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风险评估护理对骨髓瘤化疗治疗的影响

周燕  2020-12-18

目前常采用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虽能延缓疾病的进展,但易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1]。有报道指出,对化疗患者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可起到降低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危险性的作用[2]。本次研究旨在探究风险评估护理对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治疗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丽水市中心医院行风险评估护理干预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15 例为研究组,其中男性70 例、女性45 例;年龄35 ~73 岁,平均(56.31 ±7.09 )岁;病程3 ~56 个月,平均(37.53 ±8.16 )个月。选择2016 年1 月至2017 年4 月本院行常规护理干预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52 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9 例、女性23 例;年龄34 ~75 岁,平均(55.07 ±7.51 )岁;病程4 ~52 个月,平均(38.14 ±8.09 )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为:① 符合《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5 年修订》关于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3];② 患者知情同意且签署同意书;③ 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④ 均为首次给予硼替佐米治疗。排除标准为:① 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者;② 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③ 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④ 严重精神疾病患者;⑤ 其他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⑥ 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⑦ 既往有硼替佐米治疗史者;⑧ 合并其他免疫系统疾病或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1.3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硼替佐米治疗,硼替佐米1.3mg/m2 皮下注射,7d为一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时才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及针对性护理,主要包括用药指导等,干预时间为1 个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风险评估护理干预。1.3.1 风险识别识别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包括药物因素、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肌酐清除率等。1.3.2 风险评估结合患者的个体化情况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可能会导致其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原因,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做好预防工作,并每7 天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的改变更改护理方案。1.3.3 风险处理通过查阅文献[4],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① 周围神经病变:给予钙镁制剂及神经保护剂预防治疗,改进皮下注射硼替佐米流程,选择皮下注射手臂和脐周轮换注射,并根据患者情况调整硼替佐米用药剂量及频率;嘱患者穿宽松的鞋和袜子,睡眠时足部盖轻被子以免足趾血管被压迫,适当行走以保持足部血液循环,温水泡脚,按摩足部缓解暂时性的疼痛,坚持每日功能锻炼,感觉明显异常时停止锻炼。② 不良情绪:护理人员于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健康指导,同时建立电子信息管理系统,详细录入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健康讲座、知识手册等方式向患者普及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等相关知识,提高其疾病认知度;护理人员应主动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负性情绪,并对存在负性情绪的患者给予针对性心理疏理,或邀请治疗效果较好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提高其战胜病魔的信心,多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避免家属出现责怪患者的情况,为患者争取更多的家庭及社会支持;如果患者已出现肢体远端损害或感觉功能异常,应在治疗过程中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及对待已出现的症状,并且可指导患者进行一些简单的护理,提高其治疗参与感,减轻其对疾病的恐惧感。③ 骨骼疼痛:较多患者在用药后会出现膝关节疼痛等症状,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或播放舒缓音乐,以冥想放松法等方式帮助其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在患者因疼痛影响睡眠,或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时,护理人员应立即与责任医师进行沟通,给予止痛治疗;止痛基础药物可使用氯膦酸等双磷酸盐类药物,中度疼痛者可给予氯磷酸400mg口服止痛,对于严重疼痛者,可肌内注射杜冷丁等镇痛药物,然后根据患者疼痛治疗结果对疼痛干预方案进行改进和完善。④ 行走困难: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身体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项目、时间及运动强度,主要包括手足末端揉捏、行走、关节屈伸、肌肉收缩训练等,增加下肢肌力。⑤ 并发症:因原发疾病需化疗治疗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影响机体凝血功能及毛细血管损伤,增加意外出血的危险性,故在治疗时应密切观察患者全身皮肤有无瘀点、瘀斑等异常现象,有无呕血和黑便,如出现出血现象,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告知患者勿进行过量过度运动,无排便感时避免用力排便,可给予输注血小板进行治疗。如患者易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可给予抗凝血液治疗。1.4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 个月后各评分变化,指标包括:① 周围神经病变严重程度:采用周围神经病变评估工具(chemotherapy-inducedperipheralneuropathyassessmenttool,CIP⁃NAT)评价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严重程度,该量表包括周围神经病变症状体验(36 项)、日常生活(14 项)两个范畴,采用0 ~10 分评分,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明显。② 心理状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anxietyscale,HAMA)评价焦虑程度,每项0 ~4 分,评分越高代表焦虑程度越严重。③ 平衡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balancescale,BBS)评价患者平衡功能,共包括14 项,总分为0 ~56 分,得分越高表示平衡能力越强,得分<20 分表示平衡功能较差。④ 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s,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⑤ 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ualityoflife-briefscale,QOL-BREF)评价生活质量[5],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设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CIPNAT、HAMA、VAS、BBS和QOL-BREF等评分比较结果见表1 由表1 可见,两组患者干预前CIPNAT、HAMA、VAS、BBS和QOL-BREF等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55 、0.77 、0.34 、1.24 、0.79 ,P均>0.05 ),干预后,观察组的CIPNAT、HAMA及VAS评分低于对照组,BBS和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65 、3.30 、2.77 、4.64 、3.94 ,P均<0.05 )。

