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基础及战略构想
范传鸿 2009-10-25
内容摘要:俄罗斯作为我国重要贸易伙伴国之一,保持着与我国尤其是与比邻的黑龙江省的密切经贸往来。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开始规模化经贸活动以来,20年间两地合作状况总体良好,贸易额基本呈现上升趋势。然而,双方合作依然存在问题与不足。文章指出,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应合理规划,不断调整贸易战略,以期把经贸合作绩效提升到新层次。并通过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有效合作为我国对外经贸活动提供借鉴和启迪。
关键词:黑龙江省 俄罗斯 经贸合作 战略调整
目前,在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宏观背景下,以及我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微观背景条件下,黑龙江省有机会抓住机遇、加大与俄罗斯经贸活动力度,不断完善双边经贸合作条件,带动两地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基础辩证分析
(一)两地经贸合作理论基础
1.国际经贸合作规律是双方合作之客观依据。生产是交换的前提,对外贸易的发展建立于国内生产及经济发展基础之上。同时,对外贸易状况又对国内生产起反作用,在具体条件下甚至可以起决定性作用。当今世界,任何国家要想实现经济起飞,一定离不开蓬勃发展的对外经贸合作推动。黑龙江与俄罗斯双边贸易额之所以增加如此之快,是中俄两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近年来,黑龙江经济一直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尤其是2000年以来,全省经济曾连续四年以两位数增长;俄罗斯政府也把经济发展作为全国核心工作,把加快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竞争力作为核心目标。双方都把对外贸易活动作为经济发展的重大拉动力,因而,扩大双边经贸规模就是谋求双赢。
2.经济发展的互补性是双方合作之前提基础。区域经济合作,本质上是以企业为载体进行的生产要素区际流动与优化配置,以及区际贸易联系。区域之间之所以开展贸易合作,是因为双方可以从贸易合作中获益。西方经济学地域分工贸易理论解释了这一原因,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分别从绝对成本和相对成本的角度论述了国(地区)之间分工和贸易能够增进利益。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解释了导致产品比较成本区域差异的关键原因,在于要素比例的不同和区域间相对要素禀赋或丰裕度的不同。波斯纳的技术差距理论强调了区域间的创新产品和技术差异会产生区域比较优势。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则强调了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化也可以形成比较优势。基于这些经济贸易理论支撑,联系黑龙江与俄罗斯实际状况,可以发现双方经济发展的互补性,进而构成双方贸易规模扩大之可能性。
3.区位优势的放大是促进双方经贸合作之重要保证。经济活动区域集中和分散的原因,部分来源于这些活动的特性,部分来源于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经济活动将集中在那些有较大需求的地区,形成一个区域集中的区位模式;同时,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将占据尽可能大的市场区而避免通过竞争受到损害,他们尽可能实现区域垄断倾向,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形成分散式的区位模式。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占据了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边境贸易、互市贸易区的的繁荣,形成了区域垄断倾向,贸易的集中有利于增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扩大出口刺激需求,这些因素构成了双方经贸合作的重要保证。
(二)两地经贸合作现实基础
1.中俄政治关系稳定保证了经贸合作健康快速发展。政治层面上,中俄关系正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近年来中俄关系,从“友好国家关系”、“建设性伙伴关系”发展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如此利好政治因素势必延伸至经济层面,近年来,中俄双方贸易额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增长,从1999年的57.2亿美元跃升到2005年的290多亿美元。俄罗斯政府把强化经济发展作为国内核心工作,保证了中俄贸易的健康、快速发展,进而提供了有利双方经贸合作大环境。
2.中俄边贸互市贸易区搭建了经贸活动新平台。新建的位于黑龙江省东宁市的中俄“东宁——波尔塔夫卡”互市贸易区,总投资达115亿元,为黑龙江客商进军俄罗斯市场提供了有利新平台。而在黑河市,自2004年起,黑河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区的范围,就由黑河岛延伸到了黑河市城区。俄罗斯公民只要持有有效证件,即可免办签证进入互市贸易区。这些俄罗斯客商可以携带准许进出境商品,或在互市贸易区销售,或在互市贸易区投资设厂。
3.口岸通货能力增强和通关速度加快提供了强有力保障条件。目前黑龙江省口岸运输过货能力大幅度增强,“十五”期间,黑龙江省道路客运线路发展到5439条,与俄罗斯开通了39条国际道路运输线路,仅绥芬河这个对俄贸易小城市,每天进出市区货车就有4000多台。此外,哈尔滨海关与俄罗斯远东海关管理局签署了《两国海关会谈纪要》,该《纪要》规定从2004年5月1日开始,黑龙江省可随时办理通关手续。双方还建立了出入境运输工具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对双方出入境货物和交通工具的资料实行电子信息交换,避免重复检验以缩短通关时间。因此,顺畅的客货通道和通关速度加快,为扩大黑龙江与俄罗斯贸易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4.边贸结算方式更新起到了关键性推动作用。中国银行黑河市分行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远东外贸银行合作委员会,自2004年起将黑河市确定为边境贸易本币结算业务试点城市,在全国首家推出了两国本币运钞业务:卢布可在中国境内由俄罗斯运钞公司直接运送回国,人民币可在俄境内由中方押运公司运送回国。这项业务的开办极大地方便了中俄双方客商,推动了中俄边境贸易的发展。国家外汇管理局推出同类举措:双方在边贸地区可灵活制定边贸兑换货币结算汇价,增加银行结汇网点和外币代兑机构,支持将中俄贸易银行本币结算试点扩大到全省。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提升了黑龙江口岸对俄贸易吸引力,这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扩大对俄出口起到了关键性推动作用。
