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团队协作精神在《护理学基础》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管映君 古海荣 薛惠  2011-03-08

【关键词】 团队协作精神;学生团队;教师团队

团队精神是一种合作精神,依靠的是群体的合力[1]。 临床护理工作是昼夜不停地为病人服务的,仅靠一个护士或几个护士的努力工作是远远达不到护理要求的,况且护理工作还要跟其他部门的工作配合,比如医疗、医技部门等。护理人员如果能在团结协作中实现优势互补,积极发挥协同效应,就能带来“1+1>2”的绩效。护理本科生是未来临床护理工作强有力的接班人,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我们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上引进了团队协作教学理念,现将培养方法总结如下。

一、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1.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意识

团队精神能推动团队运作和发展,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亲和力,有利于提高整体效能[2]。但是很多同学认为护理工作是个人的工作,所以有必要端正思想。可通过现实的许多例子如著名的“木桶理论”、现阶段招聘员工把是否具有团队协作精神作为重要标准等等,在讲授理论课时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团队协作精神。可采用案例教学法,选择临床典型、常见、有代表性的综合案例,通过让学生分析、讨论并角色扮演,在学习中培养团队协作的意识:如急性中毒病人在抢救时,一人负责询问病史,并承担总指挥和总协调;一人负责连接心电监护;一人负责开放静脉通道,及时用药;一人负责插胃管和洗胃;一人负责记录并核对执行医嘱的正确性[3]。也可通过到医院见习,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护理工作的团队工作方式。

2.实验教学实施弹性管理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愿组织团队,4~6人一组。为了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学习水平等主要方面的合理搭配,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还有小组之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主课老师可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实行合理干预。操作练习时每组都按照给出的案例进行模拟练习,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反思学习,操作时能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实施护理,并认真书写实验报告。课外时间开放实验室由学生自主练习,实行弹性管理和自我管理。

3.成绩评定的具体办法

经过教学团队的讨论,决定学习成绩由四部分按比例组成: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和态度成绩。理论成绩分阶段性考试和期末考试。操作成绩分必考项目和抽考项目,必考项目要求每位学生都要考,考试时以不同病例考学生的整体护理水平;抽考项目的形式为:按照课堂练习的分组,每一团队抽考一名同学,这位同学的成绩也代表其他团队成员的成绩。为督促学生养成平时自主学习的习惯,抽考项目可采取阶段性考核。实验报告成绩:必须完成规定的一定量的实验报告,并符合要求。态度成绩包括行为规范、仪表仪容、学习态度、参加课外练习次数、护理行为是否符合护理伦理、实验器材使用管理情况、是否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科学思辨精神等。

二、教师团队精神的培养

1.改革以往的教学模式

以往的教学中采用专人教学,即由1名专职教师承担某个轮次的全部教学任务。这种方式由于教师个人能力、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不能保证每个轮次的教学质量平衡发展;学生也易于对固定教师的惯用教学方法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们在专人教学的基础上,采用1人主要负责、多人参与的团队式教学模式[7]。根据教师资历,选配1名讲师资格以上的教师担任每一轮次的教学负责人,除具体参加授课外,主要负责课程的设计、见习的安排、考试的实施及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反馈。为使教学和临床接轨,我们还聘请教学医院的临床教师参与团队教学。根据各教师的教学和临床主攻方向及特长,选配高、中、初级职称教师各1~2人组成5~7人的教学组,每人承担1~2个章节的教学任务,共同完成某一轮次的教学任务。

2.集体备课注重标新立异

教师团队定期进行集体备课,统一教学理念,统一观点。一般于课前两周左右对将要进行的实验操作进行集体备课并记录。教师可以标新立异,围绕本科教学的创新、护理知识的新观点、案例的讨论、实验指导方法等各抒己见。备课时可由主课老师先全程操作实验内容,然后教师团队就临床具体操作的不同点、操作新进展以及是否适合教学等进行讨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最后综合大家的意见取舍,选取最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另外,对于需要进行操作考核的项目在统一考核标准的基础上再统一考核要求[5]。集体备课的资源可共享,避免教师的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3.集体指导操作练习

带教老师上实验课时应以身作则,除了应身着护士装进入实验室外,还应以一个具有良好的护士职业道德、纪律、技能、信念、情感、意志、习惯等职业护士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良好的表率作用,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护士形象应当是仪表庄重、举止大方、态度和蔼、待人诚恳、亲切热情、文明礼貌、衣帽整洁,同时语言要通俗、有艺术性,让病人能够接受[6]。另外,带教老师在指导学生操作时要按照统一的操作要点进行指导,先指导每个组的组长结合案例按照护理程序的步骤(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连贯地做完整个操作,同一组其它同学在旁认真观摩;然后由组长指导同一组的其它成员操作,带教老师在旁监督。

三、团队协作教学的积极作用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的兴趣来源于学生学习的动机、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还来源于不同教师的授课技巧和不同的授课风格。在对我校护理本科共79名学员的问卷调查中,76.5%的学员更愿意接受团队模式的教学方式。85.1%的学生认为引进团队模式教学后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上有提高,6.9%的学生认为有明显提高。操作时同学之间配合的默契度、同学之间相处的融洽度、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精神也明显提高。况且我们将学习态度纳入考核指标后,给学生一定的压力,能促使学生重视课堂练习,并积极主动地练习,认真研究操作,激发了学习兴趣,改变了被动学习的状况,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适应“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和现代护理观的需要,在护理实验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技能,还要教会学生与人协作的精神和科学思辨精神。培养学生的爱伤观念,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阶段性的操作考核,学生的总体成绩提高了10%,总体操作水平(尤其是在护理评估、护患沟通、人文关怀、灵活应变这几个环节)明显提高了。

3.促进教师自身发展和实现教学相长

现代教学模式的转变将教师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促进者、引导者。信息时代教师要保持知识方面的绝对权威已不可能。因此教师本身在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的同时,还应是终身学习者。团队式教学模式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和时间在自身的专业方向上进一步学习和发展,自身专业的发展又能促进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经过多轮次的相似内容的教学实践,教师易于总结经验,根据学生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式、方法,修正教学思路,充实教学内容,有利于精品课堂、优质教学的培养和形成。团队式教学模式采用高、中、初级职称教师梯度搭配,青年教师能在教学实践中向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教师学习,有利于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而高级教师又能从青年教师身上感悟到不断的创新精神和活力。由于教师团队有着同一个目标,利于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得团队学习的成绩向整个组织普及[7]。

自引进团队协作理念后,学生只有努力提高全面素质才能取得好成绩。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深刻体会到该方法切实可行,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与人协作的理念,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基护教学质量[3],还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然而在探索中也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如技能考核的进一步完善,实施和监督制度的落实,学习态度的评价较难把握等,有待进一步总结经验使其更加完善。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