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21世纪初江西水利发展战略思考

佚名  2006-02-21

摘要: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境内水系完整,有大小河流2400多条,总长度1.8万多km,长江流经江西北部边缘,赣、抚、信、饶、修五大河流,流入鄱阳湖,经湖口注入长江,形成鄱阳湖连接一江五河的水系格局。江西是农业比重较大的省,又是水旱灾害频繁的省份。赣北洪涝、赣中干旱、赣南水土流失是江西省的基本水情。

关键词:21世纪 江西 水利发展

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境内水系完整,有大小河流2400多条,总长度1.8万多km,长江流经江西北部边缘,赣、抚、信、饶、修五大河流,流入鄱阳湖,经湖口注入长江,形成鄱阳湖连接一江五河的水系格局。江西是农业比重较大的省,又是水旱灾害频繁的省份。赣北洪涝、赣中干旱、赣南水土流失是江西省的基本水情。面向21世纪,江西水利既面临挑战,也充满发展机遇。必须制定新的发展战略,提出新的战略目标,研究新的对策措施。

一、 21世纪初江西水利发展的战略目标

1.建立比较完善的防洪安全保障体系

按照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分步实施的原则,建成一个上蓄下泄、两头分治、干支流相互支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洪安全保障体系。

“十五”目标:已建防洪工程要达到设计防洪能力,提高重点城市和重点地区的防洪标准,加强全省防汛指挥系统建设。遇标准以内的洪水保安全;遇超标准洪水有措施。做到大型水库不垮坝,6700hm2以上圩垸堤防不决口,蓄滞洪水不死人,努力把灾害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2015年目标:建成比较完善的防洪工程体系,加强非工程措施建设。遇标准以内洪水,保障社会经济正常运行;遇超标准洪水,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受大的影响。

2.建立配置合理的水资源保障体系

加强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搞好江河全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协调生活、生产和环境与生态用水,使江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基本相适应。

“十五”目标: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配置,缺水地区加强节约用水和水源建设,使城乡缺水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全省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67万hm2,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万hm2,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2015年目标:以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为基础,基本建立蓄、引、排、灌、供的水资源网络;建立分级管理,监督到位,关系协调,运行有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以价格为杠杆,基本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3.建立质量优良的水土保持生态系统保障体系

以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水污染、控制地下水超采为重点,以适应人们的生存与发展为目标,坚持治理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与保土耕作措施相结合,加强对水量、水质有效的监测、控制和管理,为人们提供清洁、优美的水生态系统。

“十五”目标: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万hm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60%;重点区域水环境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水土流失、水环境恶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

2015年目标:现有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基本治理,水土保持和生态系统开始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4.建立科学高效的水利管理运行机制

以水利工程设施管理现代化、岗位责任制度化、控制运行规范化、行业管理法制化为目标,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水利工程管理机制;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加快水价改革,培育、发展、完善水商品市场,要以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逐步实现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

“十五”目标:深化现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理顺价格,加强经营管理,积极推进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水费“乡收县管”,使水利工程管理逐步步入良性运行轨道。

2015年目标:探索管养分离的新机制,逐步把水利工程的维护推向市场。把工程维修养护职能和人员从管理机构中剥离。通过定责、定岗、定员,建立精干高效的水利工程管理队伍,实现水利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5.建设高素质的水利人才队伍

按照水利工作任务和要求,适应新形势发展,充分发挥水利教育作用和组织继续教育工程,提高现有人员素质,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培养、选拔和竞争激励机制,满足全省水利事业发展要求。

“十五”目标:初步建立一支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省水利发展要求,政治文化素质较高、专业基本配套、技术等级结构比较合理,掌握现代化管理和科学技术知识的水利职工队伍。到2005年,培养厅直系统后备干部60名,在国内具有先进水平的学科技术带头人10名,具有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高级经营人才10名。

2015年目标:强化人才开发管理,建立一支能适应全省水利发展大局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的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和能带领企业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经营管理干部队伍,为水利事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保证。 二、21世纪初江西水利发展的战略措施

