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运用护理职业风险评估工具谈急诊护士职业防护

罗兰霞 冯芸  2010-11-12

【关键词】 护士;职业防护;风险评估

近年来,看了各种网络媒体频现急诊室暴力报道让人触目惊心。我院急诊室护士在承担预检分诊、院前急救、院内抢救、危重患者护理、肠道感染护理及其他突发事件的处理等工作中,经常暴露于各种职业危险因素之中,是发生职业危害的高风险科室。为保证急诊护士能安全、有效地完成护理工作,根据护理职业风险评估工具的5个维度[1]即事故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工作环境危害,提出以下防护对策,供各位急诊护士在工作中借鉴,同时也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

1 职业伤害因素

1.1 工作环境危害 根据王翠萍,李秀萍[2]对90名临床一线在职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存在职业性疲劳及心理压力者90人,占100%,突发事件导致心理压力者82人,占91%。急诊护士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压力及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我国逐渐实行全民医保的现实工作中,医院对护理队伍的配备还不完善。导致护士总数与实际工作量不成正比。而人们对急诊工作的要求又越来越高,护理工作不能满足病人需要导致护患冲突加重护士的心理压力。长期繁重且一成不变的护理工作容易导致护士身心疲惫。

1.2 事故性危害 急诊护士在实施院前急救和院内抢救的过程中常不知道病人的健康状况且在毫无有效的防护措施下实施抢救工作。在院前抢救过程中因时间紧急、光线不明亮、患者躁动不配合、家属的怨骂等造成针刺伤、跌伤及被家属打伤的可能性较大。并且在发生事故性伤害后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

1.3 物理性伤害

1.3.1 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急诊护士陪同患者或抢救患者时经常受到X线照射。在消毒灭菌工作中,消毒因子(紫外线)大多是对人体有害的,使用不当可引起紫外线眼炎或皮炎,而高浓度臭氧吸入后可引起气急、胸闷、肺水肿等[2]。

1.3.2 噪音污染 急诊病人的呼救声、救护车的鸣笛声、监护设备的报警声及拖拉各种仪器的声音导致急诊护士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从而产生应激反应。

1.4 化学性危害

1.4.1 消毒剂的危害 人们都说:“一进医院,就有一股特殊的来苏水味道。”这对长期在急诊室工作的护士已经司空见惯,但在它里面隐藏着多少护士所受的职业危害?急诊护士经常接触到的消毒液有:84消毒液、过氧乙酸等,固定剂:戊二醛、甲醛。以及临床上各种高级抗生素药物、抗肿瘤药物及各种废气、污染气体等。这些通过经皮吸收、吸入、摄入而引起眼睛、皮肤、黏膜和上呼吸道及神经系统的损伤易引起白细胞减少、脱发、月经异常、高耐药性等[3]从而危害护士的健康。

1.4.2 水银的危害 来自于体温计、血压计、荧光灯以及电池等医疗用品的水银具有一定的神经和肾毒性,而输液器、输血器、输血袋等占医院25%的卫生材料是PVC产品,含有戴奥辛,研究认为它与子宫内膜异位、内分泌失调及癌症有关[4]。

1.5 生物性危害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种传染性疾病不断涌现,如结核、艾滋病、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手足口病、甲流感等。据性病艾滋病中心刘康迈书记介绍:近年来艾滋病病例报告数一直以平均每年30%至40%的速度快速增长,加上流行的危险因素还广泛存在,艾滋病在中国31个省市正以迅猛的速度和超强的威力将其魔掌伸向各个角落,已经日益成为一个严峻的公共安全问题。因此,急诊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性更加严重。

2 防护措施

2.1 加强社会支持与理解 保证护理人员的配置合理,降低工作强度。环境及布局合理,优化各种抢救仪器的配置。建立良好的护患、护护、医护关系,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工作中始终保持乐观、开朗、平和、稳定的工作情绪。宣传护理精神,大力推行人文关怀,争取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

2.2 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1)护理管理者加强急诊护士职业安全培训,包括科学洗手、戴口罩、穿隔离衣、针刺伤的处理等。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操作规程,制订合理的防护措施。使用后的污染针头严格装入锐器盒内并毁形。禁止使用后针头回套。处理打架、斗殴、精神异常及有自伤或伤人的事件时应取得他人的协助并告知家属采取必要的约束措施。(2)建立护士职业安全应急保障机制,健全针刺伤的登记、处理及跟踪检查制度,建立传染病人的信息登记及相关标识,建立职工档案,定期体检和预防接种。(3)呼吁全社会及法律界人士建立健全维护护士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保障急诊护士的合法权益,还急诊护士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2.3 对物理性伤害的防护

2.3.1 对X线的防护 照射前将各项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如遇抢救病人时应穿戴必要的防辐射衣物。还可充分利用活动屏蔽装置。在消毒灭菌过程中不能直视或近距离接触紫外线灯光,必要时用眼罩保护双眼。

2.3.2 噪音的防护 学习和有效应用应对外界压力的技巧[5],熟练掌握急救技术及急救仪器的使用。培养对急诊病人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将急救仪器的报警音量调至适当的分贝,并在工作中注意“四轻”。

2.4 对化学性危害的防护 病室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接触并使用消毒剂时戴手套并注意浓度、剂量适宜。过氧乙酸、戊二醛、甲醛等应密闭保存防止外泄。接触抗肿瘤药物时, 熟练操作规程, 防止药液或雾粒逸出, 必要时戴手套或眼罩; 配药室安装排气扇或空气净化装置, 减少呼吸道、皮肤的吸收。处理被药液沾湿的床单、衣物、纱布时应戴手套, 孕妇停止接触细胞毒性药物[6],有效管理各种监测仪器如体温计、血压计、荧光灯,确保完好,如有破损应立即更换防止汞泄露。

2.5 对生物性危害的防护 急诊护士参与病人抢救前应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如戴口罩、帽子必要时穿隔离衣、戴眼罩等。学习相关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对已确诊为传染病病人时,应单间隔离,做好环境、物品、仪器的准备与终末处理,护士操作前检查双手有无破损,如有破损应用防水敷料包扎伤口并戴双层手套进行操作,避免直接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完成后应用消毒液浸泡手5~10min[7]。总之,有效运用防护措施降低急诊护士的职业危险,是完成急诊护理工作的重要前提。有了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投入工作,才能使病人满意,社会满意。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