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德国、日本经济模式比较研究与择优借鉴
佚名 2006-01-17
【提要】模式是世界经齐学所的重要课题,公司治理模式又是当今学术界的热点。经济模式是以经济为核心,基于一定的环境条件和文化传统而形成的经济运行的相对定式。本文对经济模式进行了界定,论述了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三种经济模式的不同特点,并从政府和两个方面对这三大模式进行比较研究。这对建立式市场经济运行模式具有重要的启示: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企业行为理性化。
【关 键 词】经济模式/三大模式特点/企业理性化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某一经济运行主体如果在一定时间,并在国际经济领域能够取得突出的经济成就,占据显赫的竞争地位,其发展就必然引起人们的重视,措致处于竞争弱势各个不同的主体,予以研究甚至模仿。如战后,日本、德国的迅猛发展,导致人们对于日本、德国模式的重视。东亚许多国家和地区因为学习日本模式并取得成功,并统称为东亚模式。欧洲的一些国家因为崇尚德国模式而纷纷要求加入欧洲经济联合矩阵。20世纪90年代,美国取得“新经济”创记录的繁荣,美国模式再度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美国高企业进入调整,股票市值大幅度缩水,又出现安然公司、世界通信公司造假事件的冲击,一些人开始怀疑,甚至指责美国模式的弊端。由此引发了学术界关于经济发展模式优劣之争。
经济模式作为世界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需要予以重视并加强研究。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确立适宜的发展道路和运行方式。有必要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利用后发优势,有选择地借鉴发达国家发展模式中成功的运作方式。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效的,新的发展模式。
一、经济模式概念辨析及层面确定
孔夫子认为,名不正则言不顺,为使我们的研究具有性和实效性,我们需要“正名”,即对于文章所探讨的概念的本质特点、范围和层面,进行明确的阐述和规范。
1.概念辨析
为了清楚地认识和科学地把握经济模式的本质特征,我们把与经济模式概念相近的几个概念加以。
(1)经济制度:又称“经济结构”,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即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例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
(2)经济体制: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内进行决策并执行有关生产、收入和消费决策的一组机制和制度,任何经济体制都是由决策结构、经营结构和动力结构组成的。[6]
(3)经济模型:对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各样关系进行抽象的、简化的表达。表达方式可以是一张图、一个统计表或数学方程式。因为所采用的基本上是数学方法,所以常称为“经济数学模型”。
(4)经济模式:各种经济成份的构成形式和调节经济运行机制的一定式样,是撇开经济活动中的次要因素和细节,对现实经济活动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框架和原则所作的抽象;也可以是对国民经济基本运行规则、增长类型以及主要经济政策在上的一种设计和构造。前者属于实证研究范畴的经济模式,后者是规范研究范畴的经济模式。
根据以上定义可以看出,经济制度决定一国的性质,是社会经济深层次的东西,与关系较为紧密,具有稳定性。因此,西方经济学家往往把经济制度看作象太阳系、河流系统、生物系统、机器系统等等一样的物质系统。[1]经济体制属于操作层次,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以及组织、管理、调节国民经济的体系、方式、方法的总称。经济体制受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和制约,是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体现,因不同国情及不同阶段的特点而异。经济模型是用数学方法对经济现象的解释。经济模式是建立在经济制度基础之上的,介于经济体制与经济模型之间的一种经济发展定式,经济模式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对现行经济进行抽象而得到的比较特色的东西。
经济模式的本质特征是形成于一定时空之中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形成鲜明特点的经济发展方式,常常称之为经济发展模式。如国外许多中,经济发展模式甚至被视为经济发展道路的同义词,如development model,development pattern,development path或form of development,反映一国发展的轨迹。因此,经济发展模式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条件下,以经济增长为前提和基础的经济发展基本特点,反映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发展模式的中心内容就是分析人均GDP的发展趋势和GNP内部的各种组成部分的发展趋势之间的关系,及其收入分配关系;经济发展模式也注重探索市场运作方式和手段;研究政府与企业及市场的关系。
