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战略
佚名 2011-12-13
论文关键词: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产业结构 调整 论文摘要:该文通过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状况和其产业结构调整外部条件的分析,探讨其产业结构调整战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在我国西部地区中具有优越的气候条件、自然资源、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在现阶段,我国大力实施区域发展战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凭借其沿海、延边的区位优势,开展了与东盟国家在经贸、投资、技术和人才上的合作,带动了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依然没有摆脱以传统农业、资源型工矿业和消费型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格局。 一、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状况 西南地区主要的地形特征为高山丘陵地貌,属于亚热带气候带。山多地少,水能丰富,矿藏品种多但质量不高,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大且素质技能水平低,交通相对落后成为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共同特征。在众多制约条件下,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层次普遍低于国内中部及东部地区,形成了农业以初级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导,工业以初级工矿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以旅游、餐饮等消费型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特征。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属于我国广大西部地区的一部分,因此也被纳入了西部大开发的范围。西部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较,主要特征是: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工业技术和产业水平落后,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针对以上区域经济特点,中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目的是利用西部地区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优势,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外部条件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是以地区劳动者素质技能为内在动力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压力。首先是经济一体化条件下中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主要内容是加快开放、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和地区产业协调分工;其次是来自国外商品、服务、资本和人才的竞争压力。 首先,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国内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基础设施的投入逐年增加,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基础资源供应紧张的局面仍未消除。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一些重要的基础能源十分稀缺,不但无法保证全国其他地区的资源需要,甚至无法实现自身的正常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东盟合作伙伴的战略地位逐渐凸显。东盟十国中的菲律宾、印尼、文莱和泰国等国,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这些资源开采方便、价格便宜,可以缓解我国石油供应紧张的局面。同时,在和一些与我国存在着海洋石油主权纷争的国家加强一体化的进程中,我国在南海地区的石油资源问题可以通过互信互惠的方式予以解决,从而化解我国与东盟过国家之间由于资源引起的利益纷争。因此,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成为了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战略要地。 其次,2010年建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使得西南地区成为我国与东盟国家进行经济往来的最前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在地理位置上具备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延边优势,成为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进行经济交往的重要桥梁。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在我国加强与东盟经济关系方面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三、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分析 (一)劳动力及资源密集型关键产业结构调整战略 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在产业体系中属于初级层次,以大量消耗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为特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而且动植物、特种矿产、水能等资源非常丰富,具备了发展该产业的基础条件。
农业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产业,同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具备了西北地区无法比拟的农产品生产条件,适宜开展种植业、林业和畜牧业。然而,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一直未能摆脱生产规模小、分布零散、缺乏协调的传统小农生产模式。农民由于无法及时获得市场信息,也没有对与特色农业的相关认识,往往凭借个人经验进行生产,导致了与市场脱节、生产调整滞后、利益受损等问题的出现。在国内外农产品需求日益多元化、特殊化的背景下,大力发展具有西南特色的农产品,必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西南特色农业的发展,不仅仅包括对特色农产品的认识、推广、生产和协调,更有赖于较高技术水平的农副产品加工链条的建立。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在发展特色农产品和加工业上是大有可为的,通过重新整合农产品加工业资源,促进产业水平的升级;注重树立民族品牌,扩大产品的影响,可以充分发挥地区资源和劳动力优势,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从落后的农工业生产转向农业产业化提提供有利保障。 (二)资本密集型关键产业结构调整战略 目前,西南地区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尚有较好的基础,主要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大型机械制造企业中。在与国内各装备制造业发达地区和东盟地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过程中,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应加强技术引进和吸收与创新,并根据自身技术特点和区内外的需求状况,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在区域经济合作迅猛发展的形势下,西南地区为解决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问题,必须将完善交通运输体系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只有加快西南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技术改造,整合现有资源实现规模效应,方能扭转西南运输设备制造业长期亏损、交通运输业缺乏后劲的局面。 从产业发展策略上,西南少数民族应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既要注重发展的长远大计,又要着眼于现实的需要。首先要把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心放到有利于劳动者素质技能发展的产业上,其次要适当发挥当地资源和劳动力密集的优势,有效解决当地劳动者的民生问题,力求实现西南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 [1]黄寰.自主创新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肖飞.西南民族地区特色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M].北方经贸,2005,(10). 郭京福,毛海军.民族地区特色产业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邓劲夫.南宁东盟十国概览[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刘芳.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