3 讨论

硼替佐米是一种人工合成的二肽硼酸盐类似物,可降低蛋白酶体活性,抑制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表达,进而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改善患者预后,但较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严重者会导致中断治疗等事件的发生,极大的影响了治疗疗效。周围神经病变是指患者四肢末端麻木、酸胀,伴有针刺感,影响睡眠和行走,进而极大了影响了其日常生活,使其出现焦虑等负性情绪。有报道指出,对患者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6]。在进行风险评估护理干预时,对患者给予钙镁制剂预防治疗,可促进细胞钠通道的闭合,抑制周围神经元的过度兴奋,并根据患者病情调整硼替佐米用药剂量及频率,尽量减轻该药物对神经系统的损伤,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神经系统的恢复,嘱患者穿宽松的鞋和袜子,睡眠时足部盖轻被子以免足趾血管被压迫,适当行走以保持足部血液循环,温水泡脚,按摩足部缓解暂时性的疼痛,坚持每日功能锻炼,感觉明显异常时停止锻炼,进而可降低周围神经变的发生率[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CIPNA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说明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给予风险评估护理干预,可改善周围神经变严重程度。在进行风险评估护理干预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提高疾病认知度,减轻其对疾病的恐惧感,对其已出现的负性情绪给予针对性疏导,并为其争取更多的家庭支持,邀请预后较好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可提高其治疗信心,减轻负性情绪。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治疗后HAMA均低于对照组(P<0.05 ),说明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给予风险评估护理干预,可减轻焦虑程度。多发性骨髓瘤在骨髓内克隆性增殖,使患者出现骨骼疼痛等症状,并且不良的负性情绪会导致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增加,加重疼痛感[8]。在进行风险评估护理干预时,与患者分析出现疼痛的原因,使其能够正确对待已出现的疼痛感,帮助其建立合理的膳食结构,增加其机体免疫力;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并以冥想放松法等方式分散其对疼痛的注意力,并且对于中度疼痛者可给予氯磷酸口服止痛,对于严重疼痛者,可肌内注射杜冷丁等镇痛药物,然后根据患者疼痛治疗结果对疼痛干预方案进行改进和完善,进而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说明应用风险评估护理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干预,可减轻其疼痛程度。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表现为多发性溶骨性损害、高钙血症、贫血等现象,导致压缩性骨折的发生,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9]。进行风险评估护理干预时,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身体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项目、时间及运动强度,增加了下肢肌力,促进其尽早下床活动,并减少并发症,进而可起到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BBS和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 ),进一步证实了应用风险评估护理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干预,可提高其生活质量。综上所述,应用风险评估护理对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干预,不仅可改善周围神经病变,缓解其焦虑情绪及疼痛感,还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不足之处在于两组的纳入时间不同,未对两组患者临床分期进行研究,其中可能会导致研究结果存在误差,因此后期在进行进一步研究时,需对纳入患者进行更为准确、精细的分组以减少其他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