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60例心力衰竭便秘的中医护理
冯素敏 2011-05-18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便秘 护理
便秘是指大便干结难解,或艰涩不畅,时间延长。2005-07—2007-08,笔者对60例心力衰竭便秘患者采用中医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均为我院心脏中心导管室住院心力衰竭患者,男35例,女25例;年龄43~82岁,平均62岁;心力衰竭病程15日~12年;便秘病程3~7日。
1.2 诊断标准[1]
①排便时间延长,3日以上1次,粪便干燥坚硬;②重者大便艰难,干燥如栗,可伴有少腹胀急、胃纳减退等症;③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
1.3 护理方法
1.3.1 一般护理
保持病室清洁、安静,根据季节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床铺平整,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动,协助患者翻身。
1.3.2 心理护理
心力衰竭后便秘可导致患者精神紧张、恐惧、焦虑、抑郁、悲观失望,因此要提供清静舒适的休养环境, 使其情绪稳定, 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要时刻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善意疏导,消除烦闷、抑郁情绪, 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提高疗效。
1.3.3 饮食护理 饮食要适合病情,以少量多餐为原则,给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低脂、低盐、易消化食物,忌辛辣肥甘生冷刺激性食品。水肿严重者限制水摄入量。心神不宁者饮食宜清淡,戒烟酒、浓茶,予酸枣仁、红糖水;无进食障碍者,予多渣的膳食及新鲜而富有营养的水果、蔬菜、豆制品;肠道气滞者,配用一些理气食物,如萝卜;阴虚肠燥者予滋阴降火、凉润多汁的食物,如蜂蜜温开水冲服,适当增加花生油、豆油、芝麻油等植物油的摄入。
1.3.4 预防褥疮
必须做到勤翻身,要检查皮肤、衣服、被单是否干燥和平整,当受压皮肤发红时,应用手掌按摩,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1.3.5 穴位按摩
患者仰卧,宽衣解带,操作者站在患者的右侧,先用一指禅法在天枢、中脘、大横穴位按摩,各1~2 min,再用手掌以顺时针方向环形腹部按摩10 min,使热量深透腹部,最后按压长强穴2 min,每次15~20 min,每日 2次。注意事项:术者操作前应剪指甲,按摩用力应均匀、柔和、有力、缓慢、持久,取穴准确,强度以患者局部有酸胀感为度。按摩前嘱患者排空小便,餐后30 min内不得按摩。
1.4 疗程 7日为1个疗程。
1.5 疗效标准[1]
治愈:2日以内排便,便质转润,排便时通畅,伴随症状消失;显效:2日以内排便,便质转润,排便欠畅,伴随症状缓解;有效:3日以内排便,便质先干后软,排便欠畅,伴随症状缓解;无效:症状无改善。以(治愈+显效+有效)统计总有效率。
2 结 果
本组60例,治愈36例,占60%;显效12例,占20%;有效8例,占13%;无效4例,占7%;总有效率93%。
3 讨 论
心力衰竭患者应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用力排便加重心脏负担而发生猝死。笔者认为心力衰竭后便秘的原因为:①环境或排便姿势的改变和发病后紧张、恐惧、心情不畅等心理及精神因素引起;②不能进食或进食减少、食物残渣少、食物结构改变,对肠壁的刺激无法引起排便反射,肠蠕动减弱,粪便在肠内积滞;③因卧床而活动量少,腹肌松弛,肠壁肌肉、膈肌、腹肌收缩无力,排便困难。此外,中医学认为患病后悲伤忧虑,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气内滞而畅不行”,使大肠传化功能失调形成便秘。心力衰竭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脏腑功能本已渐衰,发病后气血大亏,形成气血津枯之体,津枯肠道干涩,泻下功能减弱;气虚则大肠推助无力,糟粕滞留于肠中,正如宋代医家张锐所说:“气弱传导不利……皆令大便秘滞。”
目前常用的药物治疗便秘,虽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多:干扰肠道正常活动和吸收,长期使用可形成医源性便秘;引起腹痛、腹泻;使用缓泻剂往往停药即发,日久导致结肠神经黏膜损伤,传输功能障碍而加重便秘。采用中医综合护理方法可避免上述副作用。由于心理精神因素在便秘的过程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及时予以精神疏导,调畅情志,消除患者顾虑、抑郁情绪,使情志舒畅,气机宣达,则推助有力。饮食有节,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及新鲜的蔬菜、水果能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补益气血。辨证施食能增强肠蠕动或润滑肠道,促进大便排出。根据“穴之所在,主治所及”的理论,取中脘、天枢、大横等腹部穴位,通过对以上穴位进行按压及腹部按摩,可以刺激肠蠕动,加强腹肌的力量;同时天枢为大肠募穴,具有调整阴阳升降之功,穴位按摩可升清降浊,调畅气机以通腑实;长强为督脉起始穴,调理一身阴阳之气,为主治肛肠疾病的首选穴,具有疏泄肛门局部气血瘀滞功能。以上几种方法结合,即可达到行气导滞、理肠通便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