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角色扮演法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佚名  2011-03-06

作者:黄玉兰,张莉芳,赵小平,何兰燕,李柳茵

【关键词】 护理学基础; 角色扮演法;护理学专业本科生

随着新型医疗技术的迅速应用和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医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教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无论是领导层还是负责任的教师都意识到了这种问题,领导决策层有了改革意识,教师也进行了一些具体教学方法的改革。如从西方引入我国的问题教学法[1]和标准化病人教学法[2],两种教学方法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沟通交流能力。然而受到我国教育体制、文化传统、教学经费、师资力量、学生能力层次不齐及各医学院校实际条件的限制,要完全在我国的医学院校实施这两种方法是有一定难度。各院校均是结合自身的实际,发挥各自的优势条件,提出和实施适应其自身状况的教学模式。角色扮演法(roleplaying teaching,RPT)就是教师们探索应用的模式之一。当前针对角色扮演法的研究,集中于其对学生考试成绩及沟通交流方面的影响[3],而对学生仪表、评估病人、非语言沟通等方面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着眼于探索角色互换法对学生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的仪表礼仪、评估病人能力、非语言沟通能力,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择2007级护理学专业本科90名学生(男生12人,女生78人)为实验组,2006级48名学生(男生6人,女生42人)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构成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研究工具

自制的评分标准,总分为100分,分为操作流程60分,操作过程沟通20分,仪表举止10分,操作前后评估8分,回答问题2分。各条目又分为相应的子条目,如操作过程沟通,又分为语言(8分)与非语言沟通(12分),非语言沟通包括对病人的态度是否亲切、是否体贴病人的难处、是否过多地暴露病人、是否鼓励病人说出操作中的不适等具体评分条目。

3.教学方法

(1)角色扮演法:

①病例与剧本的编写。教师采集典型的临床真实病例,病例包括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病情、心理状态等资料。根据病例及临床护士工作中常见的情境编写剧本,使其真正发挥引导性、启发性的作用,并能够进行模拟表演。 如在氧气吸入法中编写2个剧本,一为病情平稳时给氧剧本,一为病情危重时给氧剧本。病人刚刚入院,需要立即接受氧疗后者如下所示:

病情危重鼻塞给氧剧本

1.护士经过评估,携带鼻塞给氧的用物进入病房。病人的反应:烦躁不安、呼吸急促,以手支撑着身体,艰难地采取半坐卧位。

2.护士操作过程中:病人询问,这次是不是没治了,感觉不行了等。

3.护士操作完毕,告知病人及其家属用氧的注意事项,家属要求将氧流量调大一些,以尽快缓解缺氧症状。

4.病人需根据护士的操作质量与速度,适时地说出自己的不适感觉。如护士固定鼻塞时,总是将手放在病人脸上,病人应说出自己的不良感受。如护士操作时,慢条斯理,病人可以适当催促。

②学生准备。授课前一周,将编制好的病例及剧本发给学生,学生2~3人一组协同配合按照剧本所要求的进行角色扮演的准备。学生需以护士的角色根据剧本中病人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并可以根据自身经历,结合病例,以病人的角色增加问题。

③课堂教学过程。首先讲解操作原则及操作要点,并与学生讨论操作原则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扮演护士,抽一名学生扮演病人,演示给氧操作的过程。最后学生2人一组进行角色扮演练习。教师利用最后30 min抽考其中的2组,分别考2个剧本中的一个,进行总结点评。

(2)传统教学法:课前嘱咐学生预习将要学习的操作。课堂授课时,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所学习的操作项目;然后学生2人1组练习;最后教师抽考2个学生,检查学习效果并总结不足。教师示教和学生练习过程,无论是沟通还是操作都是针对模型进行。

4.收集资料

实验组采用角色扮演法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两组的考核方式与标准完全相同。由2位老师同时监考评分,取平均分为最终分。

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5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以 α=0.05为检验水准,P值表示双侧概率。结果统计结果显示,两组学生仪表、评估病人、非语言沟通得分等的比较,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1)。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仪表、评估病人、非语言沟通得分比较(略)

1.RPT可优化学生护理学基础操作过程中的仪表

角色扮演法的趣味性、情景性、共同性、卷入性特点决定进行角色扮演的人可以在将来更快更好地进入真正的角色中。护理人员整洁合适的衣着、谦虚礼貌的行为、稳重的举止能获得病人的信任,使病人自觉向护理人员吐露心声。角色扮演法的卷入性特点,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容易进入到护士的角色,而忘了自己学生的角色。学生自觉地按照合格护士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彼此之间都能直言不讳地指出练习中不良的衣着、体态、举止。经过不断地规范约束自己在操作中的言行举止,学生逐渐形成一种习惯,将良好的举止礼仪内化于自己的行为中。

2.RPT可提高学生护理操作中评估病人的能力

评估病人一是通过问诊了解病人当前的症状,二是通过体格检查或用器具测试病人的体征及其他客观指标。传统的护理操作教学法是面对模型进行,无法实现学生对患者的评估这个环节,而使用角色扮演法可以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扮演病人的学生会根据病例与剧本并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一些问题。如在鼻塞给氧评估时,病人说不想用鼻塞,想象电视上看到的一样用面罩。这样的互动,使学生真正了解了评估的目的,而不会在操作中忘了“评估病人”这个环节,也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

3.RPT可增强学生护理操作过程中语言及非语言沟通能力

角色扮演法应用于教学中可提高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已被很多研究所证实[4,5]。对病人的关怀不仅体现在语言沟通上,非语言沟通是影响病人疾病康复的一个重要因素[6]。角色扮演法使非语言沟通贯穿于学生进行护理操作的全过程中,促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去注意病人的感受。如在学习“卧有病人床更换床单法”操作时,病人称盖被子太热,学生就将被子完全撤了。病人说自己躺在床上不盖被子感觉不舒服,学生马上意识到这样做的不妥当。角色扮演法的应用让学生在护理操作的全过程中,完全处于一种人文互动的环境中,从而培养学生处理临床事务及与病人和谐沟通的能力。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