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浅论衰退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过程中同伴教育的作用
严继玲 2012-03-05
【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 它是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绝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精神症状, 但是随着病程的迁延, 其受损的社会功能、社会兴趣、个人卫生和自理能力却逐步走向衰退。为了减缓患者各项功能衰退的进程,我们将同伴教育的理念运用到患者的康复
护理中。同伴教育简单的讲就是由相似背景的患者组成小组, 选出一个带头人, 组织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关键词】衰退期;精神分裂;护理;同伴教育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我院长期住院的衰退期精神分裂症患者76例为研究组, 均为男性; 年龄1 8 —5 9 岁, 平均3 3 . 1 2 岁; 均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病程≥2年;无严重躯体疾病,病情稳定,阴性症状量表评分≥60分。两组一般资料t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前两组NOSIE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原维持量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以上基础上进行同伴教育的康复训练。研究时间为6个月。具体措施是:将病员按病情轻重搭配分成四组,选出每组较积极活跃的又有一定威信和责任心的病员当组长,由护士对组长进行集中培训,再由组长对组员进行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集体观念的培养,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社会功能的培养,特长的培养。训练形式是讲课、指导、游戏、比赛相结合的方式。
1. 2. 1集体观念培养阶段
首先, 由培训后的护士给全体休养员讲课, 讲团队精神, 反复讲解, 提问, 巩固所讲内容, 使患者明白什么是团队,什么是团队精神,每一个人都属于一个组,每一个组都是一个小团体,我们的病区是一个大团体,无论做任何事,都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其次,每一项活动都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吃饭、服药、刷牙、洗脸、叠被子都由组长负责管理,组织组员排队,指导并督促组员把事情做好。通过训练,使每一个患者弄清楚自己是哪一个组的,组长是谁,活动时,能很快组织到一起。最后,对每一件事情提出要求,按要求进行比赛,对胜出者进行表扬。护士每天都详细记录训练的内容和结果。
1.2.2社会功能训练阶段
首先由护士讲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需要让病员判断自己现在达到了那一层次,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己提出更高一层次的要求。其次,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增加了接力赛、讲故事、自我介绍、看书、做操、唱歌、做游戏、参加农疗活动等,对有专长的病员进行特长训练,如绘画、诗歌朗诵、下棋、摇呼啦圈等。最后,对每一项活动制定评比标准,进行比赛。
1.2.3巩固强化阶段
在此阶段,主要以比赛和正性强化[3 ]的方式进行,对表现好的个人和小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有家属的病员每月增加两次给家人打电话的机会,以此鼓励病员再接再厉,进一步提高。另外,由护士组织病员讲解疾病知识,用药和药物不良反应等并组织病员互相交流治病心得,互相鼓励和安慰。
1.3评价方法
由经培训的医生和护士各1名,在训练前、训练6个月后用护士观察量表(NOSIE)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病员各评价一次,评定前进行一致性检验。护士观察量表共30项,采用5级评分法,总评估分值越高表示康复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研究前NOSIE评分两组指标数据无统计学意义。
2.2研究后NOSIE评分:研究后两组间除精神病表现外,其它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 3讨论
3 .1将同伴教育的理念引入到衰退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中,使患者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都有了很大提高。
3 . 1 . 1团队精神的建立使病员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精神面貌得到了改善,能够积极参与到康复活动中来。前期组织活动时,无人响应,都趴在桌子上睡觉,后期大部分病员都能积极参加,个别病员有时还主动要求举行比赛等活动。
3.1.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使病员对自己的生活有了要求,提高了生活质量。前期病员中大部分人都对周围事物表现得麻木、冷淡,除了吃饭、睡觉,对自己的其他方面毫不关心,后期部分病员可以主动要求学习一些技能,如:种地方面学习了浇水、打埂子、拔草、打尖、摘豆角、收黄豆等,日常生活方面学习了叠被子、叠衣服、洗袜子、缝扣子、补衣服。文娱方面培养了病员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有的病员从不唱歌到成为领唱,有的病员从不敢说话到在诗歌朗诵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有的病员从身怀绘画、书法的特长却不肯展露,到后期能将自己的大作展示在病区的各个地方,并在院里举办的书法大赛中获奖,有的病员虽腿有残疾,经过训练后能积极学习手工制作等等。
3.1.3通过病员自己管理自己,组长能够以身作则,不仅起到了好的带头作用,而且还培养和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对社会功能有了一定的改善。康复较好的病员对较差的病员在生活上进行督促、指导和帮助,自护能力和自控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在自理洗漱、讲究卫生和乱扔烟头、随地吐痰、吃饭、吃药不排队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同时增加了病员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增进了感情,多了一些同伴之间的关爱,使病员有了归属感。
3.1.4采用正性强化的方法,病员从中得到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感受到了自己的努力被尊重、被认可,通过娱乐比赛,丰富了生活的乐趣,调动了主观能动性,自我价值也得到了体现。同时提高了遵医服药行为的依从性。心理学家R.A.布朗认为,激励=效价与期望的乘积,用公式表示:激励=效价+手段+期望,若三种因素之一为零,就无法产生动力。
3.2同伴教育的干预方法对药物治疗有补充作用抗精神病药物一般都能有效的控制精神病症状,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受损的社会功能、社会兴趣、个人卫生和自理能力却没有明显效果,国内学者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过程,实际上是社会再适应与健康行为再建的过程。通过同伴教育的干预方法的运用,总体上提高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住院治疗效果。
3.3精神病患者的康复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康复过程,次此研究仅做了6个月,时间较短,且样本量较少,患者的衰退行为也未得到完全改善,因此不足之处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康复效果的长期性也需进一步探讨和证实。
[1] 王善澄.实用康复精神医学[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1,25-28.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 D-3)[M ].第三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78.
[3] 姜左宁.现代精神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933.
[4]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95-102.
[5] 姚贵忠.精神疾病康复手册[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52-153.
[6] 沈渔邨精神病防治与康复[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