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研究
中国经济周期性规律研究
摘 要: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以及利率等指标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和规律性,通过对1994年至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以及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等指标的相互关系研究分析发现,包括过渡年的特征、通胀率与同期利率和下一期经济增长率关系等规律也同样适用于1994年至2010年中国经济走势。市场主体可以根据宏观经济数据对宏观经济运行趋势和政府宏观政策进行预测,以不断调整自己的微观经济行为,顺势而为,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关键词:经济增长率 经济周期通货膨胀率1.数据指标与图表分析:(一)数据指标:在一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以及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能够很好的反应经济增长形势,年度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以及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也呈现出一定的大小关系,并与经济周期存在关联。红色字体表示值为负 (二)折线图从折线图可以简单,1996-2010年经济增长率始终高于通货膨胀率和存款利率;通货膨胀率在04年之前一般是低于存款利率,04年之后二者交替高于对
“问责制”研究——兼论问责制在中国经济法中的地位
关键词: 问责制/角色承担/说明回应/违法责任/经济法内容提要: “问责制”是一种超越“违法责任”的责任机制,代表着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责任”作为一种系统性的制度结构所具有的整合和调节功能。“问责制”的要义在于每一个扮演一定角色的社会成员都承担相应的义务和权责,并加以常规化的督促,若有违背或落空则必当追究,不允许“脱法”。“问责制”是《法国民法典》确立的过失责任的高级发展,并经由社会契约和公共选择理论的深化而获得了普适性意义。“问责制”的制度结构由角色承担、说明回应和违法责任的三段式构成。在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监管、国有财产管理经营等诸多领域,问责制对中国经济法的制度完善和创新均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近年政府公共管理改革的深化,塑造“可问责政府”、弘扬“问责制”作为一个可欲的目标引起了各方重视。但目前对“问责”的理解主要针对政府,而且局限于党政体系内的责任追究,比如“可问责政府”被理解为对政府追究法律责任、地方行政长官被中央或上级免职以对其“问责”等。这样理解虽然并非谬误,但却削弱了问责制的应有功能。实际上,“问责制”是一种超越“违法责任”的高级的管理机制,
因子分析评价法在中国经济开放度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本文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较全面地编制出一个衡量我国对外经济开放度的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方法计算我国总体的经济开放度,为我国经济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关键词:经济开放度 指标体系 相关分析 因子分析1.引言尽管开放与保护一直是国内外理论界争论的重要话题,当今世界完全封闭的经济体已经不复存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既要求参与者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又要求其开放市场。各国都面临着如何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发展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高国家和产业的综合竞争力的问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已于2001年底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1],因而也同样面临着在一个更宽松和自由的外部环境下发展经济、开放市场的问题。2. 经济开放度的内涵及其指标的选取2.1 经济开放度的内涵经济开放度是衡量一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综合性指标,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社会化生产过程与国际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联系程度。一方面它表明一国国内经济或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的吸收能力,即对外部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资本账户开放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壮大,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也引起广泛的讨论,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问题。由于中国目前还不具备资本账户开放的成熟条件,而且资本账户开放本身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包含十分复杂的因素,争议也很多,就中国经济增长中资本账户开放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关键词:资本账户;经济增长;金融稳定 1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增长1.1理论与实证上的争议资本账户开放是指不对资本跨国交易进行限制或对其采取可能会影响其交易成本的相关措施。不同的国家在资本账户开放后经济表现不尽相同,资本账户开放的结果是存在很大争议的,至今没有一个让人信服的证明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正向或负向关系的答案。传统理论认为,资本账户开放后,国际资本流动将不再受到严格限制,流动性增加,资本的流入和流出遵循市场原则,对于缺少资本的国家而言,资本账户开放可以带来国内投资的增加,从而对经济增长带来正面的影响,即产生所谓的“收敛效应”。在“收敛效应”作用下,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将缩小。福利经济学认为,资本账户
