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与经济学的“源”、“流”之辩纪念《中国经济史研究》创刊20周年笔谈(2)
佚名 2006-04-25
先哲曾经简练地将与划等号,这不是没有道理的。作为科学工作者,的对象是和世界。如果只研究中国,不研究世界,就会落后世界潮流;如果只研究世界,不研究中国,就会脱离中国国情。研究世界和研究中国,基本就是相关历史。研究学的就要研究世界和中国经济的历史。
一、经济来自经济史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1949年前后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到上个世纪80年代建立起基本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此后,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到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不仅经历了曲曲折折,更重要的是在理论和实践上形成了一系列创新,这主要是中国的历史经验教训,也了外国的历史经验教训,包括前苏联的历史经验教训,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目标一步一步明确起来的。邓小平1979年在接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副总编、1985年接见美国家代表团时,就提出过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1992年他从理论上阐明了计划与市场是和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选择问题,不是“姓”社“姓”资问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界限还是要讲究,但不是在手段上讲究。这些重要的创见都来自中国实践,来自中国的经济历史。
中国现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也有许多经验与传统西方经济理论相悖。相对于西方典型市场经济的四个特征:私有制、完备的法制、崇尚个人主义、多党制,中国经济体制却包含着:公有经济与私人经济共存、半法制化、崇尚集体利益和一党执政、多党参政制。中国经济的实际证明,这四个方面在一定历史时期有相当的效率,这种历史现象将催化中国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战略选择,应当从成功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两个方面来。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济理论,才有助于正确处理我国社会主义化建设中的一些重大关系:即改革、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速度与效益的关系;经济建设与人口、就业、资源、环境的关系;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关系;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公有制经济与其他经济成分的关系;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系;扩大对外开放与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与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等。
正因如此,老一代著名经济史专家吴承明先生在谈到经济史的重要性时说,经济史是经济学之源,经济学是从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经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陈振汉先生也反复强调:经济史对经济理论的关系,是知识的关系,也是方法的关系。一些重要的经济理论或学说的形成是根据经济史。①
__________________
①参见吴承明《经济史:历史观与方法论》;陈振汉:《步履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二、只有能够说明经济史的经济理论才是有意义的
刘国光在1983年带中国社科院的一个学者访问团去纽约,当时福特基金会组织他们和美中经济学委员会开了一个座谈会,会上他跟普林斯顿大学华裔教授邹至庄先生有一个交锋。邹说,到美国经济学的中国理工科出身的留学生很快就能适应,因为理工科出身的学生逻辑接受能力强,而文科出身的就不适应,所以美国大学的经济学教育招的主要应该是理工科的中国留学生,而不招学文科出身的。刘国光说经济学不仅仅是一门逻辑的科学,它也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学习经济学或研究经济学只会逻辑抽象的方法而没有历史的方法、没有价值判断是不行的。实际上,这种分歧由来已久。半个多世纪以前,就有人分析过抽象逻辑与历史常识的关系,认为西方一些学者多了逻辑少了常识,而中国一些学者则相反;缺少逻辑的学者往往被认为是研究不够深入,但是少了历史常识的逻辑则可能百无一用,甚至误入歧途。①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学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有比较丰富的经历,对于国情有较多的理解,不少人在复杂的社会矛盾面前产生了对中国的偏好,他们在学习经济的过程中往往与所经历的实践相比较,可以部分弥补经济史方面的缺课。此后的情况就不同了。大量的经济学后备人才没有受过经济史学的熏陶,缺乏对中国经济史的基本知识,这种对于历史的虚无主义状态可能使他们所学的经济理论成为空洞的教条。
从的角度来看,重视经济史与正确对待经济生活中的偶然性(或特殊性)和必然性(或一般性)的关系联系在一起。黑格尔曾经说过: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尤其是那些与人类的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哲学的职责不是遗忘它们,把它们像蛛丝一样抹去,而是对它们进行深刻的反省,从中记取经验和教训,以便人类能够以更合理、更健康的方式生活在世界上。唯心主义认为历史现象是偶然性的集合,历史唯物主义则认为事物都具有特殊性和一般性结合的性质。一般性是对偶然性中必然性的归纳和。这与我们研究的范围和对历史现象的比较相联系。②对偶然性的遗忘、对意外和风险的漠视,是我们应该从哲学的高度上加以总结的重大经验教训之一。一般说来,偶然性不是事物过程中居支配地位的趋势,它对整个事物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以及使之带有这样或那样特点的。强调偶然性的潜在意义是肯定了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的作用。而这一点,恰恰是模型难以体现的历史与现实。
相对于其他社会现象或社会变化而言,经济史中的事件以一般性为最多。这是因为:经济活动是人类活动中最广泛,也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活动;经济上的变动,是比较缓慢的,而且经常重复。因此,在经济史研究中,能够比其他历史部门更好地运用理论工具,运用统计,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能够运用一些理论假设来历史材料,主观地理论假设能够相对容易地得到检验。这也使得经济史与经济学理论可以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三、盲目搬用国外经济理论会产生误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