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对金融危机下职校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章建春 2012-08-22
论文摘要:金融危机下的服装企业正值产业转型,急需服装专业从业者的知识结构、职业技能、作业程序、设计观念及设计管理等各方面技能作出相应调整,因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必须进行创新思考与改革。本文分析了当前服装企业现状及对人才新的需求,分别从人才培养计划的定位与创新设计;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创新、创业实践及参赛交流;科研促教,构建“双师型”队伍,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实现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形成专业交流群和文化生态圈这几个方面提出一些设想和思考,与服装行业同仁商榷,以求服装教学真正能为市场、为企业服务。
论文关键词:准确定位;无缝对接;构建双师队伍;创业意识;创新实践
由于国内外对金融风暴这种特定环境下的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还在摸索阶段,目前服装企业的产品转型对人才需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要真正解决我国服装企业的升级及服装教育与企业之间的断层问题:首先必须了解当前处于升级、转型期间的服装企业对高校毕业生新的需求标准以及服装企业家的人才观,通过对高校人才培养机制进行分析、改良及创新,来实现教学与服装企业之间人才需求的协调平衡,从而有效地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一、金融危机下的服装企业现状及对人才的新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服装企业在国际分工的产业链上定位为加工制造,处于产业链中最未端,是依靠劳动力成本低来赚取利润最少的加工费。现在由于受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大环境的恶化,人民币对外币升值,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涨,贸易摩擦,发达国家纷纷把加工产业移居到了劳动成本更为便宜的国家,这无疑使得我国服装企业的生存空间更窄,就业情况愈发严峻。
金融风暴使得我国服装企业已经到了行业洗牌、产业链战争的时代:企业必须从被动的模仿加工型向品牌经营型进行多元化发展,目前唯有开创本土的服饰品牌,快速实现产业升级,以拓展生存空间、提高产品竞争力,尽力改善和扭转这种困境。
企业升级开创品牌化道路,无疑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服装专业人才储备,即必须抓好服装教育。据调查:目前服装企业的岗位按产品运作流程可分为产品企划、信息分析、面辅料供应、产品设计(款型设计、版型设计、工艺设计)、生产管理、广告营销策划、店面展示陈列等环节。由于产业升级后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急需从业者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操作程序、设计观念及设计管理等各方面做出相应调整。企业急需懂技术、动手能力强、了解市场动态,把握流行信息、具有创新意识、表达品牌风格的具有各种资源整合能力的综合型、创新型专业人才。
因而要真正解决我国服装企业的升级转型及服装教育与企业之间的断层问题,服装专业教学改革就必须从改制中的企业实际出发,根据服装企业主要岗位(群)及技术领域对服装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新需求,针对培养目标、教学模式、知识结构、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等方面进行重新定位和全面系统的改革。通过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机制进行分析、改良及创新,来实现服装教学与服装企业之间人才需求的协调平衡,从而使学生能适应金融危机下的新形势、新市场的人才竞争,有效地拓宽其就业途径,真正培养出能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具有创新性思维的综合型应用型有用人才。
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考与探索
(一)人才培养计划的准确定位与创新设计
以往的高等服装专业教育办学层次与特点较为模糊,教学改革主要还是停留在针对加工性企业的用人需求标准上,其教学模式、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已不能适应目前特定时期下的社会与市场需求,由于教学定位没有真正顺应社会,学生学的是准理念型知识,从而导致毕业生在社会实践中先天不足,市场应用能力差。因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必须以当前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职校自身的情况特点设置与实际产品运作环节相关的课程及专业前沿性课程,最终设计出一套有科研、有设计、有营销、有管理,从最原始的原材料到最后成衣终端都相关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职业院校服装专业的特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可定位为“综合素质、专业能力、职业方向”三位一体的分流培养模式。以遵循重基础、重专业和一定岗位指向性结合为原则,课程模块应包括通识教育、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职业方向课、综合实践课。此外,还应明确专业技能标准,设置技能考核课程,要求学生必须获得服装技能等级证书或服装行业资格证书。
服装专业课程设置要以强调与市场结合,与实际结合,与具体课题结合,与企业结合为原则,必须设置一定数量的学科前沿理论课程或专业交叉的课程。其中设置职业方向课模块,就是针对企业岗位群的专业知识能力与专业结构形式的多样性,可实行职业方向选择,突出对学生就业、创业适应能力的培养,从而更大限度满足企业不同岗位需求,切实提高就业率。此外,还应根据市场需求来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如可增设:服装英语、时尚买手、服装产业与市场、项目产品设计、视觉营销、成衣定单实务、服装整理学、国际贸易、商务策划、创业创新教育专题讲座等相关课程),从而把学生培养成既能组织和管理企业内部生产,又能灵活机动地迎接当前市场挑战的艺术与设计、设计与技术、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综合型应用性人才。
(二)加强校企合作与无缝对接,资源共享
院校与服装企业建立多元化的合作关系,实行校企资源共享,将教学从设计理论走向设计应用,有效缩短学生实战能力与行业需求之间的距离。
1.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教育。院校要利用自身的理论和技术优势,与企业多沟通,针对企业的实际需要选择设计、研究课题,同时又可作为学生专题设计课程的练习或毕业设计的选题,这样既能满足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需要,又能锻炼与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而来自于市场的设计理论和与实践相结合的设计方案才是最有价值的,才可使学生的学习有方向和针对性,才能与市场形成一种互动的学习与选择的关系,同时也可加强学生定向学习后的实践经验积累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此外,不定期邀请行业、企业单位的技术能人、业内专家参与到教学中来,将企业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要求直接引入课堂教学,如采取设置订单班,进行人才定向输送;合作开发课程,共同授课、联合开发课程与教材,构建更具时代性和针对性的课程体系等方式,做到教学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推动人才培养与行业经济发展相适应。此外还可将企业人才需求、市场等资讯,通过讲座和案例教学法的形式传播于学校,让学生掌握服装公司的运营及服装贸易公司、服装代理、服装工作室运作程序及方法等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快速接受和理解服装企业的企业文化及精神、且能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企业和贸易公司,为今后实战做好全面充分的准备。