简析金融危机下中国经济向消费主导型转型的研究
(一)改善民生且扩大居民消费 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建立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完善对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二是合理调节收入分配。要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三是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认真研究并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四是深化教育改革。强化政府的义务教育保证责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建立有效的教育资助体系。 (二)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农民收入上。为此,一是要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二是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三是要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四是要加大扶贫开发力
中国经济平衡对策研究
[摘要] 我国宏观经济当前面临着一系列两难境地:我们在面对通胀加剧与失业率增长并存、经济过热可能与经济下行风险同在,宏观层面流动性过剩和微观层面流动性紧缩的时候,出现了宏观调控左右为难的局面。本文认为当前形势下我们需要货币财政政策双管齐下,在困境中着力寻求中国平衡。[关键词] 通货膨胀 经济下行 货币政策 平衡点两会结束后,温家宝总理预言道,2008年将会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在这句话之后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随着经济形势不断变化从宏观到微观,从股市到企业,这句话被反复提起并且值得令人细细揣摩。这种困难在更多的层面上揭示的不是举步维艰,而是在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增加的情况下,在次贷危机愈演愈烈的之际,国内各种宏微观层面经济运行问题的集中爆发。而这毫无疑问给宏观调控带来了极大挑战。更为关键的是,解决这些诸多问题的宏观调控之间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矛盾。因此,2008年经济困难就困难在于我们需要寻找到这些宏观调控矛盾之间的中国平衡。就是需要在现在“剪不断理还乱”形势下,在通胀加剧与失业率增长之间、在经济过热可能与经济下行风险之间、在宏观层面流动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遭受的最严重的外部经济冲击,经济增速下滑已经成为中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在阐述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的基础上,具体分析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据此提出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关键词: 金融危机;经济发展;对策研究2007 年底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逐步演变为金融危机并向国外扩散。特别是2008 年9 月份以来,国际金融形势急剧变化,迅速演变成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并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蔓延,全球性经济衰退的风险越来越大。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遭受的最严重的外部经济冲击,经济增速下滑已经成为中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因此,笔者在阐述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机制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这次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据此提出了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一、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传染机制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纵观金融危机发生的历史,从1636 - 1637 年荷兰郁
FDI与中国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论文关键词】FDI;研究;经济发展【论文摘要】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关于FDI与东道国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着重分析了FDI对中国的技术进步、自主创新和经济增长等方面影响的理论及实证研究,得出了在新时期引导FDI在中国发展的结论。中国要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就要对发展外资进行考虑,在制定吸引外资的总体战略时,要充分考虑外国直接投资(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效用。国内外的学者从不同视角就“FDI对中国经济的作用效应”进行了研究。1 FDI与技术进步Lall[1]认为在一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发展中国家通过“自主开发”或“FDI依赖”两种途径中的任何一种来实现本国技术进步都是不可取的,只有在通过FDI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建立起本地的R&D能力才有可能不在动态的工业化进程中被边缘化。江小娟[3]认为,利用外资与某种形式的技术转移联系在一起,能吸引外资在多方面促进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严兵(2005)将外资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纳人到内资企业的生产函数中,通过建立一个能测度外资影响的生产函数证明了外资正面溢出效应的存在。