(三)两地经贸合作不利因素
1.出口商品附加值低且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小。因为对俄出口商品附加值较低,所占比重很小。所以,需要大力加强自身的科技实力,支持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扶持和培育一批经济实力强、技术水平高、地区经济特色突出的大型科技龙头企业,加强高科技产业开发区建设和各类科技园区建设,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以便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技术附加值。
2.市场不规范且仍以小额易货式贸易为主。长期以来,黑龙江对俄边贸都是以倒包式的小额易货式贸易为主。很显然,要想实现大幅度提高对俄贸易额,仅靠这种传统贸易模式难以实现。为此,必须实施大经贸战略,把对俄经贸融于国际贸易大格局之中,逐步将传统边境贸易升级为规范化国际贸易,逐步向大宗、稳定、规范的国际贸易方向发展。
3.两地贸易发展存在结构、市场和要素的制约。结构制约主要体现于,俄罗斯的农业、轻工业落后,农副产品、食品、轻工纺织品自给率较低,而黑龙江省农业、食品工业等相对发达。这既决定了现在对俄贸易的互补性,同时也制约了贸易水平的提高,即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商品较少。市场制约主要体现于,一是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对俄贸易秩序一度混乱,导致我国商品和商业信誉危机,以及出口商品市场占有率大幅度下降;二是由于国内外客商纷纷进入俄罗斯市场,致使竞争日益激烈;三是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市场发育程度依然较低,市场机制尚不健全。要素制约主要体现于,尽管中俄经济存在广泛的合作领域,但在资金和技术上难以互补,这对于地方财政实力较弱的黑龙江省挑战较大。
深化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经贸合作战略构想
(一)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
黑龙江对俄罗斯经贸合作从起步之时起,一直是问题伴随发展同步而行,例如一些小企业和个体户,以其假冒伪劣商品进行贸易活动,给中俄贸易发展造成很大伤害。对此,政府不断采取措施解决问题,重点落实“提档升级”工作,通过提高贸易合作档次和提升合作等级,来振兴经贸合作活动和双边经济发展。正因如此,黑龙江省政府自2005年开始,便做出推动对俄经贸战略升级、加快完成对俄出口加工基地建设的计划。具体确定要在“合作理念、主体培植、合作方向和奋斗目标”四个方面实现战略升级的具体内容。
在合作理念上,战略升级体现于实现双赢互动,南联北开。实现对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光靠一省自身之力远远不够,为此必须采取南联北开战略,吸引其它省份资金和技术,联手共同对俄贸易,以期实现长足发展。
在主体培植上,战略升级体现于支持大集团、扶持龙头企业、培育有潜力企业,努力打造一批实力雄厚的对俄经贸活动主体,不断积累对俄经贸合作实体力量。
在合作方向上,战略升级体现于实现由单纯边境贸易合作,向开拓俄罗斯腹地市场、融入经贸主渠道转变;由单纯贸易合作向贸易、加工、投资相结合转变;贸易产品结构由以食品、轻纺产品为主,向通信、家电、汽车、住房等耐用消费品转变。
在奋斗目标上,战略升级体现于增长对俄进出口总额,到2010年达到140亿美元;投资总额到2010年达到8亿美元;对俄工程承包和输出劳务营业额,到2010年达到4亿美元。这些构想规划,构成了现实经贸活动的具体动力,在加强扩大中俄经贸合作绩效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二)黑龙江省提供对俄经贸企业的政策支持
为了加强开拓俄罗斯市场,黑龙江省积极提供政策上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积极扶持。从2003年开始,黑龙江省已向对俄投资企业提供了六项外汇政策支持:
取消境外投资收取汇回利润保证金制度;取消境外投资风险审查规定,简化资金来源审查手续;下放对境外加工贸易项目的审批权限;积极探索境外投资管理相关改革;积极开展两国银行间本币结算试点,缩短境内外企业结算时间,降低结算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公开审批程序,主动为企业讲解境外投资政策,创造宽松环境,搭建投资平台。
(三)黑龙江省加强对外经贸人才队伍培养建设
黑龙江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发展,导致对复合型国际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尤其是总体上懂外语、懂技术、懂外贸操作程序、了解中俄地方资源合作、能够驾驭双方过渡型市场经济的复合型人才更加奇缺。为此,黑龙江在培养“知俄懂俄”的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为适应形势发展需求,还须继续培养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人才,进一步完善培养、吸引、利用人才各项机制;努力形成有利于人才聚集和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广辟人才获取渠道,促进招商引资、招财引智一体化,积极引进各类亟需人才;改革户籍制度,促进人才资源市场化;采取年薪制、股权制、期权制等多种激励方式,鼓励知识、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机制。
综上所述,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双方之间,在经济贸易方面存在许多合作基础,既有理论层面的,又有现实层面的。因此,面对如此优异的条件,双方应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努力克服不利因素,确立双赢目标和发展规划,不断扩大经贸合作,进而带动促进两地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合作发展。
1.黄晓玲.中国对外贸易概论[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2.张红燕.浅析中俄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与前景展望[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7)
3.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效应[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