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院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构想
黄增琼 2011-04-06
【关键词】 药物化学 药物分析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教学改革
药物化学是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化学制备、化学结构与药效相互关系、药物作用的化学机制,以及寻求新药的途径和方法的一门学科[1]。药物化学实验是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实验课程,它将有机化学和药学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药物分析实验通过运用分析化学的方法和技术,对具体的药物制剂进行鉴别、检测和质量控制,是分析化学知识的延伸。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对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实验合并教学,同时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改革方案。
1 当前存在的问题
1.1 软硬件条件不足 我院2003年创办药学专业,2007年成立药学系,下设化学教研室、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教研室、药理学教研室、药剂中药教研室、化学实验中心和药学实验中心。其中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7人,承担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仪器分析和光谱解析5门药学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任务。每位教师往往需要担任2~3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任务繁重,师资十分缺乏。而药学实验中心现仅有专业技术员1人,实验室2间,却承担着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用植物学、生药学和药剂学共6门药学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每学期要进行3门课程的实验教学,技术员任务十分繁重,实验场地和技术员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制约着药学专业的发展。将一些具有相关性和延续性的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合并,是解决当前我院药学专业师资、场地和设备不足的一个有效方法。
1.2 教学内容孤立 目前我院开设的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实验均为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内容单一,孤立,缺乏连续性、探索性和创新性,不能很好地反映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每次实验课,教师都会对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地操作就能顺利完成实验,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很少有学生能独立分析原因,而总习惯依赖于教师。虽然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实验在我院为同一学期开课,但由于药物化学实验合成药物后,没有对合成所得产品进行质量评价;而药物分析实验又只对现成的药品进行质量检验(见表1)。因此,学生往往会形成药物化学就是合成,药物分析就是质量检验这样一种孤立的思维定势,不能很好地将两门课程联系起来,形成“良好的药品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与合理的药物设计、优良的合成工艺、规范的生产息息相关”这样一种综合的思维方式。因此,现行的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模式,对学生思维方式和潜力的开发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
2 改革方法
2.1 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实验合并教学 将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实验进行合并教学,可节省教学资源,提高效率。从表1可以看出,现行的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重复、相关或延续。如“药物化学实验基本知识与技能”和“药物分析的基本知识与技术”实验,主要是讲解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实验要求,介绍常用的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玻璃仪器、仪器的认知和清洗、基本操作训练等,内容上存在一定的重复。又如药物化学实验中的“磺胺醋酰钠的制备”和“磺胺类药物的性质实验”与药物分析实验中的“复方新诺明片含量测定”有一定的相关和延续,可以将这三次实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让学生按照药物化学合成的工艺流程,合成出磺胺醋酰钠,然后运用药物分析的知识和实验技术,对合成所得的磺胺醋酰钠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判断产品的质量。通过这一系列环节,使学生认识到药物的生产过程与药物的质量检查密切相关,加深其对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知识的理解,增强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此外,如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和水溶性维生素实验都可以进行合并教学。而对于一些不能合并的实验内容,可按原教学方式进行。这样也使学生体会到,学科之间既有相互联系,又有各自的特点。改革后的教学内容见表2。
表1 现行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内容(略)
表2 改革后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内容(略)
2.2 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药学教育的核心[2]。从事药学工作和新药研究开发工作需要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需要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于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这两门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单纯地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合并教学,还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创新意识。只有在合并教学和进行“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同时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才能培养出适应当今药学发展形势的专业人才。
3 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
3.1 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药物化学实验和药物分析实验是两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单独进行实验教学固然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该门课程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但是大部分学生就像“猴子偷玉米”一样,学完一门课程后,很快就将相关知识和技能遗忘,对各种知识的理解与操作技能在药学领域中应用的认识很孤立、片面,甚至茫然,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不能形成一体化。例如,在药物分析实验中,对药物进行鉴别实验时,往往很少有学生能将其与药物化学实验课中的药物性质实验相联系,对曾经做过的性质实验已基本完全遗忘。 将药物化学实验和药物分析实验进行合并教学,使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的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可有力地克服分开教学的弊端。既能使学生理解到知识的相关性和延续性,又能体会到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相关知识有所区别。同时,对于加强学生对药学专业知识的理解与综合运用的能力,培养综合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也有重要意义。
3.2 有利于节省教学资源,提高效率 将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独立设置是我国药学教育中长期实行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在我国药学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培养和形成了一大批从事药学化学和药物分析的专门教学科研队伍[3]。在我院,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实验课学时分别为24和30。虽然这两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特点有所不同,但有一定的相关性和延续性,而且实验课都在同一学期开课,实验室共用,授课教师基本相同,部分教师同时承担这两门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任务,能很好地理解这两门课程的精髓。将两门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合并,在教学内容上经过优化组合,在课程安排、授课教师及实验室使用方面都切实可行。两者合二为一,不仅可以避免试剂的重复购置,降低教师的劳动强度,避免教学脱节现象,还能使学生更好地将两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同时也有利于节省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3.3 有利于提高学生科研能力 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由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法、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实验方案汇报、全班讨论、实验操作以及实验后总结等一系列环节,可增强学生的胆识、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通过对实验方法的探索、设计、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论文的写作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同时使其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形成良好的科研素质。为今后更好地从事药学研究工作和新药研究开发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将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实验进行合并教学,从各方面考虑是合理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但在具体实施时,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进行合并教学。对于基础较好,综合素质较高的本科生可以开展;而对于综合素质较差或基础较差的专科生,分开教学更为适合。此教学改革方案对于改变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其教学效果需进一步实践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