中国经济增长对国内饭店境外商务客源影响及其营销对策研究
摘要:在世界经济格局逐渐变化、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外商务客源不断涌入国内的趋势下,有必要对国内饭店分析其境外客源结构变化现状及原因,并对目前的趋势下如何指导国内饭店作出相应的战略调整和营销策略,以便与国际饭店竞争国际入境商务客源。关键词:商务客源;经济发展;营销策略;国内饭店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市场变得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国际经济重心。商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必将带动中国饭店业商务客源的增加,与观光客源不同,商务客源具有对价格敏感性低、舒适度要求高,频率高,住宿时间短等优点,这使得中国饭店有必要重新思考饭店战略,进行国际化经营将是中国饭店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目前,中国饭店业面临西方诸国国际品牌及其连锁经营业态的“侵略”格局,但由于其缺乏地道的中国文化特色和营销途径,它们难以在短期内形成大势统治局面。因此,在国际竞争对手未适应中国国情、国际客源结构变化、人民币坚挺的时候,国内饭店应该抓住契机,进行饭店国际化战略调整和营销管理策略改善,在经济大好的形势下占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一、境外客源结构变化现状及原因今天,中国国内饭店客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约束性因素与对策研究
摘要:2008年前三季度统计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在通胀压力明显的同时出现了增速放缓趋势。那么,如何看待2008年前三季度统计数据和增速放缓趋势?深入分析国际经济走势和中国经济的整体形势,厘清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约束性因素,并围绕如何实现“保增长”和“控物价”两个目标而提出对策性建议。关键词:经济发展;约束性因素;对策研究国家统计局2008年10月20日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前三季度中国经济运行数字。数据显示,第三季度GDP增长9.0%,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为四年以来首次降至个位数。如何看待2008年前三季度统计数据,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中深刻分析国际经济走势和中国经济的整体形势,厘清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约束性因素,并采取正确的经济政策,以保持中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多变,尤其是石油、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不断飙升,世界经济已出现了低增长高通胀的不良苗头,国际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对中国经济的影
全汉昇与中国经济史研究
编者按:全汉升先生是中国经济史学科最早的开拓者和成绩最为卓著的学者之一,深受海峡两岸学术界的尊敬。全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兹转发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何汉威先生的文章,以寄托我们的怀念。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兴起,与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革命运动密不可分。国民革命军北伐前后,随着革命运动的勃兴,知识分子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致力于探析当时中国的社会结构及经济关系实况,籍以指引革命的进程;学术中最为扣人心弦的现象,当推1927—1937年10年间的中国社会史论战。论战不仅强化了当时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论战中所提出的问题也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熟。一些学者注意到中国内部,特别是经济层面的复杂性,实非简单化的概念所能概括,遂转趋穷研史料,撰写专题式的学术论著,而对于先前社会史论战参与者所专注思索的理论问题,仅略表关切。同时,新史料如军机处档案的发现及系统性整理,更促成学界的研究热潮;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黄金时代从而开始出现。全汉昇(1912—2001)是这一学风转变中,研究成果最为辉煌的史学工作者。他在北京大学史学系就学期间,受政治系教授陶希圣
2001年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本年度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的研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选题更加广泛,不少研究富有深度,特别是财政史、区域经济史、生态环境史的研究令人瞩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一些中青年学者积极参与其中。本年度的研究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是有的研究不严格遵循学术规范,或选题重复等。农业 畜牧业蒋福亚《也谈<嘉禾吏民田家蔀>中“二年常限”田的涵义》(首都师大学报5)得出如下结论:所谓“二年常限”,既指租佃者佃种土地的年限,也指其所缴定额租的年限。文章通过对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的深入分析和大量计算,不仅廓清了“二年常限”田的真正涵义,而且对此前已有的两种说法进行订正和补充,这对于深化魏晋经济史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关于隋唐屯田营田,又引起学者的注意。李宝通指出《隋书•食货志》对隋代屯田记述含混,文帝时边地军屯规模有限且持续时间短;河西民屯不但未增且有缩减。隋代之富在于顺应历史趋势推行均田制,屯田之效微乎其微。人身依附关系的减轻使内外民屯受到限制,隋炀帝大规模徙边民屯非但无效,且严重干扰了均田制的正常实施;隋代统治者未能开展积极
