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草及泥花草的生药学研究
佚名 2010-10-27
作者:林微微,林泽音,李志亨,姬生国
【摘要】 目的 对玄参科母草属植物母草及泥花草进行生药学研究,为该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的方法。结果 明确了2种植物的性状特征和粉末、横切面的特征,初步判断两种植物中均含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结论 该鉴定方法可靠,可作为2种植物的鉴定依据。
【关键词】 母草属;母草;泥花草;生药学;性状鉴别;显微鉴别
Abstract:Objective To identify two Lindernia species, L.crustacea and L.antipoda histologically and morphologically.Methods Morphological and 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s were described, and physical and chemical methods were established.Results Collenchyma was found in the stems angular of L.crustacea, of which the cells were vertically elongated, and large air cavities were distributed in the cortical aerenchyma. While in the cortex of L. antipoda, there were many fiber bundles, and little aerenchyma or large aircavity. Iridoids can be detected in both the species.Conclusion The method is easy and reliable, suitable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these two plants.
Key words:Lindernia;L.crustacea;L.antipoda;pharmacognosy;characteristics;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母草属植物主要分布在亚洲热带和亚热带,美欧两洲有少数种分布,我国有约26种,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及海南等省。母草属多种植物均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抗菌消炎等作用,广东省民间常用于煲凉茶或煲汤。目前国内外对该属植物的研究极少,故本文选择该属植物中的母草Lindernia crustacea (Linn.) F. Muell和泥花草 Lindernia antipoda (Linn) Alston [1,2]进行生药学研究,以期为该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鉴定依据。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植物样品采于广州大学城,经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姬生国副教授鉴定为玄参科母草属植物母草Lindernia crustacea (Linn.) F. Muell、泥花草Lindernia antipoda (Linn) Alston的全草。
1.2 仪器 Nikon YS100生物显微镜(日本尼康公司)、数码摄像(Motic BA200)、电热鼓风恒温干燥器(上海迅能电热设备有限公司)、WD9403C型紫外分析仪(北京六一仪器厂)、HK3300H超声波清洗器(上海科导超声仪器有限公司)。实验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性状鉴别
2.1 母草
常皱缩成团,无毛或嫩枝被毛。茎四棱形,扭曲,多分枝,下部茎节上有时具须根,断面有时中空。叶对生,多皱缩,具短柄,叶片展平后呈阔卵形或三角卵形,长8~15 mm,顶端钝或短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疏有浅齿。有时带花,花淡紫色、浅蓝色,二唇形,上唇直立,常浅2裂,下唇略较长。蒴果椭圆形或倒卵形。气微,味淡。
2.2 泥花草
多皱缩,全株无毛。茎圆柱状,有纵纹,下部茎节间有时具须根,断面实心。叶对生,多皱缩,叶片展平后呈长圆形、狭椭圆形或线状倒针形,长0.8~4.5 cm,宽0.6~1.2 mm,顶端圆或有时急尖,基部楔形,下延成柄,边缘具细锯齿或有时近全缘,两面无毛。花紫色、淡紫蓝色或白色,略呈2唇形,上唇2浅裂, 下唇3裂, 与上唇近等长。 蒴果柱形, 长约2 mm,顶端渐尖。气微,味淡。
广东药学院学报 第26卷 第1期 林微微,等.母草及泥花草的生药学研究
3 显微鉴别
3.1 母草茎横切面
切面呈四方形。表皮细胞类方形,排列紧密,外被角质层。皮层较宽,中间有通气组织围成大型气腔多数,四角有明显棱脊,内各有1个纤维束,细胞壁较厚。维管束四角处发达,韧皮部较窄,形成层环类方形,木质部于四角处较发达,由导管、木薄壁细胞、纤维构成,髓部由薄壁细胞组成。见图1、图2。
3.2 母草叶横切面
叶上下表皮呈长方形,排列紧密,外被角质层,有气孔。栅栏组织通常为1列细胞。海绵组织为4~5列细胞。主脉上下表皮内方有厚角组织及薄壁组织。主脉维管束外韧形,半月形,木质部导管2~7个排列成行,韧皮部细胞较小。见图3。
3.3 母草粉末
粉未黄棕色。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弯曲,气孔不等式;腺鳞多数,腺头4个细胞,内含黄棕色分泌物,柄单细胞;花粉粒类球形,外壁有细密短刺,具3个萌发孔;纤维平直,长梭形,壁较薄,常数个聚集在一起。厚角细胞多角形,多见螺纹导管;偶见石细胞,长方形或椭圆形。少见草酸钙方晶。见图4。
3.4 泥花草茎横切面
切面呈类圆形。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可见非腺毛及气孔。皮层较宽,其间散在有多个纤维束,细胞排列紧密,壁较厚。维管束通常有6个,与皮层纤维束相对应,韧皮部较窄,形成层环类圆形,木质部由导管、木薄壁细胞、纤维构成,髓部由薄壁细胞组成。见图5、图6。
3.5 泥花草叶横切面
叶上下表皮呈长方形,排列紧密,外被角质层,有气孔,偶见非腺毛。栅栏组织通常为1列细胞。海绵组织为5~6列细胞。主脉上下表皮内方有厚角组织及薄壁组织。主脉维管束外韧形,半月形,木质部导管2~6个排列成行,韧皮部细胞较小。见图7。
3.6 泥花草粉末
粉末黄绿色。表皮细胞垂周壁弯曲;气孔不等式;非腺毛多为单细胞,顶端尖,基部钝圆,平直或弯曲;纤维细长;多见螺蚊导管。见图8。
4 理化鉴别[1,3]
4.1 还原性糖及糖苷成分的鉴别
取样品粗粉各1 g,各加入蒸馏水10 mL,加热提取10 min,滤过,分别取滤液1 mL置2支试管中,1支加5%的α萘酚乙醇溶液,摇匀,沿试管壁缓缓加入浓硫酸,可见试管液面有紫色环产生。另1支加入Fehling试剂,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4.2 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鉴别
取新鲜药材1 g,切碎,置试管中,加入1%盐酸5 mL,浸渍5 h,取上清液1 mL,加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由微黄色变成亮黄色。
4.3 氨基酸类成分的鉴别
取样品粗粉0.4 g,置小烧杯中,冷水浸提12 h,滤过,取滤液2 mL,置试管中,加入5滴茚三酮试液[3],沸水浴10 min,溶液颜色无变化。
5 讨论
5.1 显微鉴定中在母草茎的横切面中皮层有明显的通气组织,并形成大型气腔,而泥花草的皮层中则没有通气组织,这可能与母草多生长在离水较近的地方,而泥花草多为旱生有一定关系。母草在4个棱脊处均有纤维束存在,而泥花草则有6个纤维束存在,提示可作为其鉴别依据。
5.2 《广东植物志》中对母草和泥花草的性状描述为:“整个植株均无毛[2]。”但本实验发现泥花草的茎和叶的表皮均有非腺毛,组成非腺毛的细胞多为1个,且分布较少。
5.3 理化鉴别试验方法是参照《中国药典》[3]和《全国中草药汇编》[1]的方法进行,初步判断两种植物中均含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氨基酸试验为阴性,与文献[4]中的记载有出入,尚需进一步验证。针对黄酮类、蒽醌类及生物碱类成分的鉴别试验,结果显示均为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