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试论江苏“高教强省”战略的内涵解析与热点初探

冯啸 邵金霞  2010-11-19

论文关键词:高教强省教育质量教育特色

论文摘要:为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江苏省正在努力发挥高等教育的火车头作用,以期实高教大省”‘高教强省”的跨越。笔者从“高教强省”战略两种不同层面的内涵特征入手,认为江苏确有实现高教强省的显著优势,并就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两个热点问题,提出重视教育质量、重视教育特色的战略选择。

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大系统中处于龙头地位,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运行与发展的“工作母机”,其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国家或地区整体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高等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标志。因此,江苏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首先要求高等教育必须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高等教育已成为江苏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实施了“科教优先”的发展战略。2005年,进一步做出了建设高教强省的战略举措,“全省上下要努力推进高教强省建设,争取到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江苏教育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在全国领先于其他省市的发展规模和质量,在省内领先于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进度”,这些无疑为我省的高等教育事业领跑全国,顺利实现高教大省向高教强省的新跨越提供了政策保障。

一、“高教强省”的内涵解析

“高教强省”一次次地被提到如此的战略高度,充分反映了人们教育理念的更新,反映人们对优质高等教育的追求和企盼,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理解“高教强省”的内涵昵?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两个层面加以理解。

1,相对静态的视角

一方面是从相对静态的视角,将“高教强省”的“强”理解为一个形容词,这样一来,“高教强省”,顾名思义,主要就是从比较的意义而言,即把江苏的高教水平置于横向的特定参照系之中加以比较,比如与全国范围内的其他省份进行比较,甚至比较对象扩大到中等发达水平的国家或地区的高教水平,从而比较出江苏高教居于先进水平。

(1)高等教育规模大。高校办学数量上的优势是“高教强省”建设的基础,“高教强省”建设呼唤高等教育大众化。江苏高教已逐步从“精英化”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从政府单一办学转向社会多元化办学,从小规模简陋型办学转向大规模高标准办学。2004年我省高校在校学生首次突破百万,达106.3万人,居于全国首位;2005年,在校生更是达到123.9万,比“十五”初期增加近80万人;2005年,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数达114所,也在全国居于首位,高校数和在校生数均为全国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4%,比全国高了12个百分点,排在各省、区首位;江苏高等教育的全省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由1995年的9.9年提高到l1.7年,能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适龄人I:1越来越多;全省76所高校建设了新校区,高校校园占地面积16.2万亩,是l0年前的4.94倍。这些具体指标充分体现了江苏作为“高教大省”的强劲优势。

(2)高等教育质量精。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始终关注的话题。作为衡量高等学校水平重要指标的国家“211工程”,江苏拥有l1所,仅次于北京列全国第2位;2004年,我省高校生均校园面积达88m/人,教学和行政用房与学生宿舍为22m/人,教学仪器和设备值为7350元/人,图书拥有量为64册/人,计算机为21台/百人;全省高校师生比为1:20,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39%。另外,我省共有89个重点学科和9个重点实验室,约占9%,我省推荐的42门精品课程中有16门入选,占全国151门精品课程的15%。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是质量“精”的核心竞争力,2005年,在中国大学评价、网大以及中国校友会这三个国内大学排行榜中,江苏位于大学排行榜前100名的高校数量都稳居全国第2位。江苏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水平无疑是“高教强省建设的重要保证。

(3)高等教育结构合理。对高等教育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合理的教育结构布局,有利于最大最优地发挥高等教育的整体效益。然而,这种调整与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变化,教育结构必须主动适应,与时俱进。江苏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合理,学科专业覆盖面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办学的格局。全省l3个省辖市都建立了本科层次的院校,这种高校分布的全面性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其次,各层次、类型的高等教育协调发展,除了综合性大学、多科性大学、单科性大学,还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高校、网络大学等。另外,研究性大学、教学科研型大学、教学性大学等各层次的高校呈现倒三角形的合理结构。

2.相对动态的视角

另一方面是从相对动态的视角,将“高教强省”的“强”理解为一个使动词,即高教“使”省“强”,力求通过高等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和资源等高教内部要素的相互协调,使高等教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力量。

(1)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增强高等教育的拉动作用。江苏省大力实施“教育富民”工程,努力实现教育与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通过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素质和科技水平,把沉重的人口压力变成人力资源。2002年,全省依托职业学校和成人教育中心等办学机构,累计培养、培训178万农村新增和富余劳动力,直接转移132万人。良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江苏经济的腾飞,2002年江苏国内生产总值为10631175亿元,成为继广东之后又一个超过万亿的省份,教育发展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