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观点综述
到20世纪90年代,资源耗竭、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挡在了各国的发展道路上,于是各国便开始寻找一种不损害生态和谐和社会公平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从此,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讨论就成为中国理论界极其关注的热点,有关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现将主要研究观点综述如下: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强调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又强调经济的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1.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类社会经济行为的伦理化。传统的以追求财富总量为目标的发展实践不仅没有带来预期的社会繁荣,反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经济、生态问题。而可持续发展涉及人——社会——自然之间复杂的联系和深邃的关系内涵,它的理论形成和发展体现着人类价值观、发展观的反思、变革、重建.2.可持续发展鼓励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决不意味着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对立起来。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还是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是发展中国家的物质基础,也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保障。实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无效及调整弹性问题研究
【摘要】中国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不容置疑,但从全要素生产效率的角度分析,这种高速度并不代表高效率。中国全要素生产效率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结构调整的一次性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技术进展的表现并不显著。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资源配置效率的贡献减弱后,投资增加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而劳动增长的贡献则较为有限。从长期均衡的动态角度分析,这表现为资本的迅速积累导致我国经济处于动态无效率区域。由于技术进展的作用有限,这种增长调整起来几乎是单位弹性的。因此,转变增长的方式、改善经济增长的调整弹性是中国经济下一步必须解决的问题。【关键词】全要素生产效率 动态效率 调整弹性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几乎是不容置疑的。以GDP的增长率衡量,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其年均增长速度几乎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可谓创造了经济奇迹。然而从效率角度分析,努力的空间还十分巨大。单从能源利用效率来看,作为占全球总人口1/5的中国,2004年GDP只占全球GDP的4%,但单位产值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至4倍,主要产品能耗比国外平均高出40%。其中,原油消耗了全球的8%、电力消耗了10%、铝19
中国经济史研究趋势谈——纪念《中国经济史研究》创刊20周年笔谈
第三个变化是:更多地以世界为背景来研究中国经济史。中国当代经济增长是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中一个有代表性的个案,也给东亚经济增长加入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因此,研究当代中国经济史不能不与世界或东亚经济的整体增长相联系,寻找共同的规律、共同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关起门来就事论事地谈论中国经济增长,是谈不深、谈不透的。经济全球化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经济增长格局,也改变着人们的观念。有些地区,各国间的经济和金融合作是过去的时代所无法想象的,如欧盟和欧洲中央银行。这类史无前例的大创新的手笔始于相关学者群长期的学术探索和呼吁。亚洲各国和地区之间也存在着经济和金融合作的巨大空间,这种合作同样需要学者们以原创性的理论来点破利害,引导共识。在这方面,经济史学家们应该是大有用武之地的。例如,国际上有人受欧元的启发,提出了“亚元”的概念。“亚元”在理论上是否能够成立,以及在什么样的范围内成立,都是需要在研究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史和金融史的基础上才能作出回答的。第四个变化是:更加注重原创性。严中平先生曾提出经济史研究的“四新”标准,即新资料、新方法、新观点、新问题。四新兼备是一种很高
经济史与经济学的“源”、“流”之辩纪念《中国经济史研究》创刊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经济学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有比较丰富的社会经历,对于中国国情有较多的理解,不少人在复杂的社会矛盾面前产生了对中国历史学习研究的偏好,他们在学习经济理论的过程中往往与所经历的实践相比较,可以部分弥补经济史方面的缺课。此后的情况就不同了。大量的经济学后备人才没有受过经济史学的熏陶,缺乏对中国经济史的基本知识,这种对于历史的虚无主义状态可能使他们所学的经济理论成为空洞的教条。从哲学的角度来看,重视经济史与正确对待经济生活中的偶然性(或特殊性)和必然性(或一般性)的关系联系在一起。黑格尔曾经说过: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尤其是那些与人类的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哲学的职责不是遗忘它们,把它们像蛛丝一样抹去,而是对它们进行深刻的反省,从中记取经验和教训,以便人类能够以更合理、更健康的方式生活在世界上。唯心主义认为历史现象是偶然性的集合,历史唯物主义则认为事物都具有特殊性和一般性结合的性质。一般性是对偶然性中必然性的归纳和总结。这与我们研究的范围和对历史现象的比较相联系。②对偶然性的遗忘、对意外和风险的漠视,是我们应该从哲学的高度上加以总结的重大经验