2.加大集“学、训、研、产”功能为一体的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步伐。学生通过企业实践平台,可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先进的设备、良好的实训场地,实现资源的社会化,同时可熟悉和适应企业的节奏与环境,了解产品运作以及建立和传承企业文化的方法,学会和企业各个部门沟通协调,真正锻炼和提高自身的组织、沟通能力和市场参与能力。在国外,院校尤其强调学生的实训环节,德国大学对学生有一个硬性规定,必须在企业有四、五个月左右的实习经历,才能报考大学。目前许多服装企业不够发达的地区的职业院校则可充分依托省外校友企业,广泛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顶岗实习创造必要的条件。
在校企合作中,要以服务求发展,融教学、实训、培训、研究、生产、服务为一体,院校可采取多种形式:如通过科研立项,与企业共同完成新产品开发,也可提供员工培训和咨询等多方位服务,提升校外实训基地的服务能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以互惠互利、文化融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为导向,实现学校办学和企业经营的双赢,保证基地稳定持续运行,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学研相结合。 3.支持和鼓励创业实践,积极组织参赛交流。
①以创新型项目为载体,搭建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坚持各类实践环节不断线。大力支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锻炼和提高其综合素质。如开发服装设计工作室、服装专卖店、服饰品网店、项目团队、企业兼职设计师等项目,学院应加大对各种工作室和专业技能培训的建设力度,定期给学生举办创业创新教育专题讲座,建立创业孵化基地,组织开展创业、科研立项活动。通过教师积极引导,以创新型科技项目为载体,以竞赛和奖励为推动力,努力完善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凝练办学特色。使学生在奠定学科基础的同时了解社会,大量参与科研与社会实践,使之在业务上既具备准确解决专业岗位要求的能力、掌握处理时尚流行信息和市场情报的分析能力,又能在企业的变革中有较强的发展潜力,造就可持续发展的人格及专业素质。
②以赛促建,提高竞争意识、加强专业交流。专业大赛既是各校之间交流办学经验,充分展示教学水平的沟通和交流平台,也是各学校教学成果接受社会、企业检验,向社会、企业推荐优秀学生的极好机会。
以专业大赛为抓手,积极组织、指导、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学科竞赛和课程习作评比、展示活动,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积累学生的实践经验,不断扩大学科影响力,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同时亦可打造出专业知名度,从而达到“促进专业建设、推动专业发展、开拓就业渠道”的目的。
4.倡导科研促进教学,构建“双师型”队伍,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
①倡导科研促进教学。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确立“学科是龙头、科研是支撑、教学是中心”三位一体的教育思想,有效激发教师主动参与科研、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践,积极鼓励教师在授课中结合学科、专业前沿热点问题、交叉学科的问题和本人科研最新成果项目融入课程之中。或带动学生参与项目研究,组建富有全新潜能的学术团队,以教师科研引导学生研究创新实践。
②加快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育师资队伍步伐。由于担任专业教学的师资中大部分对实际产品生产运作及市场营销规律缺少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在当前金融危机新形势的要求下,双师型师资力量的建设是当务之急,院校要遵循培养与引进相结合、高学历与高技能并重的原则,制订具备“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规划。
高水平的“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是校外实训基地发挥其功能的必备条件。教师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和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提高实训指导水平、快速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直接保证。院校可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教师可通过参与企业产品、企划设计工作的实际操作,来认识市场,把握市场的规律和国内外行业新理论、新进展情况;在实际工作场景中通过参与生产和技术改造等实践,了解新工艺,学习新技术,积累实践经验。市场的瞬息万变也将迫使教师不断更新,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防止教学上空对空的只讲解理念性东西,力求实现以产促教、以教兴产的良性循环。同时,将新课题、新观念、新知识带到专业教学的实践技能中去,从而把专业教学内容始终与企业发展状况及产品市场形式紧密相连,构建出一批既掌握专业教学规律,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5.实现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促进专业交流群和文化生态圈的形成。服装是一个对资讯要求极高的行业,随着流行的周期越来越短,产业和产品的结构调整日新月异,使得职业院校服装教学迫切需要与市场、企业、兄弟院校进行横向联系与交流,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时尚信息及前沿性设计理念,及时收集与行业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相关资讯,以开阔学生的设计视野、更新与提升服装教育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因而,服装专业教学必须充分发挥现代网络优势,整合校内外资源,切实搭建起师生互动,校内外对接、促进学生自主和个性化学习的信息化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不间断的非实时教学服务。如:不断建立和完善服装专业与课程建设平台、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教学资源库、服装专业师生交流群,还可在“穿针引线”等知名服装专业网站上建立院校展示交流专区,方便及时地与外校交流教学经验和展示教学成果,通过网上交流,以探索出适合专业开放式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最佳方法、途径及效果,以真正实现专业教学“设计手段数字化,教育技术网络化”的目标。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人才的竞争,在此,笔者根据对金融危机下的服装企业和市场的了解与分析,提出以上关于当前教学改革的思考与设想,与服装行业同仁商榷,以求使职业院校服装专业的教学能真正顺应不断变化着的市场需求、为服装企业输送有效的创新性、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