1.突出五大工程建设

(1)防洪保安工程建设

堤防工程。完成长江干堤加固整治工程、鄱阳湖二期防洪工程、赣抚大堤加固整治工程建设;开工并基本完成鄱阳湖区另15座重点圩堤的建设;加高加固五河中下游干流上的重要圩堤,使之逐步达到抗御2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

枢纽工程。完成下溪等已开工的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并建设完成廖坊水利枢纽工程;争取开工建设伦潭、浯溪口、峡江等水利枢纽工程。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成紫云山、飞剑潭、上游等大型水库、京九沿线病险水库和大部分中小水库及较大水闸的除险加固。

城市防洪工程。重点抓好南昌、九江等设区市所在地城市防洪工程。使南昌市城市防洪标准达100年一遇,九江市城市防洪工程能防御1954年型洪水,其他城市防洪标准达50年一遇。

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工程。加快鄱阳湖区康山、珠湖、黄湖、方洲斜塘等4座蓄滞洪区,貊皮岭分洪道、泉港分洪区、清丰山溪滞洪区、箭江口分洪工程等蓄滞洪工程建设和区内安全建设。

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工程。主要以鄱阳湖区高水时蓄洪面积恢复到相应1954年水平,长江及五河干流尾闾行洪畅通为目标。对鄱阳湖区部分圩堤采取平退措施,增加蓄洪面积,对长江及五河干流尾闾碍洪圩堤予以平毁,满足行洪需要。

清淤疏浚工程。重点实施鄱阳湖五河尾闾疏浚工程。

(2)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工程建设

新灌区建设工程。新建位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的吉泰灌区和位于江西省东部、信江上游的大坳灌区。

大型灌区配套与改造工程。抓好赣抚平原、柘林、袁惠渠、锦北、潦河等大型灌区配套与改造工程。

供水水库及乡镇供水工程。加快建设供水水库工程;兴建乡镇供水工程165座,日供水规模达76.8万t。

节水灌溉工程。通过加强渠道防渗、地下、地面管道输水,采用喷灌、滴灌等技术达到节水灌溉面积15.7万hm2。

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工程。逐步建立入河排污许可制度,按照江河湖库的水功能区划的纳污能力,进行排污总量控制。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搞好污染水源的治理。

水电及农村水电电气化建设工程。结合全省第四批农村水电电气化县建设,计划新建小型水电站9座,总装机14.6万kW,计划投产7座,装机10万kW。

(3)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工程建设

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建设重点治理工程。主要有:赣江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国家重点地区生态系统建设工程、长江中下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工程、东江上游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工程、崩岗综合治理工程以及坡改梯工程。到2005年,全省争取建成10个国家级水土保持生态系统示范县。

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建设示范城市工程。在全省选择13个城市开展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系统示范工作,其中赣州和九江市城区为国家级试点城市,其他11个城市作为省、市级示范城市。

水土保持生态系统示范小流域工程。根据全省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建设规划,至2005年,全省在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建设45条国家级示范小流域。

(4)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农村饮水。解决全省农村299万人的饮水困难。

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按照低标准和高标准治理两个等级,“十五”期间计划治理改造中低产田18万hm2。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抓紧对清丰山溪等中小河流的治理。

抓好鄱阳湖区及五河中下游圩区治涝工程。贯彻以排涝为主,滞、蓄、截相结合,以近期为主,近远期结合,结合农田标准化建设全面整修涝区排水系统。对现有老化和带病运行的机电设备进行更新改造,按先挖潜配套、后兴建扩建的顺序逐步提高排涝标准。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按照中央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实行村民民主讨论决策,“一事一议”办水利;通过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发动和鼓励群众增加对水利建设等农业生产性投入,兴建小型水利工程,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5)水利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