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随着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对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不断加深,次贷危机效应的国际传导速度也开始加快, 2008 年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增大,国际经济环境更趋复杂。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需引起关注。由于我国金融机构在美国次贷领域介入有限,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直接影响有限。但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取向影响不可低估。一、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1 、外部需求减少,中国经济增长将放缓。在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净出口对 GDP 的贡献超过 1/3 ,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由于次贷危机影响导致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增大,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需求拉力将减弱,直接影响我国出口;同时外需减弱会间接影响我国投资,加上较长时间以来国家加强了对投资信贷增长的控制,拉动经济增长的另一架马车——投资也会受到影响。自去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连续三季回落,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GDP) 同比增长 10.6% ,为 2006 年 10 月以来最低,外贸顺差同比下降 10.2% 。另一方
略论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的发展研究
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发展研究的基本任务与意义如果对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的发展作出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其基本任务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考察这一理论的发展历史,即其产生、推进和形成的历史演变过程,揭示该理论是在我国哪些不同历史时期受什么样的政治经济条件和经济开放实践的影响而产生与发展的;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占主流地位的理论观点是怎样发展演变的;对这一理论产生与发展发生重要影响的代表性人物提出了哪些重要的见解和观点,如何评价其历史地位;在同一历史时期就一些重要理论问题有哪些重要的不同认识;这一理论的演进过程经历了哪些大的阶段,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和规律性,等等。另一个方面是考察这一理论的发展现状,即在概括介绍现阶段占主流地位的观点和理论界对各个重要问题的探讨的基础上,分析所取得的理论成就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同时,针对学术界就一些主要理论问题产生的不同认识作进一步的分析,结合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作前瞻性研究。之所以承担两个方面的任务,是由中国经济开放理论发展研究的内在需要所决定的。首先,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思想源远流长,并对现代经济理
经济学研究方法与中国经济学科发展
1995年10月我应贵所《》编辑部之约,撰稿庆祝《经济研究》创刊40周年,发表了一篇《本土化、规范化、国际化》的短文,倡言以规范化的来研究本土的经济,并断言若能如此,本土经济问题的研究不仅可对我国的改革做出贡献,而且,也可登世界经济的殿堂。该文发表至今,转眼五年,有幸承蒙贵所再度邀约,来谈我对经济学研究方法和中国经济学科发展的看法。藉此机会,不揣浅薄,抱着野人献曝的心情,将我近年来的若干心得体会再次提出来和各位同仁进一步探讨。在《本土化、规范化、国际化》一文中,我也宣扬21世纪将会是中国经济学家的世纪,这个想法是基于经济学做为一门科学,在本质上是用来解释社会经济现象的一套逻辑体系的特性而推论,并根据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从原来的英国转移到现在的美国的现象观察而得来的。社会科学理论贡献的大小决定于被解释现象的重要性。进入近代社会以后,各国的经济关联十分密切,发生在大国的经济活动,不仅大国本身,而且会对世界上许多其它国家发生重大影响。因此,研究世界上最大、最强国家的经济现象,并将之成理论的经济学家,他们也就容易被认为是世界级的经济学家。了解经济理论发
毛泽东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绩效及现实启示——兼驳茅于轼研究员的观点
提要 正确地、公正地评价毛泽东的,是经济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关系到我们能否正确地,借鉴得失,从而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的是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起飞和增长,在国家化、农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重要成就,从根本上摆脱了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日趋严重的边缘化地位。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去剪裁或否定毛泽东时代的经济业绩是完全错误的。茅于轼研究员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时代的经济评价不符合实证的事实。一、问题的提出正确地看待和总结自己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取得进步的基本条件。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最终加入了少数现代化后起国家的行列。从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开始了近代史上迟迟无法推进的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此后的三十年间,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在探索道路上尽管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和曲折,但总体而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实现了经济的全面进步。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自立,彻底结束了近代以来任人欺凌、饱受屈辱的历史,从此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是持公允立场的西方观察家也予以承认的基本事实。对于毛泽东同志的