2.分类方法
根据不同的标准,经济模式有不同的分类。按经济制度进行划分: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和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按地理位置进行划分:斯堪的纳维亚模式和亚洲模式;按制度差别进行划分:银行体制和信用体制、个人主义和共产主义、劳动市场调节的联合方式和非联合方式等;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模式、发展中国家(地区)市场经济模式和转轨国家的市场经济模式。法国人阿尔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主要分为两种:美国模式和莱茵模式(包括法国、荷兰甚至日本在内);根据“新制度学派”的观点,资本主义的模式划分为:市场导向资本主义、政府导向资本主义和谈判或协商资本主义。还有划分为国家需求管理型、福利国家型、社会市场型、强调公共管理的指示性计划型和国家发展导向型等等。
我们在本文所采用的分类方法,就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三分法。这样分类研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认识和把握各种模式的特点,形成既定模式的历史文化原因,针对国际市场状况而取得的特定功效。
3.层面确定
模式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范畴,根据作者选择角度的差别,根据研究对象的状况,经济模式往往具有不同层面的具体意义。在经济学领域,可以指具体企业以及产品,如GE模式、戴尔模式等;也有的指产业或部门以及地区的发展模式,如信息模式,硅谷模式等等;还有的指国家、地区或者合作体模式,如美国模式、东亚模式、莱茵模式等等;还有更广泛地从经济制度层面来论述模式的,如资本主义模式等等。
关于经济发展模式,我们认为:首先是对于经济运行实践中,取得显著经济绩效的主体的成功运作方式的。市场经济发展历史表明,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总是在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取得了突出的竞争力后,其模式才引起重视和模仿,也正是为了有效地提升国际竞争力,我们才重视研究、总结各个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次,既然是模式,势必要着眼经济发展中已经成型的一些特点和方法,表现为一定的发展定式,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经济发展模式最本质特点则是其动态性特点,它是对经济发展有效方式的总结,并且要对现行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具有示范和推动作用,如果不从发展的动态角度予以研究,模式趋于刚性,或者僵化,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再次,经济发展模式主要的是一个经济学范畴,它是对于经济过程某一主体成功运作方式的总结,但是该主体的构成,背后是人的设计和推导,任何一个经济模式都深深地打上文化的印记,是某一特定文化的经济表现,只有把它放在特定的历史文化的背景中分析,才能够透视该模式的本质特点和深层结构。最后,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比较的范畴,无论是处于同样的经济制度下,还是立足不同的制度背景,通过比较,才能更加显示出该模式的本质特征。当前,我们把经济发展模式都置于开放的全球经济的状态下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其在全球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的成功方法,以便于我们在市场运行和国际竞争中,择优借鉴。
我们在本文所使用的经济模式,主要是以国家宏观层面为主体内容,也包含着国家关系方面的区域合作体。从这个角度出发,德国模式,也可称为莱茵模式,扩展出来,也可以指以德国发展模式为核心的欧盟模式。 二、三大模式的比较
当今的多极世界中有美国、日本、欧洲三大经济为中心,它们的经济模式有较强的代表性。其中欧洲的已经有以德国经济为师的趋势,德国模式已经明显地成为新欧洲的典范。本文将德国模式作为欧洲的代表。
1.三大模式的不同特点
美国模式是商品经济发展模式的。有利于投资、高效和生产力与经济的发展,它起源于英国,在美国达到顶峰。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戴维·柯茨认为:[4]这种模式中“积累的决策权主要在私人公司,它们可以自由地最大限度地追求短期利润目标,通过市场获得资本;劳动者只能享有有限的和明文规定的劳动所得和权利;人们对社会和道德的总体认识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美国模式的主要优点有:弹性很强的劳动力和产品市场,低税,激烈的竞争和股东资本主义——股东对管理者施加压力,要求使他们利润最大化。缺点:收入差距悬殊,低福利救济,“公共物品”——例如初筹、中等——质量差,公共服务与其社会财富不成比例,低投资率和很低的储蓄率。这种模式又被称为“盎格鲁-萨克逊”资本主义或“自由资本主义”模式。