防洪非工程措施。建立包括全省雨情、水情、工情、灾情的采集、传输和接收处理的信息采集系统。

水资源管理工程。增加投入,建立和完善全省水环境监测网络,对全省五大江河和主要支流以及主要湖库的水量、水质进行监测,实现水资源的有效监控管理,确保可持续利用。

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工程。根据全省水土流失现状及全省水土保持监测要求,在设立总站的情况下,下设分站和监测点。2005年前全省基本建成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网络。

2.实施五大战略保障措施

1转变观念,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

要转变水利单纯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传统观念,树立为国民经济、全社会和全民服务的新观念;转变水利只能是单一国家投入、全民所有的传统观念,树立多渠道、多元化、多种所有制形式发展壮大水利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新观念;转变重数量、轻质量,重建设、轻管理,树立质量第一、建设与管理并重的新观念。

要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水利管理单位要积极探索管、养分离,改革县以下水管单位的管理体制,精简机构,分流人员,定岗定员,落实管理经费;水利企业要向按现代企业制度管理过渡;科研、设计等单位要按国家政策实行企业化转制,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供水、发电等工程,要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大型灌区要通过组建用水户协会的形式,进行管理体制改革,由用水户参与或直接管理;堤防工程要逐步建立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堤防管理运行机制;农村水利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要因地制宜地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采取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以及推行“四荒”拍卖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

水利建设管理改革,要积极推行水利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逐步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水利工程建设有形市场和科学、规范的水利工程造价管理机制,对水利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水利经济管理改革,要立足水利,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资源换资产,盘活存量,吸引增量,力争从体制、机制上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使水利经济、水利多种经营得到较大发展。

推进水价改革。根据国家和省里的部署,研究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配套办法,建立基本水价与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供水价格体系,按照《江西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抓好水资源费的征收管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配置。

深化水利投资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水利投融资体系,调动全社会办水的积极性。

(2)全面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加强规划和前期基础工作。一是做好防洪规划、“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水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节水灌溉规划、水利科技发展规划以及水利发展重大课题研究。二是抓好堤防工程、重大水利枢纽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改造等水利基建项目的前期工作。三是加大对水利前期工作的投资力度,组建厅水利技术委员会,发挥各类专家在前期工作中的作用。

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保护。实行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水质。要加快水资源管理立法,注重节约用水,强化水资源配置管理,实现水资源的有效监控管理。积极探索和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新模式。要根据江河湖库的水功能区划的纳污能力,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切实加强水资源的保护。

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全面推进节约用水。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主管部门职责,加强领导,制定节水规划。城市和农村要采取切合实际的节水措施,尤其要推广先进实用的节水技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

水利与人口、环境、经济发展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严禁无节制地开发利用水资源,侵占河道滩地,盲目围垦,降低江河行洪能力和调蓄能力,加剧水旱灾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既要保证人民生活、生产用水,又要充分考虑生态用水,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增加投入,加快推进“治水兴赣”战略

根据全省水利建设总体安排,21世纪初期主要项目估算总投资为380亿元,水利投资缺口仍较大。必须进一步深化水利投资体制改革,明确各类工程项目的投资责任主体,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资体系。要进一步划分事权,分级负责。总的原则是,五大河流和鄱阳湖治理骨干工程建设以及蓄滞洪区安全建设以国家、省为主;中小河流和湖泊的治理以各地为主;城市防洪由当地政府负责,小流域治理主要由当地群众承担。同时要根据国家和省级财力,按照轻重缓急,突出重点,分期实施,努力实现“治水兴赣”战略。

(4)积极推进依法治水战略

一是进一步完善水法规体系。以修订江西省《水法》实施办法为重点,加紧制订完善相关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二是加大依法治水的力度。三是强化水利政策法规研究。要通过政策研究,建立和完善水利投资、防洪、水资源保护、水利设施补偿、水价、节水、税费、产权制度改革等政策。

(5)大力实施“科教兴水”战略

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推进高新水利科技研究、推广和运用,努力提高水利科技含量。同时要进一步提高水利职工队伍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还要不断完善社会化水利服务网络。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