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前路减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姜燕 朱晓萍 2011-03-15
【关键词】 颈椎
颈椎病大多可通过非手术治疗缓解症状,但对于症状重,有严重椎间盘突出或外伤骨折脱位而引起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非手术治疗很难奏效。颈椎前路减压术是治疗颈椎病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能直接去除脊髓前方的致压物(如间盘组织、增生骨赘、骨折片等),扩大椎管,同时行椎间植骨融合,增加颈椎的稳定性。我院骨科自2005年5月-2005年l2月对85例重症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施行了颈椎前路减压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及康复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85例,男64例,女2 1例,年龄15~67岁。颈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56例,外伤骨折脱位诱发脊髓型颈椎病29例。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多为老年人,病史长且保守治疗无效,均不同程度伴有肢体麻木无力、活动不灵等感觉和运动障碍。我们通过术前访视,对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评估并制定护理计划。护士向患者介绍有关手术室的环境、手术程序、麻醉方法、体位摆放等,同时了解患者的身心需求,包括肢体活动、皮肤情况、静脉穿刺条件等,患者则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忧虑,了解有关治疗的情况。手术前1天,手术室护士到病房对手术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访视,并建立术前访视及术后回访病历记录[1]。这样患者进入手术室时和护士已较为熟悉,双方之间建立的良好信任减轻了患者的恐惧心理及患者家属的忧虑,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十分有利。
3 手术护理
3.1 术前准备
3.1.1 特殊物品准备
除常规骨科手术器械和敷料外,还需准备颈椎前路手术专用器械,电刀及双极电凝的仪器,还有其它的止血材料(如凝血酶、明胶海绵等)。
3.1.2 手术体位
手术是在全身静脉加吸入麻醉状态下施行,故要求体位舒适、稳妥。取仰卧位,颈后垫圆枕(直径6~8cm),双肩下垫薄枕,使头中度后仰,垫一头圈并摆正。取髂骨侧臀下以棉垫抬高,双膝关节外系绑腿带。皮肤消毒之前,用龙胆紫划出切口标记。
3.2 术中配合
3.2.1 切口及显露
采用颈右前侧横切口入路,巡回护士应注意头部是否摆正,以便术者正确判断切口位置。当显露胸锁乳突肌的内侧缘时,器械护士递4号丝线2根结扎标记后切断。
3.2.2 术中定位的配合
递甲状腺牵开器牵拉胸锁乳突肌及深面的颈动脉鞘向外,并将甲状腺、气管、食管牵向对侧过中线,显露颈椎前方,然后进行定位。用1支7号带有弯度的长针头在X线电视透视下定位并摄片。
3.2.3 主要手术步骤的配合
定位后,用三关节咬骨钳切除病变的椎体及间盘组织,吸出大骨块,然后用枪式椎板钳和弯头刮勺仔细地去除剩余的锥体后壁,完全显露后纵韧带,以利于彻底减压,并用圆规和尺子量取要取骨块的大小。
3.2.4 椎间植骨
用骨凿取右侧髂骨,此时器械护士兼顾上下两处术野,器械传递应有序,并注意无菌操作。在术者取完髂骨修整骨块时,应配合助手冲洗切口并止血然后缝合髂部切口。冲洗颈部创口,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分别反向牵引患者头部和双下肢,术者将取好的植骨块嵌入骨槽。然后冲洗切口,清点器械,敷料数量无误,逐层缝合并放置引流管引流。关闭切口后术制式围领外固定,稳妥地搬动患者,安全送回病房。
3.2.5 加强病情观察 患者在全麻状态下接受手术。由于术中牵拉气管、食管,椎间减压时触动脊髓或颈神经根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不适和病情变化。巡回护士应配合麻醉医师加强病情观察,麻醉拔管后主动询问和安慰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使其增强信心,克服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手术。
4 术后护理
4.1 护理措施
术后颈部护理2~3个月,保持颈部功能位,避免过度屈伸,并严密观察有无睡眠性窒息。生命体征平稳后,按术前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训练要求,指导督促患者咳嗽排痰,并辅助以雾化吸入,防止肺内感染。通过术式介绍 克服患者术后对颈椎稳定性的担忧,增强重建颈椎正常活动度的信心。
4.2 出院指导
嘱患者按运动量指导进行锻炼,术后3~4周可离床慢行,活动时戴颈围1~2个月。颈部运动时要缓慢、轻微,严禁过度屈伸致植骨块脱落。预防感冒,避免因剧烈咳嗽、打喷嚏导致颈部体位骤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