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2003年德国经济形势与政策选择分析

佚名  2006-01-02

[摘要] 当前德国经济状况正处于1993年以来最为艰难的时期。其难点主要表现在:2002年经济复苏目标已然落空,增长率仅为0.2%,居欧盟各国之末;失业规模居高不下,全年失业人数月均在406万规模上徘徊;财政赤字达772亿欧元,占GDP比重3.7%,突破《马约》标准;德国DAX股市动荡不止,市值缩水达44%。宏观经济指标中相对乐观一点的是,维持去年0.2%微弱增长主要靠外贸贡献率独撑,此外,全年物价上涨率较低,全年平均为1.3%。从去年末至今,德政府不断调整和出台若干政策措施。政策目标排序是:以刺激经济增长为基本导向,主动创造就业需求和适时增加财政收入,以扭转近两年经济不断下滑的颓势。前景预测:鉴于经济停滞已持续两年,若干改革措施涉及“三高”体制,难度不小,加之世界经济环境中存在的若干不确定性因素,2003年德经济前景不容乐观,即使增长也带有恢复性质。

一、经济持续低迷、复苏目标落空

2002年,德国经济一直处于停滞状态,总体表现甚至不如2001年。据联邦德国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去年增长仅为0.2%,这个增幅也是自1993年以来最低的一年。

根据表中三项数据,可大体反映出2002年德国经济陷入轻度衰退状态,经济增长是近10年来最低的一年,且去年能勉强达到0.2%的微弱增长,完全靠外贸贡献率1.5个百分点独立支撑。因为上年固定资产总投资和私人消费两项贡献率均为负数(-6.4%和-0.5%)。否则,经济增长状况更加暗淡。财政赤字高达772亿欧元,是欧元区内少数几个突破《马约》标准的国家。赤字激增固然与财政支出刚性强和财政收入增长缓慢有直接关系,但基本原因在于这两年经济持续疲软而导致税收增长目标落空。失业是德国多年固有矛盾,在上世纪90年代同样突出,只不过在近两年经济停滞状态下近一步凸显。长期的高失业中既有就业总量供给过剩,又有劳动力市场结构失衡问题。此外,其它几项短期指标均不乐观,如私人消费增长平平,失去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至于设备投资特别是建筑业投资已连续7个季度停滞或负增且已形成下降惯性,不仅与经济低迷相伴,而且也是引致经济复苏迟缓乏力的主因之一。相比之下,去年德国外贸出口稍许乐观,成为拉动经济的最主要动力,详见下表。

资料来源:联邦德国统计局2003年1月公布的数据和联邦财政部公布的数据。

2003年数系政府提出的预测值。

二、结构矛盾和外部环境影响

从纵向比较看,近两年德国经济的增长表现似乎又重现了德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常态,即经济持续低迷,再现增长疲态(平均1.7%)。在分析德国经济形势时,一方面要观测短期供需因素变化,同时还需把引致经济持续疲软的短期原因和中长期因素结合起来比较。概括地讲,中长期因素表现在两方面:结构老化和外部冲击。结构问题首先表现在,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德国经济结构变动很小,第一和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几乎没有什么变动,增长结构中主要靠传统产业拉动,比如,德国的传统制造业占GDP高达30%以上,差不多比美国高出近4个百分点。而传统制造业近年来一直受到国际市场需求约束和利润平均化影响。加上德国现行体制中的“三高“(高税收、高工资和高福利)挤压,传统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度逐年下降。传统产业固然是一个工业化国家的基干部门,但要维持住这一实体产业的竞争力同样要靠新技术和资金的持续性投入。作为工业大国,德国近两年来的设备投资则是逐年下降,特别是在研制与开发方面(占GDP的比重),德国又明显低于美国和日本,而且也落后于瑞典、瑞士、芬兰和韩国等国。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德国建筑业属于传统产业。这一产业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年年萎缩,年年负增。据有关分析,从1996年起,建筑业非但对整体经济有所推动,反而使每年的经济增长缩减0.3个百分点,成为德国经济的长期负担。

外部冲击对于象德国这样高度依赖向欧盟和外部市场出口的国家来讲,受到的负面冲击确实比上世纪90年代还要大。近两年世界经济的不景气特别是美国经济自身复苏表现欠佳,加上日本经济十年沉疴,欧盟经济总体复苏鲜有起色,诸多因素叠加起来,阻滞了德国经济的回升。从这个角度看,德国经济增长乏力既是其多年来在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方面进展不大的一种必然结果,又与同期国际经济环境变化有直接关联。

三、两大矛盾日益突出

由于经济连续两年疲软乏力,凸显了社会经济生活中一些原有矛盾。德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失业进一步恶化,其次是联邦财政形势严峻。德国就业市场长期以来本身存在相对过剩的失业大军。这是<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