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浅议ICU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

俞萍  2012-04-25

: 【摘要】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现代护理模式运行的基础,护理人力资源的配备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怎样满足1CU护理人力资源的数量,提高ICU人力资源的质量成为当今护理管理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护理; 人力资源

是各类危重患者集中治疗、监护的特殊场所,工作量大,治疗手段繁多,操作技术复杂,知识更新快,设备现代化,其组织结构和管理有其特殊性,对护理人员的配置要求明显高于其它科室,护理人员的配备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

1国外ICU护理人力资源分配情况

英国危重病协会推荐的疾病严重程度分级[1]所要求配备的理想ICU专职护士人数标准:(1)I级(患者能自主呼吸,血流动力学稳定,仅需要一般监测),护士:患者0.5∶1;(2)lI级(所有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护士:患者为1∶1;(3)lI级(患者接受机械通气,并且需要多个输液/注射泵进行治疗,或有复杂的监测和需要频繁吸痰)护士:患者为1.5∶1;(4)IV级[除有Ⅲ级情况外,患者同时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护士:患者为2∶1。

2国内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现状

2.1护理人力资源数量不足: ICU是各类危重患者集中治疗、监测的特殊病房。工作量大,治疗手段繁多。国内监护室患护比为1∶3~4[2],目前,国内医院患护比实际为1∶2.5[3],由此可见.ICU护理人员普遍缺编。护理人力数量的不足导致了日均护理工时的急剧上升,不能满足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

2.2护理队伍结构不合理:ICU病房具有工作量大、病情紧急、变化快的特点,操作技术复杂,设备现代化,因此要求护理人力整体知识水平普遍较高。而目前ICU护理人员学历、职称普遍偏低,职称结构以护士和护师为主体,主管护师只占少数,而副高职称以上护理人员则无,护理人才断层现象在所难免。由此可见,整体知识水平偏低,制约了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2.3护理队伍不稳定:由于护理工作繁杂辛苦、夜班多、收入与辛苦程度不成正比、职业风险高、工作压力大和工作负荷重,客观上主要是护理职业生涯发展受限,自身发展机会少。与同年资的医生相比晋升和深造的机会也比较少,护士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不到充分的体现[4]。跳槽的护士数量逐年增加,造成了护士人力的流动性大,给ICU的护理工作带来极大影响,降低了ICU成为一个经验丰富、高效团体的可能性。

3 ICU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3.1合理配置护理人员:为了兼顾ICU质量及效益和维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可依据实际日均护理工时,根据不同病种、疾病危重程度来配置当班护士的人数。配置的护士数量和结构应满足患者专科和基础护理需要,并随着医疗护理的不断开展而动态地调整。国外医院病房高、中、初级护理人员配置一般为1∶2∶4,能够较好地发挥高级护理人员业务指导作用,保证基础护理工作的落实[5]。国内学者认为理想的职称结构比为护士30%、护师30%、主管护师30%[6],学历结构应该以大专、本科学历为宜。分层次使用护士是提高护理人力利用效度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合理控制护理人力成本。

3.2优化排班:目前国内外各大医院都在探索排班模式的改革,其中报道较多的有:(1)弹性排班法[7]:即根据科室每日的工作量排班,每周的上班时间按小时计算,值班制与备班制相结合,并要求护士能随叫随到。(2)自我排班法:即指护理人员自己参与排班的一种模式。由护理人员按照科室的排班模式,根据各自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班次。如同职称的护士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及身体状况来选择。 3.3尝试科内科间的短期调动:例如中心1CU可以与对其利用率较高的几个科室联合,设总护士长。总护士长可调动几个科室的护理人员,特别是当大手术较多时,ICU会短期出现一个病人的高峰期,而普通病房的工作量会相对的减少,此时可派普通病房的护士到ICU帮助,而当有大批病人出1CU时则相反。

3.4优待护理人员,减少人员流失。调查显示:ICU护理人员的流失量明显大于其它科室,大量有经验的护士流失给ICU的护理工作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因此管理者应考虑:(1)减轻工作强度:采取科学的人员配置,尽量配备先进的设备;(2)改善工作环境:合理布局,减少噪声来源,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共同协作的工作环境;(3)激发工作动机,适当增加ICU护士的晋升及深造的机会。

3.5聘用文秘和助理护士承担间接护理项目:护士承担了大量的间接护理项目和一些非技术性的护理项目,使得护士的劳动强度增大,建议由初级护士承担低技术性的基础护理项目;聘用文秘处理护理文书,同时简化护理文书的记录方法,避免重复劳动;成立护理临床支持系统,减少护士外出的时间比如领药、维修机器、护送患者检查等。

4ICU护士的培训与考核

国外重症护理教育多安排在基础护理教育结束、获得护士资格后。一些国家还设立了重症监护护理教育的专业团体,ICU的护士必须通过严格的专业考试和能力测试,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CCN)后才能担任ICU的工作。目前国内在这些方面均不能与国际接轨,针对此种现状,首先要建立相应的教学体系,对ICU护士进行常规化教育。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重症护理教育体系应包括急救技术、急救护理、临床护理专家的培养以及使用床边临床判断及医疗设备应用等内容[8]。目前国内外较为成功的教育模式有:根据医院实际建立协会,团体委员会举办重症护理现场表演;建立重症护理协作网络;建立国际重症护理教育互联网;建立重症护理图书馆等。同时加强高等护理教育中重症护理学的份量是解决人力缺乏,提高ICU护理质量的重要途径。

[1]Tamow-Mordi Wo,Hau C,Warden A,eta1.Hospital mortality in relation to stall workload:a 4-year study in an adult intensive care unit[J].Lancet,2000.356(9225):185-189

[2]王志红,周蓝妹.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8~9

[3]蓝惠兰,黄惠根,谭杏飞,等.综合ICU人力资源有效利用的探讨[J].现代临床护理,2005,4(1):39

[4]吕冬梅.护理人员人力流失的原因动态管理[J].现代护理,2003,9(11):879~880

[5]Antonazzo E,Scott A,Skatun D,et a1.The labour market for nursing:a review of the labour supply literature[J].Health Economics,2003,12(6):465~478

[6]赵冬梅.护理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2000,19(2):44-46

[7]胡淑元,刘艳秋.实行弹性排班的尝试[J].现代护理,2003.9(2):142

[8]15 张建伟.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培训状况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l,36(5):364-368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