日本模式是20世纪60-70年代形成的,取得了震憾欧美的“世界奇迹”。日本模式的主要特点:第一,核心是“追赶”欧美,成为重化的先进工业国。第二,关键是“后发效益”。第三,加强政府干预。第四,引进技术。第五,出口主导、“贸易立国”。第六,实行统制金融。戴维·柯茨认为:日本模式在“积累决策方面依靠私人公司,但决策最终采用与否,还必须要同公共机构进行紧密磋商之后才能决定下来,并且政府部门和银行在决策过程中起着间接的作用;倾向于削弱劳工的政治和社会权力,但对劳资关系的形式留有余地,主张通过公司的福利措施将劳工和私人公司的关系融洽起来;主流文化在上似乎是保守主义与国家主义”;日本政府具有远见的指导,日本与政府密切合作,日本银行与公司交叉持股,日本的股民力量相对较弱。日本模式曾经是“追赶型化”取得成功的经济模式,优点有:终身雇佣制促进了忠诚和高熟练度;公共服务(尤其是教育)质量高;银行与其他工商业企业关系密切;公司交叉持股使管理者受到保护,免遭失去耐心的股东影响,从而使之得以对投资采取长期观点。缺点:受到保护、没有完全暴露在市场力量之下的公司受到的促使其高效率地利用资本的压力很小。这种模式又被称为政府导向资本主义、“亚洲资本主义”或“开发政府”。
德国是所有发达国家中公开宜称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国家,主要特征是银行和公司间关系密切,银行以股东和放款人的双重身份对公司实行监督。德国模式追求的是三个目标:创造高利润、利益分配平衡和较高的收入水平。戴维·柯茨认为:在这种模式下,“国家对资本的积累的直接干预程度可能比较小,但政治体制严格地确立了一整套劳工权利和福利措施,使得有组织的劳工拥有了一个颇有影响的市场和直接参与劳资谈判的能力;主流文化是社会民主和基督教民主”[4]。德国模式的优点是:出色的教育和培训;慷慨的福利国家和工资差距较小,培养了社会的和谐;公司和银行的密切关系助长了高投资。缺点:劳务市场和产品市场的限制较多,权利过大的工会、高税率、过分慷慨的失业救济和对劳动力市场及产品市场的广泛限制等导致了失业率居高不下。这种模式又被称为谈判或协商资本主义“欧洲福利资本主义”,甚至是“莱茵模式”。
2.三大经济模式比较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学探讨的永恒课题之一,三大经济模式对政府作为一个经济因素有不同的态度。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是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的主体,其发展水平可以作为一国经济发展的衡量标准,因而在经济模式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所以应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对这三大模式进行比较。
第一,三大经济模式中的政府因素:美国模式强调个人成功和短期金融利益,其市场模式就是自由开放;日本模式和德国模式强调集体成功与长期利益,其模式就是政府干预。
美国模式中,美国政府对市场干预手段是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进行间接调控。政府在决定资本和劳动相互作用方式上仅起到极其有限的作用:政府的任务是创造优良的货币,防止垄断扭曲要素市场、产品市场和危及自由开放的贸易,从而保证和便于市场充分发挥其功能;此外,政府的经济行为还包括提供公共产品(比如防务和社会基础设施);政府(尤其在联邦水平上)对消费品制造业的政策带有浓重的自由主义思想,长期以来一直而且将继续是在有限的范围内,以塑造市场为中心。德国模式实质是国家调节下的市场经济模式,政府采取直接干预(对价格形成控制、各项政策规定和参与企业投资等)和间接干预两种手段调节市场运行中的偏差。作为后工业化国家(这里指19世纪英国和美国之后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德国政府充当经济现代化的实施者:德国政府在“推行各阶级合作主义模式的劳工法则中起了重要作用,实行了积极的劳动力市场和福利政策;德国政府以一系列关键方式直接影响了当地的产业积累率”。但德国政府在经济中公共部门的介入和指导没有日本那么广泛。战后日本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国家计划和指导所发挥的开发性作用。关于日本模式中的“开发政府”是指日本是一个建立在国家官僚和私人企业、产业界紧密细致合作关系之上的,是“国家指导的高速增长体系”。日本通产省及其作用是日本模式的鲜明特色和创举,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和经济计划指导经济活动。特别是对企业决策进行强有力的干预和诱导,依靠财政、金融、税收等经济杠杆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间接有效的调控,并一直管到微观,落实到企业。
总之,战后各国政府干预经济的活动不仅是种类和效果不同,实际上就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随着时间流逝也有所不同:现在各国所实行的政策重点之间的差别与五六十年代已有了很大的不同,都在不断地总结和其他模式的有效方式,调整和改革经济发展模式以提高国际竞争力。
第二,三大经济模式中的企业因素。美国模式中企业格局是:核心500家大公司,周围是一大批中型企业,边缘是数以万计的小企业。私营工商企业是市场活动的主体。企业制度的典型是公司制。大公司依靠庞大多变的证券市场生存;由于股东对公司管理层施压,要求利润最大化,因而也有人称之为“股东资本主义”;强调个人作用,赞扬企业家的主动和创新精神;认为企业中股东出钱,企业家和经理出脑力,工人出劳力,三者平等结合,其中股东在企业管理方面有较大发言权,执行业务的经理绩效最为关键,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经营管理人员年薪视利润的多少而定。企业筹措资金的办法,不外是靠自身积累,向银行贷款,向社会发行股票、债券集资等三种方式。美国企业筹措资金,比较侧重于发行股票、债券方式。美国模式中金融市场发育比较成熟,大多数居民手中都握有公司的股票债券,表现出较强的风险意识,追求获得丰厚的分红收益。美国证券公司种类很多,股票价格的升降,反映企业经营的好坏,推动企业必须讲究经济效益。
