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精神病患者失眠原因分析与护理
王汉婵 2007-09-08
【关键词】 精神病;患者;失眠;干预
【摘要】 目的探讨导致住院精神病患者失眠的相关因素,提出护理对策。 方法 对245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接触交谈,分析影响睡眠的因素,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入睡困难86例(35.10%),早醒78例 (31.84%),时睡时醒11例(4.48%),彻夜不眠18例(7.35%);失眠与精神症状、社会、环境、心理因素、躯体状况、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的影响有关;及时控制精神症状,消除疼痛和药物不良反应,加强心理疏导,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是控制失眠的有效措施。 结论 做好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睡眠状况监测,可防止意外的发生,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精神病;患者;失眠;干预
失眠指入睡困难、早醒、时睡时醒、彻夜不眠[1]。对精神病患者来说,失眠是十分常见的症状,且睡眠好坏是判断病情变化的一项直观指标。因此,对精神病患者失眠的有效护理,有利于巩固疗效,促进疾病康复,防止意外发生。作者通过对精神病患者失眠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45例患者均为2000年1月~12月我院住院精神病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各类精神障碍诊断。其中男137例(55.92%),女108例(44.08%);年龄15~78a,平均28.62±6.35a;病程6d~32a,平均5.72±3.54a;文化程度:文盲8例,小学62例,初中123例,高中31例,中专以上21例;婚姻:未婚105例(42.86%),已婚140例(57.14%);诊断:精神分裂症159例(64.89%),情感障碍51例(20.82%,其中躁狂发作30例,抑郁发作21例),心因性精神障碍10例,酒精依赖性精神障碍9例,分裂样精神障碍8例,其他病种8例;本次住院时间:90%>2mo。
1.2 方法
对入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通过接触交谈,分析影响睡眠的因素,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
2 结果
2.1 245例患者中入睡困难86例(35.10%),早醒78例(31.84%),时睡时醒11例(4.48%),彻夜不眠18例(7.35%)。
2.2 引起失眠的因素
2.2 1 精神疾病因素
136例受妄想、幻觉支配,出现焦虑、恐惧、愤怒,导致患者紧张、坐卧不安、难以入睡;42例因心境恶劣、 悲观失望等忧郁情绪出现入睡困难,时睡时醒和早醒;30例躁狂发作及5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因兴奋躁动难以入睡,甚至彻夜不眠;14例老年期患者常白天嗜睡,夜间不眠,到处乱走或做些无目的的事情。
2.2.2 社会心理因素
新入院患者因缺乏自知力,否认有病,当明白与其共室者为“精神病患者”时,表现恐慌担忧,怕被伤害而不敢入睡;37例因其他患者吵闹或换了新环境而入睡困难;17例因思念亲人,担心孩子无人照管或获悉亲人去世等而辗转反侧;39例因即将出院而既喜又忧,心理活动复杂,担心工作、学习、家庭、婚姻及疾病是否复发而难以入睡[2],也有部分自知力恢复良好的患者因怕出院后受歧视,出现自责、悲观等病后抑郁情绪,导致失眠。
2.2.3 躯体因素
23例因躯体不适而失眠,如头痛、牙痛、肠胃不适、饥饿等。也有因发病后社会功能受损,生活懒散,缺乏梳洗导致周身皮肤不适而失眠。
2.2.4 药物因素
部分患者出现明显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如急性肌张力增强、静坐不能;心血管不良反应,如传导阻滞;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及皮肤过敏、尿潴留等。轻则有身体不适感,重则可影响日常生活、语言活动和进食等。31例患者因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后出现明显的焦虑、坐卧不安、抑郁等而失眠。
2.2.5 其它因素
5例女性患者月经前后出现失眠;个别患者为了逃跑、自杀等而假装入睡。
3 护理对策
3.1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环境既可治病也可致病。舒适、安静、整洁、安全的环境有利于睡眠[3],夜间值班人员应做到“四轻”,即:走路轻、操作轻、说话轻、关门轻,这样才利于患者的睡眠。
3.2 对症处理
3.2.1 消除疼痛或药物不良反应
患者出现失眠时应了解是否有躯体不适,是否因疼痛或药物不良反应所致。要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3.2.2 控制精神症状
如果失眠是由于兴奋、恐惧、忧郁、紧张、焦虑、妄想、幻觉等精神症状所致,可在加强精神病治疗的同时给抗失眠药物,如临床较常用的苯二氮艹[]卓类的阿普唑仑、艾司唑仑等。早醒、时睡时醒、彻夜不眠的患者可使用氯硝西泮、地西泮等。
3.3 支持鼓励疏导
对于新入院的患者,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详细介绍周围环境,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创造一个“生活家庭化”的氛围,促进患者情绪尽快稳定。要尊重患者,尽早取得患者信任,减少或消除陌生、恐惧和不安全感。对个别恐惧情绪严重者,可暂时陪伴于患者床前直至入睡。对于思念亲人者以安慰,并与家属联系早日来院探视。对恢复期患者,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不同知识水平、个性和社会背景,使用相应的言语启发、鼓励,帮助正确认识疾病,正确处理生活事件,适应社交活动。
3.4 安排规律生活,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早晨空气新鲜,应组织患者做操、跑步。上午精力充沛,可鼓励患者种植、搞卫生、做手工等工疗活动;中午督促患者午睡;下午组织患者唱歌、跳舞、打球、下棋、做操、看书刊、欣赏字画,组织工休座谈会等娱乐活动,以丰富精神生活;晚饭后散步、听音乐;睡前避免看刺激性的电视、信件和长时间交谈。老年患者尤其要注意不睡懒觉,避免白天睡多晚上入睡困难而加剧焦虑或抑郁情绪。
3.5 加强巡视和观察
蓄意自杀或逃跑的患者,内心矛盾激烈,为了掩盖真相可能佯装入睡,护理人员值班时一定要了解患者的病情,仔细巡视观察患者睡眠状态,发现眼脸震颤或蒙头大睡的患者要提高警惕,避免发生意外。 综上所述,对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失眠状况要做好睡眠监测,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治疗和护理,保证各项治疗的顺利进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文秀.护理精神病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89:193
[2]扬金满.精神病人睡眠障碍分析及护理[J].四川精神卫生,1997,10(4):281
[3]陈淑清.精神科护理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