子宫圆韧带、输卵管峡部、卵巢悬韧带,剪开阔韧带及膀胱腹膜返折,下推膀胱,切断子宫动脉,转入阴式手术切除子宫。并将置于右侧结肠旁沟处的胆囊经阴道取出。 1.2.2 胆囊切除术+子宫次全切除术5例:患者取仰卧位,同上处理胆囊后及子宫动脉后,线圈套扎子宫峡部,旋切器切除子宫体,间断缝合腹膜覆盖宫颈残端,取出胆囊。 1.2.3 胆囊切除术+子宫肌瘤剥除术17例:同上处理胆囊后,电极钩切开肌瘤表面,沿包膜完整剥除,剥离面止血后连续缝合子宫肌层。将较大的子宫肌瘤用子宫旋切器粉碎后取出。 1.2.4 胆囊切除术+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21例:同上处理胆囊;沿卵巢良性肿瘤包膜剥除,剥离面止血,取出胆囊和卵巢肿瘤。 1.2.5 胆囊切除术+单侧附件切除术17例:同上处理胆囊;电凝切断患侧输卵管及卵巢悬韧带,电凝切断或线圈套扎患侧卵巢固有韧带,取出胆囊及附件。 1.2.6 胆囊切除术+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结节电灼术9例:同上处理胆囊;剪刀剪除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电凝止血。 1.2.7 胆囊切除术+卵巢电灼术1例:同上处理胆囊;电凝卵巢表面,每个点电灼约5秒钟,穿透皮质,3~5 mm深,孔的直径2~4 mm。 1.2.8 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阑尾切除术5例:患者取仰卧、头低足高位,以脐下或脐上为观察孔,右下腹麦氏点及耻骨联合上方3 cm左右为操作孔,先剥除卵巢良性肿瘤;钛夹结扎阑尾动脉,紧贴阑尾侧电切阑尾系膜,阑尾根部线圈套扎,切除阑尾后电凝残端。取出卵巢肿瘤及阑尾。 1.2.9 单侧附件切除术+阑尾切除术2例:同上。 2 结果 所有行腹腔镜联合手术者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70~185 min,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7.5~25 h,术后平均住院日(3.5±1.2)d。患者术后疼痛轻微,仅5例术后使用镇痛药物。患者出院后1月、3月门诊随访,无异常发现。 3 讨论 跨科联合手术在传统开腹手术中早已施行,但常规开腹手术对相距较远的器官间的联合手术比较困难,常需延长切口或另行切口,手术创伤大,患者痛苦大,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多,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腹腔镜手术由于通过腹壁小戳孔完成手术,其手术器械较长,操作灵活,术野清晰,克服了常规开腹手术切口方面的局限性,扩大了操作范围,为腹部联合手术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2]。随着腹腔镜的普及和技术的提高,腹腔镜手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已涉及妇科、普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等,为多学科间的合作及联合手术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