日本模式中日本企业形成以大企业(母企业)为顶点,中坚企业(一般为子企业)为骨干,广大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垂直型”企业群体结构。公司和银行集团关系紧密,通过复杂的互相持股网联系在一起;由于银行和其它工商企业关系密切,公司管理者受到保护,从而使之能够不受股东影响进行长线投资;日本模式侧重企业的利益,它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场份额和获得尽量多的利润;日本企业强调集体作用,集体决策,一般先由下而上提出经营管理中的,然后请有关人员参加讨论,再由领导层集体做出决策,不强调个人的作用;提倡大家庭情感,劳资协调矛盾,工会不起作用,不允许独立活动,也无全国性统一工会组织。在日本企业股东只提供资本,董事会作用不大,实际管理公司者为经理阶层,因此有人称日本为法人资本主义。日本企业筹集资金,主要依靠储蓄和银行,据有关资料统计,战后日本企业资金筹措大约有60%以上是商业银行提供,25%产生于利润留存及资产折旧,只有10%-12%来自于股票和债券的发行。企业不急于追求短期利润而着眼于长期占有市场份额。日本公司之间竞争激烈,同时它们之间也很重视合作关系,尤其在国际市场上是“竞争加合作”关系。日本企业集团内部结构严密,大致包括综合商社—银行—生产厂家三部分,也就是说集信息、销售、资金周转和生产开发为一体。
德国模式中企业组织的法律形式主要有三类: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公司的股权结构主要以法人持股为主。公司实行共同决策制度,吸收工人参与经营管理。德国与日本同样重视储蓄,企业普遍实行监事会制度,其职权是:选举董事会成员、决定企业方针、投资方向,审查预决算、讨论工资制度;银行在吸收居民存款和对企业放款中起关键作用,而对股票、债券市场、社会集资方面比较薄弱。德国银行对企业大力支持。作为中央银行的德意志联邦银行的独立性很强、执行严格的货币政策和监督商业银行的业务。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制造部门经历了空前的失业水平和低效益状态,在90年代的后5年GDP增长维持在每年2%的水平;日本企业在遭遇1990年东京股市崩溃后增势也不好,事实证明“日本企业系统”模式没有很强的适用性。同样,美国企业管理模式也是同本国内完善的市场机制和完备的市场体系分不开的。
3.结论
二战结束后的大部分时间里,德国和日本模式比美国模式效果更突出,或者说是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更快。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陷入衰退不能自拔,德国经济受两德统一之累增长乏力,而美国经济却一枝独秀。美国经济学家据此从理论上找到依据,说美国模式应当是效率最高的。但检验经济好坏有若干标准,其中包括:国内生产总值、生产率和就业率。按照这几个标准,美国模式并不绝对优于日、德模式。过去10年中,美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是1.6%,与日本相同,但低于德国;美国的生产率低于日本,而且只有德国的1/2。
由此可以看出,由于社会文化情况不同,各国和地区的市场经济机制及其观念、意识各有特点,所以产生了不同的模式,有成效,也有失误,但没有一个是十全十美的模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又使所有模式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战,对模式自身需要反思,各种模式都是需要不断发展的。 三、三大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正在创造一条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市场经济道路和独特方式,有必要甄别现有典型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特点,寻找对应性,以资借鉴。经济制度比较领域的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多尔教授对于美国模式特点以及日本美国获得成功的原因进行了,他认为,某些方面,今天中国加入WTO像20世纪60年代日本进入“关贸总协定”。但在许多方面,现在的中国和那时的日本是不同的,“由于日本在冷战中处于美国阵营中,它很好地理解了美国模式……日本作为特定的美国客户的状况使美国模式具有头号的并不奇怪,而且在那时,集体协议、收入再分配的尺度、旨在促进增长、充分就业等凯恩斯措施对美国经济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多尔看来,“中国对股票主义充满热情,但是它团体经营的传统更强”,因此“让中国人民了解经济组织的不同方式,特别是德日与英美经济体制的不同之处,是十分重要的”。
三大经济模式成功经验,对我国选择适宜的发展道路有多方面的启示,其中比较重要的两点是:
1.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政府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从经济学角度讲,市场经济也应该是一种管理经济,管理就离不开政府。自从市场经济产生以来,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就成了对立统一关系,市场经济本来就是由市场竞争和政府管理相结合的经济。从角度看,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府不对市场进行干预,只是干预的程度、范围、方式不同而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原始积累就是在政府主导下实现的,政府的干预和支持为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的国内市场,并开拓了国际市场。