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安徽省产学研战略联盟的思考
凌岚 2011-02-16
产学研战略联盟是科技资源与产业资本相结合,加快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形成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这一重要论断,既充分揭示了科技创新的内在发展规律,也指明了以产学研相结合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国内外实践经验证明,在市场机制下,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是有效整合产学研三方优势资源,促进三方协同配合、互为支撑、共同发展,有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推动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安徽省以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等为载体,积极探索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模式,加快推进区域性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从企业和市场来看,传统体制性障碍、政策和风险投资机制不完善、利益共享机制不成熟、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中介服务机构及其职能不健全等方面制约因素依然存在。从政府主导作用来看,有的政府部门对产学研合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产学研合作工作缺乏深入研究和有效部署;政策落实不到位,总体投入较少,缺乏有力地带动和牵引作用;少数地方政府代替企业的主体地位,存在对企业发号施令、不按市场规律办事等现象。究其症结所在,主要是政府部门存在“缺位”或“越位”的问题,各级政府如何做到积极地“有所为、有所不为”,已成为当前所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产学研战略联盟是学术界与产业界为了共同实现创新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种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机制. 这一产学研合作的过程,实质上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合理配置产学研各方的优势资源,促进技术创新所需的各种要素有效组合,其内在动力是市场利益,它主要属于市场范畴的问题。因此,政府的推动、引导作用,主要是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对产学研各方资源进行宏观调控与协调,以促进各种创新要素有效的优化组合,而绝不是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或代替企业的主体地位。产学研合作与形成战略联盟,涉及到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两大领域三个不同部门,三者之间不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同时也与政府和整个社会大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其活动涉及面大、过程复杂,是不同系统的生产要素的组合,而它们各自的运行机制、目标、价值取向等又不尽相同。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引导作用,使各方要素得以有效匹配,其实质上就是一个创新系统的精心设计与制度重构的过程. 今年初,科技部等国家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构建条件、支持措施等,这必将有力地推动安徽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 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基于安徽实际,要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有效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在推进安徽省区域性产学研战略联盟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和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做到“到位而不缺位、到位而不越位”. 第一,要积极完善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的政策体系。产学研战略联盟有着多主体、多要素、多阶段、多模式的特点,在安徽省还处于构建的起步阶段,政府必须对其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新问题,及时分析、总结,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推进措施,加快完善相关的政策体系。一是加快对知识产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法律法规的实施,尽快研究出台促进产学研战略联盟构建和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就联盟内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尤其是知识产权及收益评估、共享、保护等问题,制定相关规则,予以明确界定. 二是完善促进产学研合作的财税、金融、政府采购、人才激励等方面的政策与措施,加强地方政策与中央政策的衔接和配套,建立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环境和长效机制。三是创新科技管理,优化促进产学研战略联盟构建和发展的内外环境。科技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联盟设立决策、咨询和执行等组织机构,建立有效的决策与执行机制,使之真正成为新型技术创新实体。深化科技评价体系改革,建立对科技人员、机构、项目、成果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科技信用记录,营造公平诚信的合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