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对中国投行业务的启示

邢博特  2009-10-31

摘要:自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以后,美国投资银行受到较大冲击。中国银行在此次危机中受的影响还是相对较小的,因为其持有比例在全球范围内是很小的。例如,工行去年持有12.26亿美元的次贷支持债券,占其总资产的0.1%。在这次危机中,体制最简单的国家和银行、市场经济最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受到的影响最小;相反,运行越复杂、数量化越高、结构化产品越多的机构和地区受到的影响越大。中国应该抓住机遇,大力拓展投行业务,并给出了发展中如何控制风险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次贷危机;投资银行;风险控制

一、次贷危机的成因

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房地产金融产品已经逐渐成为和股票、国债和公司债等传统金融产品并驾齐驱的投资品种。房地产金融产品的典型代表是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简言之,当银行或房地产金融机构为购房者提供抵押贷款后,为了提前回笼贷款,这些机构可以将成批的抵押贷款债券打包,并以债券的形式向机构投资者销售,购房者陆续偿还的本息就成为MBS偿还本息的收入来源。通常而言,经过风险隔离和信用增级后的MBS能够获得AAA或者AA的高风险评级,同时又因为收益率显著高于同风险评级的国债或公司债,因此MBS获得了全球投资者的广泛追捧,从而规模迅速扩张。

最初,能够证券化的房地产抵押贷款都是质量非常优良的,贷款者的信用评级很高,而且贷款者必须出具严格的收入证明;但是金融机构追逐利润的动机是无穷的,当优质抵押贷款被充分证券化之后,它们又将目光投向了质量较低的房地产抵押贷款。本世纪初,次级抵押贷款债券正式出现,并逐渐成为各大投行投资的主要项目。各大投行将次贷衍生产品再次分类,将信用较好的产品销售给商业银行及保险公司等稳健性的投资机构购买,而评级稍差的产品则由于其收益更高而受到对冲基金的青睐。在当时看来,利率常年处在较低位置,而且房价一路上涨,这类债券的收益相当可观,也比较稳定,使得大批投资者争相购买这类债券,投资银行也因此获得很高的收益。2003年,贝尔斯登就凭借其大量投资抵押担保债券业务而一跃成为美国第五大投行。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物价的上涨,美联储决定通过加息抑制通胀,2004年5月至2006年6月,美联储将联邦基准利率从最低1%的水平上调至5.25%。起初这种情况并未给房地产市场带来较大打击,但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利率不断上调,购房者还贷压力增加,还贷能力较差的次贷市场出现了断供现象,造成市场的资金链断裂,其直接后果就是造成大量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的破产,次贷债券的价值也严重缩水。随后受到冲击的就是购买了信用评级较差债券的对冲基金,最后,购买了次贷债券的传统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也未能逃过此劫。这也是为什么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一段时间后,大量购买了次贷产品的欧洲国家金融体系也出现危机的原因。当这些机构认识到危机的严重,并开始赎回所购买的次贷债券的时候,各大投行遭受严重的挤兑,最终导致美国投行时代的结束。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利率调整及经济周期变动是本次危机的直接原因。

信用危机才是本次危机的实质。次贷债券本身就是建立在信用较差的次级贷款的基础上,虽然在短时期内,由于宽松的经济环境以及房地产市场泡沫的膨胀使得市场对这类债券有了较好的预期,但住房贷款并不是一个短期行为,一旦信贷环境收紧,造成贷款人还贷压力增加而无法偿还债务时,就会对购买了次贷债券的金融机构造成威胁。同时,美国债券发行监管不利则是次贷危机爆发的助燃剂。在债券发行过程中,美国债券发行评级机构尽管已经认识到次贷担保债券有风险,但短期利润已经足以为债券的评级做出一份令所有人都满意的答卷。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使得债券发行监管机制对危机爆发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投行业务的启示

危机爆发后,造成的后果之一就是美国独立投行时代的结束。从最初的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到美林证券出售给美国银行,再到雷曼兄弟的破产,最后是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型成为传统商业银行,这五家美国最大的投资银行纷纷落马标志着美国投行冬天的来临。

对中国来说,次贷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主要是停留在心理层面上,因为四大国有银行持有次级债券,而公众对其持有债券的多少以及预期损失并不了解,因而产生恐慌心理。中国银行在此次危机中受的影响还是相对较小的,因为其持有比例在全球范围内是很小的。例如,工行去年持有12.26亿美元的次贷支持债券,占其总资产的0.1%。在这次危机中,体制最简单的国家和银行、市场经济最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受到的影响最小;相反,运行越复杂、数量化越高、结构化产品越多的机构和地区受到的影响越大。

那么中国是否还应该继续大力发展投行业务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首先,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可以更好满足客户的需要。自2006年股改以来,大型优质企业的融资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这使得其一方面有更多的机会来发展自己,提高自身实力;另一方面,这些大型企业又需要更多和更好的金融需求,需要有实力的银行对其给予帮助和支持。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成为商业银行在新形势下满足大型优质客户需求、抢抓市场机遇的必然选择。

其次,大力拓展投资银行业务,是增强中国商业银行竞争优势的需要。通过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可以拓宽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渠道,实现收入多元化,提高风险规避能力;通过对客户提供存贷款传统服务的同时,满足客户融资、并购重组、上市财务顾问等多种需求,提高银行客户服务水平,增强对优质客户的综合营销能力;通过为企业提供财务顾问等投行业务,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为商业银行的定价、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等。

因此,中国投行业务仍然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虽然美国独立投行时代结束,但中国不应该因噎废食,反而是应该在此时抓住机遇,挖掘市场潜在机会,找准市场定位,积极开展投资银行业务。

鉴于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中国在努力发展投行业务的同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机制。次贷危机在很多方面反映出市场监管机制的不完善。制度不完善带来的风险往往是系统性的,破坏力极强且不易扭转,因此要注重市场制度建设。一要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以法律形式加强对金融机构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使中国的金融监管具有法律依据;二要加强信用评级机构和金融咨询机构的建设,对金融产品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注意控制全局风险;三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防范道德风险。

其次,要完善内部风险控制。加强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就要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及时修补和完善存在的制度漏洞,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内控制度能得到严格执行,从而将金融风险降到最小。(1)要明确划分机构内部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建立起对业务经营活动计划、执行和控制的适当机构,在管理人员之间设定明确的下属和报告关系,建立严格的授权和审批制度,对越权行为予以严厉处罚;通过机构的各个有机组成部分实现内部控制,督促稳健的经营方针的贯彻实施。(2)要建立现代风险管理制度,对各项投资风险进行评估、报告、验证和审查,做到合理有效的风险控制。

最后,要加强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和风险意识。加强中国投资银行业务,就要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组建高水平投资银行专家团队。对于优秀的投资银行人员,要借鉴国外先进投资银行和国内证券公司等机构的经验,真正实现收入与业绩挂钩的机制,做到人尽其才,发挥人才在竞争中的核心作用。

综上所述,美国的宏观经济周期是本次次贷危机的直接影响因素,但信用缺失和监管不力是危机的根本原因。这次危机造成美国投资独立投行时代的结束,但中国不应因此而放弃已经开展的投资银行业务,而应该立足中国国情,稳步发展,这样才能积极稳妥地推行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

[1]辛乔利,孙兆东.次贷危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2]贾琛.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风险与防范[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3).

[3]潘石,陈曦.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现状、风险与对策[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

[4]刘宜辉.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及其管理[J].经济论坛,2007,(17).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