中国经济史研究趋势谈——纪念《中国经济史研究》创刊20周年笔谈(3)
首先是队伍的变化。在这10年中,老一辈的专家学者纷纷退休,有的已作古,中年学者则挑起了大梁。搞大兵团作战的条件越来越差,原因是绝大部分教学科研单位不会设置很多搞经济史的编制岗位。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经济史作为二级学科,只是一个小学科,课时很少,甚至有边缘化的倾向,当然就不可能设置许多“闲人”。即使是已经很少了的编制,也不能保证“幸存者”们都有牢固的专业思想,其中经济学理论基础较好的人有可能发生“学术转型”,把精力转到容易拿到课题、板凳不十分冷的学科领域中去。而在学科中,经济史作为专门史中的一种,也不可能配备很多的人员。因此,除了个别单位,搞大课题就越来越难了。由于各个单位搞经济史的核心成员的减少,今后在课题设计时就必然会出现两种倾向:第一是单兵作战的专题研究可能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主流,找比较小一点的专题,不追求轰轰烈烈的规模效应。这样,过去在团队作战时可能出现的搭便车现象会大大减少,过去挤在一趟人很多的车里,良莠的差别容易被掩盖,单兵作战就会淘汰不用功的人。人少了,但更精了。第二是单位之间的协作可能增加。有些有价值的课题,内在地决定了需要在各自领域有积累的学者之间的合作,单兵
经济史与经济学的“源”、“流”之辩纪念《中国经济史研究》创刊20周年笔谈(2)
先哲曾经简练地将与划等号,这不是没有道理的。作为科学工作者,的对象是和世界。如果只研究中国,不研究世界,就会落后世界潮流;如果只研究世界,不研究中国,就会脱离中国国情。研究世界和研究中国,基本就是相关历史。研究学的就要研究世界和中国经济的历史。一、经济来自经济史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1949年前后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到上个世纪80年代建立起基本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此后,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到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不仅经历了曲曲折折,更重要的是在理论和实践上形成了一系列创新,这主要是中国的历史经验教训,也了外国的历史经验教训,包括前苏联的历史经验教训,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目标一步一步明确起来的。邓小平1979年在接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副总编、1985年接见美国家代表团时,就提出过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1992年他从理论上阐明了计划与市场是和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选择问题,不是“姓”社“姓”资问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界限还是要讲究,但不是在手段上讲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纪念《中国经济史研究》创刊20周年笔谈(1)
从《中国经济史研究》已发表的论文来看,相对古代、近代、现代各自成段、严格遵守各自时段界限文章的繁荣而言,打通古代与近代时限界线的文章,打通近代与现代时限界线的文章,打通古代、近代与现代时限界线通论中国经济史的文章(简称“破代”),少了一点。这种状况有待改进。因为这不利于中国经济史学科的进一步发展。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对中国经济史中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部分的断代研究已取得重要成果,为将它们串通起来准备了前提条件。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史学的进一步发展,迫切要求打破古代、近代、现代的时间界限,成为一个整体的中国经济史。“破代”是中国经济史学发展到当前阶段的新要求。“破代”有许多好处。不“破代”会带来不少弊病。历史本来就是通的,经济是延续的,前后相承,其间本无“代”。经济史学上的古代、近代和现代,是学者们划分出来的。这种划分虽有某些客观事实作依据,但终究属于主观范畴。因而是相对的,具体年代是可变动的。以“中国近代经济史”与“中国现代经济史”的划分而言,在高等学校里,经济学系大都以1949年为界(之前为近代,之后为现代),历史系大都以1919年为界(之前为近代,之
近年来台湾的中国经济史研究概况(四)
以化的转换历程来看,有学者认为工业的始自糖业,与日本、大陆发端于纺织业的事实相较,其本质相同,都是从转换旧普遍的旧式工业为新式工业开始。这是叶淑贞《台湾工业产出结构的演变:1912-1990》所强调的论点。该文又提到,日本统治时期工业产出结构变动缓慢,偏重轻工业或消费财工业。1930年代中期,台湾的工业几乎只是砂糖一业。但是与日本相比,台湾业相对于纺织业更具比较利益。基于此,叶淑贞认为,总督府发展新式糖业而未扶植纺织业的政策,不应视为殖民政策的缘故。(注:所谓工业化的转换历程,系就工业产出结构的演变来看,其特色为:工业化初期多呈现轻工业或消费财工业较重的形态,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这两个部门的比重不断下降,而重工业或资本财工业的比重则持续上升,乃至呈现偏重重工业或资本财工业形态。此外,许多国家的工业化历程多从纺织业进入工业化道路,见《论文丛刊》24.2(1996):227-274。至于纺织业, 台湾不产棉亦不产石油,日本统治时期的纺织业没有什么发展,所见只有以麻纤维为主的制品,见林忠正,《台湾近百年的产业发展--以纺织业为例》,《台湾近百年史论文集》,(台北:财团法人吴三连台湾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