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实战:智能水杯如何在智能硬件混战中博弈?

佚名  2015-10-06

()这些年,我见过最智能的智能硬件,就是美国电影《神奇遥控器》里的那个遥控器,你的人生瞬间变化成了遥控器,用它执掌你的人生,快进你不爱的时光,改变你的肤色,将周围的噪音变大或缩小。它具备这样几个让人全身鸡皮疙瘩,毛骨耸立,而又欲罢不能特性——记录一次,就能判断你在何时何地需要怎样的操作,不需要你操心。若干年以后,主人公的生活都在各种智能世界里徜徉,自动唤醒并更换房间场景的窗帘,报警床等等。

再回头看看我们的生活,真正在这两年才火起来的智能小玩意儿,有没有改变了你?你有没有早上起来用智能牙刷刷牙,然后智能饭碗吃饭,接着智能手机遥控了你的智能汽车?你优雅而自然的享受着好似有个管家在帮你解决一切的高端生活。

然而真实的画面是,你用了两天以后,已经对一切失去了任何新鲜感,你开始觉得,好“作”。

比如吃一碗面,我并不想知道我吃的这碗面条有多少重量,即使知道好像对我的体重也没有什么影响,又比如前些时候,一个朋友告诉我他们研发了一种睡帽,这种睡帽可以知道你晚上睡了多久,几点睡着,几点起来,这个功能在小米的智能手环上早已实现,只不过是附加了一种更加“作”的形式,对于失眠的用户来讲,这样的功能犹如隔靴搔痒,也许他们会想,我知道我睡了多长时间有什么用?更何况我根本没有睡着。商家研发功能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到骨髓,生产了一个“然并卵”的半成品,是十分可惜的。

这样“作”的过头了,最终当用户想明白了,腻了,就该到头了。

智能硬件在许多人的眼里已经成为了“黑科技”“玩概念”的代言词。厂商制作一些莫名其妙的痛点和卖点,变着花样的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像念咒一样絮絮叨叨,让用户感觉自己在怎样的困境里,以及反复告诉用户,你曾经的生活是多么的麻烦,只要有了我们,你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小商家更是夹缝生存背水一战,往往使出了吃奶的劲,东拼西凑好歹交出了样机,繁杂无用的功能和设定将成本一再升高,自觉似乎多一个功能,总有戳中用户萌点的地方。成本之外再无更多利益可谈,虽然这之中不乏诚意之作,但网民却极不买账。

说到底,你的产品有什么值得留念?解决了用户的什么问题?行业里有很多人认为,只要市场没有的,就肯定是可以做出来到消费者那里讨点喜头的。实际上却忽略了几个问题,是否市场真的需要?为什么没有人做,是没有想到还是做不到?市场就真的这么简单?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智能硬件产品,想要走的长久,需要的是一种折腾的态度——专挑难的路走。

曾经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思考做一个嘿逗智能水杯,当初想的很简单,就是如何让水杯变得酷起来,可以提醒饮水,外观漂亮,这般很基础的功能。但是等产品准备立项时,我们意识到,技术这样简单,功能这样粗糙,只是简单的几十个人就可以做出来的东西,一个“作”出来的产品,别人凭什么愿意买?那么,对于水杯,大家最关心的是什么?我们寻求的答案,就是生产出能让人放心喝水的水杯,于是开始坚定不移的加强了研发的投入,无论是时间上还是工程上,都付出了比我们想象中要多出数百倍的代价,安全这一词的背后,是谨慎与专业。

通过嘿逗安全水杯项目,这之中的欢喜与心酸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做好一个智能产品,既让它具有新意义上的创新,又不“作”,那么必须坚持以下几点:

首先在产品立项之前,整个团队达成共识,确定产品功能和性质,不至于在制作的过程中忘记初心,脑洞大开,为了产品讨喜加一些莫名其妙而又实质无用的功能。

其次,稳定而可靠的运行条件,让产品不至于让消费者觉得自己花钱买了罪受,整日用的担惊受怕,过硬的质量,才会让消费者真实觉得买的划算和放心。

最后,加强研发力度,使每一个功能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而用起来又显得那么自然轻松。(来源:雷科技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