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手术中的意义

佚名  2009-09-24

作者:郝静 詹华 施勇 林忠民 潘晓明

【关键词】 乳腺癌

国外在上个世纪60年代提出在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ICBN)问题[1];本科于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对收治的91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其中61例保留ICBN,其余30例作为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1例Ⅰ、Ⅱ、Ⅲa期乳腺癌患者ICBN保留组年龄26~80岁,平均46.5岁。0期3例、Ⅰ期31例、Ⅱ期22例、Ⅲa期5例。其中浸润型导管癌42例,浸润型小叶癌15例,单纯癌2例,导管内癌2例。对照组30例,年龄31~76岁,平均48.3岁。Ⅰ期7例、Ⅱ期14例、Ⅲa期9例。其中浸润型导管癌21例,浸润型小叶癌4例,单纯癌5例。

1.2 方法

根据肿瘤位置,取横向或纵向切口,常规分离皮瓣后,将连同皮下脂肪的全部乳腺及其深面的胸大肌筋膜,自上而下、由内往外整块分离直达腋窝,剪开喙锁筋膜(若Patey术式则切除胸小肌),显露腋静脉,可先清除腋静脉周围的淋巴结及脂肪组织,然后顺胸壁由上而下清扫,于胸小肌外侧缘后方,与第二肋间隙交界处可见一直径约1.5~2mm的横行神经穿出肋间,走行与胸长神经相垂直,此即为ICBN,将其用组织钳提起,自脂肪组织分离,予以妥善保护后,在其深面继续完成腋窝清扫术。尽量保留ICBN其分支(一般有1~3支);若发现腋窝淋巴结与之有粘连或被侵犯,则放弃保留。保留组61例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30例未保留肋间臂神经;两组术后均按乳腺癌临床指导治疗;并随访观察6~36个月。

2 结果

两组经6~36个月随访均未发生局部复发,见表1。表1 保留肋间臂神经与否与上肢感觉的关系(略)注:经χ2检验,*P<0.01

3 讨论

60年代以后由于医学基础研究(生物学和免疫学)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发现乳腺癌在早期就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手术的范围大小与根治的彻底性并不是成正比的,因此在60年代出现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80年代的保乳手术,术后的形体效果和上肢功能要好于传统的根治性手术,生存质量有很大的提高[2,3]。

肋间神经共11对,在相应的肋间沟内前行,至腋前线附近发出外侧皮支,第二肋间神经外侧皮支较粗大,称为ICBN;ICBN是纯感觉神经。该神经在胸小肌外侧缘后方的第二肋间穿出肋间肌和前锯肌,有时还有第一或第三肋间神经的分支加入,直径约1.5~2mm左右,在胸背动、静脉浅面行走并穿过腋脂垫,继而越过背阔肌上部前缘,于腋静脉下方进入上臂,主要分布于上臂尺侧及背侧皮肤,其分布范围存在个体差异。ICBN损伤后患者局部感觉异常主要表现为上臂内侧、腋下、肩胛等部位皮肤麻木、酸胀、疼痛或烧灼感、沉重感、蚁行感等(范围为15cm×6cm~4cm×5cm不等),这种难以用药物控制的感觉异常,使患者的精神和身体受到双重打击,长时间不能走出恶性肿瘤的阴影,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但假如术前有腋臭的患者,术中切断ICBN腋臭可消失。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