(2)发展高校科技产业,提高高等教育的辐射能力。实行产、学、研的紧密合作,既是社会经济、特别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高等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培育人才的地方,而且是为社会服务的场所。要大力推进我省高校的科技产业,充分发挥出“孵化器”和“发动机”的作用,提高高等教育的社会辐射能力,进一步强化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功能,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江苏的经济建设。江苏高校科技产业发展成果令人瞩目。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被评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中国矿业大学、扬州大学的科技园都通过了省级大学科技园的论证。仅以东南大学科技园为例,自成立以来,以科技成果作价人股组建l9家科技型公司,转化国家“863计划、“十五”科技攻关等重大技术成果近20项,转让价值近亿元,吸引社会资金近10亿元,有效形成了一批相关产业聚集在大学科技园。到2005年,全省高校共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个,已成为高新科技成果的重要发源地。 (3)强化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效应。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高教强省”建设的必经之路。这就要求我省的高等教育在与实际省情相结合、走特色发展道路的同时,还必须要努力融入到国际大环境之中,达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可以说,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全社会具有广泛的示范效应,是社会观念变革的主要倡导者和引导者,有利于江苏省加快培养国际化人才,对提高全省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能力、乃至全省的社会经济生活等各方面的国际化水平,都显得至关重要。到2005年,全省11所高校先后与127个国家的418所大学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共接纳了2万多名外国留学生。此外,我省积极开展尖端科学的国际合作研究,推动学科建设与国际接轨,加强国际性课程的建设,努力解决许多国际性课程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举办国际性的学术会议、邀请国外知名学者前来作学术讲座,为学校开展国内外的校际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些不仅提高了高校的国际化建设水平,加速了高校师生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而且扩大了高校的国际影响,提升了高校在社会的国际化示范效应,效果极为显著。

二“高教强省”战略推行中的热点问题初探

1.教育数量与教育质量的关系

进入2l世纪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化程度明显提升。但是规模扩张并不是简单的数量堆积,还应包括质量、结构、效益等多种因素的协调发展,这其中,尤以教育质量的提高为发展的关键与核心。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以牺牲质量为代价的发展是无意义的发展。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表明我国对教育质量的高度重视,作为阔步前进在高教强省建设之路上的江苏高教,更应将高教质量的建设工作提升到重中之重的战略高度。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既有数量的要求,更有质量及专业结构的要求。州高校要研究全省的人才需求,充分考虑学校自身的办学能力,所有的高等学校,在扩大招生、增设专业、建立学科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要充分考虑未来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教育质量的情况。其中,在影响教学质量的众多因素中,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关键。各校要结合本校实际,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以培养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重点,坚持政治思想建设和业务建设并重的方针,通过深化校内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富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高校要努力提高教师的科研实践能力,努力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要积极扩大教师的知识面和教育视野,加强教师队伍的进修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另外,高校培养人才与引进人才要结合起来,特别要采取措施,加大引进人才力度,尤其注重引进那些有造诣的突出人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我省教育数量与教育质量的充分协调发展。

2.教育国际化与教育特色化的关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如火如荼的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高教强省”建设需要扩大高等教育的对外开放,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境外的人才和教育资源,以实现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要通过国际交流和合作办学,去粗取精,改革我们尚不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要学习西方高校和企业密切合作的成功经验,加强高校的社会服务水平,提高我省高校科技创新的能力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同时,我们也不能一味地生搬硬套,建设高教强省绝不是简单的模仿,首先必须从形成教育特色人手,教育特色化是为实现高教强省的目标服务的。要继承并发扬本省的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与我省的实际省情紧密结合,走出一条建设高教强省的特色创新之路,在推行高教强省的战略过程中,要努力使我省的高等教育,既融入到国际化发展的大环境之中,又独具江苏地方发展特色,坚持从我省实际出发,走出自己的特色创新之路,实现教育国际化与教育特色化的完美结合与协调发展。

“高教强省建设不仅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当前,江苏高等教育发展成果瞩目,呈现出“百校竞发展,赶超争一流”的生动局面,“高教大省”的地位已稳固奠定。接下来,无论是政府的宏观管理还是高校的实际工作,都在把“做强作为奋斗目标,我省进人了由“高教大省”向“高教强省”转变的新阶段。建设“高教强省”的本身,实际上就是不断提升高教水平,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一个过程。因此,“高教强省”实际上就是实现江苏高等教育基本现代化的标志。我们相信,高教强省建设的目标既是鼓舞人心的,也是经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可以实现的。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