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胸外科开胸术后心律失常的观察与护理
陶丽君 赵美娟 薛芳 2012-04-30
: 【摘要】目的:探讨胸外科开胸术后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6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资料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60岁、术前心电图异常、术前肺功能中重度受损等因素术后易并发心律失常,通过对本组患者进行心理指导、严密检测病情、做好基础护理和呼吸道管理等综合护理措施,其中75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1例患者并发室颤经及时有效地电除颤后恢复自主心律转入ICU监护,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对年龄>60岁、术前心电图异常、术前肺功能中重度受损等患者进行积极护理,可有效减轻或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关键词】胸外科;开胸术后;心律失常;护理
胸外科开胸术后创伤大,手术操作对心脏的直接刺激以及术后自主神经功能失衡,经常可发生心律失常,重者可明显影响循环功能导致低血压,心脏骤停,而术后某些严重并发症,常以持久不易纠正的心律失常为早期表现。因此,术后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十分重要。我科自2008年5月~2009年12月 对76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积极护理,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76例,男51例,女25例,年龄41~83岁,平均64.1岁。其中食管癌22例,贲门癌17例,肺癌31例,其中全肺切除3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合并糖尿病6例,高血压14例。窦性心动过速21例,窦心心动过缓1例,房性早搏10例,室性早搏27例,房颤15例,Ⅱ°房室传导阻滞1例,室颤1例。合并肺不张11例,吻合可漏2例。1.3方法 对术后采用日本PM8000心电监护,用模拟三极肢体导联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动态观察心律、心率的变化。持续心电监护3~7天。
1.2护理方法
1.2.1熟悉心电监护的操作方法及仪器性能,正确连接心电图导联,使用心电图三位片,选择心电图波形相对较清晰的Ⅱ导联,正确设定上下报警限(50~120次/分),注意并防止病人活动引起导联脱落。
1.2.2掌握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规律,一般于术后24~48小时内,同时也是病情危重,变化较快的时期,护士应15~30分钟巡视病房一次,对术前心电图异常要高度重视。
1.2.3掌握心电图基本知识,正确区分外来干扰的异常心电图,应重点认清:P波是否存在及P波和QRS波群的波形是否正常,有无ST段抬高,T波高尖等。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并作出相应处理。
1.2.4充分供氧:常规4-6L/min鼻导管吸氧3-5天,心脏手术酌情延长,因为缺氧是并发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1]。术后48~72 h内持续低流量吸氧,是预防心律失常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充分供氧以减低术后应激反应的强度,从而降低心律失常发生。氧疗是对术后患者首先要采取的措施,切开心包处理肺血管行全肺切除术的患者需持续吸氧5天甚至更长,必要时面罩吸氧,氧浓度40% ,根据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活动程度及时调整为间断吸氧,同时鼓励并协助患者咳嗽排痰,积极消除造成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的各种可能因素。 1.2.5减轻疼痛或有效止痛:开胸手术术后的疼痛程度为目前所有外科术后的疼痛之首[2]。护士白天应深入病房加强健康指导,以分散其注意力。协助患者取舒适的体位,拍背时轻重适宜,咳嗽时协助按压伤口。夜间以药物止痛为主。因为疼痛使患者烦躁,体内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含量增多,致心肌自律性和应激性增强,极易发生心律失常。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体位的改变也可降低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咳嗽时帮助按压伤口,必要时用胸带加压包扎,适度与病人交谈以分散注意力或应用止痛药等,镇痛应以夜间为主,疼痛缓解后,促进睡眠,顺应生理时钟,降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利于病人康复。
1.2.6加强心理护理:心律失常的患者易紧张、激动。可致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而诱发并加重心律失常。护士各项护理操作应沉稳自信,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解释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从而达到最佳治疗状态。
1.2.7用药护理:学会分析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根据医嘱正确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采用深静脉单通道并用微量泵匀速输注[3],并注意观察心律、血压的变化、随时监测血电解质。因为抗心律失常药物均有一定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1.2.8抢救的配合:心胸术后床边还需备除颤仪,在监护中发现心室纤颤应争分夺秒,采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能量选择150~300j,首次电击未能成功可再加大能量电击,最大能量可采用360j。护士应掌握除颤技术,配合医生进行除颤。本组1例患者术后42小时发生室颤。经电击除颤,恢复自主心律后,转入ICU监护。窦性心动过缓,心律长间歇,房室传导阻滞者,应密切观察临时起搏器使用情况,起搏心率与起搏器设置的心率是否一致,是否因电力不足而影响起搏效果。本组1例Ⅱ°房室传导阻滞经静脉微量泵入异丙肾上腺素后恢复良好,在使用过程中做到用量精准,泵完及时更换,更换微量泵时动作迅速而熟练。
2结果
年龄>60岁、术前心电图异常、术前肺功能中重度受损等因素术后易并发心律失常,通过对本组患者进行心理指导、严密检测病情、做好基础护理和呼吸道管理等综合护理措施,其中75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1例患者并发室颤经及时有效地电除颤后恢复自主心律转入ICU监护,治疗后康复出院。
3讨论
由于医疗技术的发展,手术指征的放宽,开胸术后出现心律失常是胸外科多见的护理问题。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因掌握一定的心电图知识,熟练掌握监护仪、微量泵、除颤仪、临时起搏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掌握血管活性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及注意事项。为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应加强围术期的监护,加强胸部体疗,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充分及较长时间给养,监测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监测电解质,有效镇痛,维持胸内压力平衡,及时处理并发症等是预防心律失常的关键[4]。
护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身体素质、专业素质、应激处事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做到及时发现心律异常情况,学会分析处理,并及时有效地采取护理措施,积极消除各种诱因,从而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本组76例心律失常患者经护理人员精心的护理病情恢复良好,如期出院。
[1]周汝元,于在诚,葛圣林,等.胸外科非心脏手术心血管并发症32例分析[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9,15(4):209~210
[2]李玉玲.2例气管内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91-392
[3]王蓓.心肌梗塞临床护理的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795
[4]黄荣招.高龄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的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09,4(22):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