美国政府在千方百计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实施“行政保护措施”,动辄对所谓以倾销价格出售商品或利用政府补贴进行销售的外国出口商征收惩罚性关税,筑起壁垒,保护本国的,美国政府还一向对高产品出口实行“最为严格”的控制。事实表明,市场经济从产生到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相反,市场经济呼唤敢于干预、善于干预的政府,呼唤能根据国情和按市场经济进行干预的政府。正如法国总理若斯潘所说的:没有国家,就没有市场,市场经济需要规则,需要强有力的机构,需要稳定,需要组织。削弱政府的作用,必然导致市场经济的混乱,造成经济下滑。俄罗斯就是一个例子,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接受西方开的“药剂”,推行全盘西化政策,大摘自由化、私有化,结果导致俄罗斯危机,经济严重衰退,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联合国欧洲委员会1998年12月16日发表的《1998年欧洲经济调查报告》指出:从俄罗斯危机应该吸取的重要教训是,不能降低政府的作用,私有化进程中形成的私有制度既不利于实行有效的集团化管理,又不能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日本模式陷入困境,不是因为政府干预太多,恰恰是因为政府干预不力或不善于干预。
在美国发生安然公司、世界通信公司等一系列的假账丑闻后,不仅美国的制度遭到批评,甚而连美国人一向引以为豪的“美国经济模式”也遭到许多人的质疑。德国总理施罗德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他认为,是自私自利的美国企业文化导致了假账丑闻的发生。他说,在美国,股东的利益高于一切。公司管理层为了使股价不断上升,不惜采取各种手段,假账丑闻只不过是“冰山的一角”。英国记者威尔·哈顿在刚刚出版的《我们居住的世界》一书中强调,重视股价的美国经济模式事实上剥夺了整个经济的活力。伦敦大学经济系教授弗雷德·盖伊指出:“人们开始重新看待英美式市场原理。重视与股东、员工、相关企业和社区等各方面关系的欧洲大陆型经营和企业管理模式,今后将进一步受到关注。”由于对于美国经济模式的质疑,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政府必须对于市场进行严格的适度监管。与此相应,当前学术界对于经济模式的,比较注重公司的正规运行和政府的有效监督,关于公司的治理模式的研究开始盛行起来。
市场经济离不开政府的干预,至于如何干预另当别论。无可置疑,政府不应统揽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不应包办代替,不应无所不为,而应本着实事求是、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原则,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政府的职责应该是:依据国情制定战略计划,控制宏观经济平衡;制定政策法规,依法管理市场,确保市场公平、有序竞争;引导外资投向,控制外资总量、结构和布局。确保有效、合理利用外资;惩制经济犯罪,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打击走私、偷税漏税,制止贪污、行贿受贿;协调劳资关系、产业关系,建立健全保障体系;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防止资源浪费和被掠夺性开发,确保资源合理利用;保护生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处理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还必须指出;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必须是动态的,必须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市场规则进行修订,宏观的货币、财政政策手段的实施以及对公营企业的直接计划目标控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方式。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是一种政府干预程度较德国模式更大的混合市场经济模式。
2.微观主体——企业行为理性化,与政府和银行建立恰当的关系
市场调节作为一种微观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是人类社会由经济不发达走向经济发达的漫长历史进程中的最佳选择。所以,作为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必须以市场调节作为调节微观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这一点与当代西方国家的三种市场经济模式是共同的。而市场机制得以有效发挥作用必须具备这样三个有机相关的基本前提:即微观经济主体的理性化行为、发育完善的市场体系以及健全的公平竞争法律规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然要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也就必须具备上述三个基本前提。当前,关于市场体系与法律规则两个方面,参照国际惯例逐步接轨是不成的,中央的政策也早巳明确。问题的焦点在于第一个条件即微观经济主体的理性化行为——主要是企业理性化行为如何实现。正如近年来一些学者所倡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必须以私营经济或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的代理公司制民营经济这种公有制的代理实现形式为基础,也就是说,除了一些特殊产业保持国有经济的主导与控制地位之外,将一般竞争性产业中的众多中小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成为以公司制民营经济为主体,以个体、私营、外资经济为补充的经济主体构成是必要的。所以,从一般竞争性产业的微观经济主体构成上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当代发达国家的三种市场经济模式也是共同的,即在一般竞争性产业,都要以私营或民营经济为基础。
