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传统建筑符号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应用
蔡雨则 2011-11-03
论文关键词:传统符号图像符号指示符号象征符号建筑设计
论文摘要:传统符号是文化历史的浓缩精华,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建筑与符号的内在联系出发,本文分类解析传统建筑符号的特征及其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应用,指出传统建筑符号的多义性、复合性,及其反映形式与内容间的特定关系。希望通过在建筑设计中对传统符号的运用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一、符号概述
早在中国古代就已有了关于“符号”思想的记述,在《易传·系辞》中提及“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救谓之象。象也者,像也。”在古罗马时期,哲学家圣奥古斯丁对符号下了这样的定义:“符号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使我们想到在这个事物加诸感觉的印象之外的某种事物”。创造与运用符号能充分体现设计师的艺术功底与素养。
历史上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产生了它自己的独特建筑,其建筑随着文化而兴盛衰亡。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考察,我国的建筑遗产是一份丰厚的,独特的建筑符号遗产。当今如何发掘和保护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并且使传统建筑符号文化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二、建筑与符号的内在联系
符号学作为形式语言的—种表现形式,在中西建筑中却早已存在。
从对符号理论的研究中可以发现,符号是传递信息的媒介,建筑的视觉信息正是以符号为载体传达的。建筑符号是一种艺术符号,也是一种表现性符号,它们都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必须围绕着一个特定的主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符号如同人类的语言,没有语言人们无法表达感情、交流思想。没有符号,建筑也难以显现其隐喻与象征。因此,应在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的支持下,结合未来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重视吸收地域环境文化的优秀传统,努力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点,不断地探索传统审美意识与现代审美意识的结合方式的形式语言,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大众。
三、传统符号的分类及其应用
根据符号本身的抽象性及其涵义的复杂性,美国哲学家皮尔斯把符号划分为图像性、指示性、和象征性三类,运用他界定符号的原则传统符号也可分为“图像符号”、“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三大类。
1.图像符号
图像,即用线条、颜色显示出来事物的形象。
在传统建筑中一些具象的彩画、纹饰石雕、木雕、琉璃饰件及门式、窗式等,都属于图像符号或它的复合体。传统建筑的图像符号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和概括(如来自水波形象的水纹,来自云彩形象的云纹);其二是对动植物的描绘与概括(例如山鱼或飞鸟的形象简化而形成的几何纹样、植物、动物纹样、传统吉祥图案以及历史题材典故等。传统的图像符号最主要特点就是它的直观性。
2.指示符号
指示符号是指表现形式与内容涵义之间存在着内在因果关系的符号。指示符号在建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传统建筑符号的主干。传统建筑的构件形象和空间形象,大多数都是指示性符号及其复合体。 指示符号在建筑中又可分为两类。
一类指示符号所表达的内容就是它自身,是—种“本体形态”的符号,实质上反映着作为符号载体的构建自身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关系,如窗户的形象表达采光、通风、眺望的功能意义,门的形象表达着出入交通开启闭合的功能意义;另一类指示性符号是与它所表达的内容相分离的“标志形态”的符号。在一些建筑细部上也时常可以见到指示性符号的实例,如表示方向的标志、箭头;表示工作状态的灯光。
3.象征符号
象征即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象征符号是指表现形式与内容涵义之间存在约定俗成联系的符号。
五千年的中华历史,培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每个地区、民族在他们的建筑中都应用了独具特色的象征符号,它们的研究对于建筑设计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北京香山饭店是现代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相结合的经典之作,饭店的外墙上有规律地排列着中国传统的如意等图案,象征事事如意,传达着浓浓的中国文化。
四、三种符号在建筑设计中内在联系性
在中国传统符号之中,图像、指示与象征之间并非有着严格的界限,传统建筑符号呈现着多种多样的复合形态和变叉方式,有时一种符号既具有图像性,同时又具有指示性、象征性。
建筑符号内容层面的复杂性和内涵层次的多意性,以及认识主体本身的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的不同,都会带来对符号认识的不确定性。建筑符号的意义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它是以当地文化作为基础,与建筑所处的地理环境、使用者的生活方式、生活经历以及人们的观念有密切联系的。三种建筑符号的组合运用,是对于符号和符号之间的制约关系的处理,要在实践中逐渐了解符号同的相同、相似、相反关系,通过恰当组合达到不同的效果。
五、结语
传统符号是历史文化的浓缩精华,在一定时期和地域内产生,是人们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生活文化的反映,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但传统符号的意义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地点、社会背景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传统符号具有丰富的多义性,我们可以根据表达需求灵活地运用图像性、指示性和象征性的手法,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充分挖掘我国传统符号文化的丰富内涵,以使其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与发展。
[1][英]罗宾·乔治·科林伍德,艺术哲学新论,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8
[2]张书鸿:《室内设计概论》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9
[3][英]G·勃罗德彭特:符号、象征与建筑,北京: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4]罗楠著:《当代建筑创作手法解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罗文媛,赵明耀:《建筑形式抽象简析》,《建筑学报》,1995,4
[6][意]布鲁诺·赛维著,席云平,王虹译《现代建筑语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