三大模式的经验证明,同私营、民营经济相比,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作为出资人代表代理的国有及地方公营企业,通常具有管理的社会成本高、效率低的弱点,但是,这些可以被政府直接控制的经济成份在一些特殊产业如垄断性、基础设施性,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性及高科技性等产业处于主导和控制地位,更有利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直接增进国民福利和公平目标的实现。因此,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出发,有必要在国防、金融、保险、运输、基础设施、能源及矿产、公共物品与服务、高科技等特殊产业保持国有及地方公营经济的主导和控制地位。从这一点上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德国模式比较接近,但在国有及地方公营经济的比重及其主导,控制力上,比德国模式还要大。政府是国有及地方公营经济的出资人代表和第一代理者,管好、管住国有及地方公营经济以更好的实现社会的公共目标(并非都以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为根本标准)是政府责无旁贷的义务,所以,对于这一类特殊的经济成份,政企是不可能也不应当分开的。既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保持这类经济成份在一些特殊产业的主导和控制地位,就必须对这类经济成份分类进行重新定位,并建立健全一整套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
总之,各国经济的发展都有一个模式的自发探索过程,这种自发探索过程,都是建立在自身现实的经济条件、国情和文化基础上。我国构建一个中国式的市场经济模式,不能照抄照搬,否则不论什么时候,我们采用“一个具体的模式时,结果总是证明它处在失败的边缘”。从全球经济模式发展趋势看,代表西方自由竞争的美国经济模式,是一个加强“看得见的手”的过程,不断地增加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权力;代表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经济,是加强市场“看不见的手”的过程,不断进行市场经济改革。持续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课题,的选择模式是保证持续发展的关键条件之一。我们学习他国经济模式,构建中国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其一,中国化——理清三大模式与各国独特情况的关系,在实践中摸索出与我国的历史、文化、地理、资源、人口、等相适应的中国模式。其二,动态化——三大经济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国模式也不应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调整的。其三,系统化——三大经济模式都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中国模式要协调好诸多方面的行为:建立市场为主导的市场机制,加速培育多种市场,搞活微观基础,扩大对外开放,建立新型宏观调控体系,加速法制步伐建设等等。 【】
[1]Beck,Thorsten;Levlne,Ross;Loayza,Norman,2000,"Finance and the Sourcea of Growth,"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a,58(1).
[2]GREENWOOD,JEREMY AND SMITH,BRUCE.1997,"Financial Markets in Development,and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rkets,"J.Econ.Dynamica and Control,Jan.21(1),pp.145-81.
[3][英]查尔斯·汉普登-特纳,等.国家竞争力——创造财富的价值体系[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4][英]戴维·柯茨.资本主义的模式[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5]华民.西方混合体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6][美].埃冈·纽伯格威廉达菲.比较经济体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7]仉建涛.经济增长模式比较[M].北京:经济出版社,1999.
[8]郑秉文.公司治理:美国模式之谜[N].经济观察报,2002-08-12.
[9][英]摩根·威策尔.管理的[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