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治经济学教材创新建议
于国权 2010-12-10
论文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教材;市场经济;劳动价值论;与时俱进;创新
论文摘要:删除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和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建立的相关理论,把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成分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相结合,重新建设现代经济学的新体系。这是一个大胆的彻底进行政治经济学改革的建议,是我们随着改革开放正在做,也必须做好的事情。
全国普遍高等学校“两课”示范教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l版)是一本最新出版的比较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优秀就优秀在教材的内容组织、表述方式等方面,“作了较大的改革和创新”。这些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笔者不再详细分析教材的特点和优点,而是立足于个人的教学实践和对有关理论的学习体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提出创新建议,删除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和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建立的相关理论,把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成分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相结合,重新建设现代经济学的新体系。这是一个大胆的彻底进行政治经济学改革的建议,是我们随着改革开放正在做,也必须做好的事情。这将让教材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枢纽”或基础的劳动价值论也应该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产生后的一个多世纪里,理论学者也一直没有放弃对劳动价值论的探讨,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后,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为进一步研究和认识价值理论提供了机遇。到目前为止应该承认已取得重大的进展,并取得重大共识。这集中体现在江泽民同志2001年7月1日的《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段话反映出我党的三点共识:第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立的劳动价值理论,也就是我国现行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中所阐述的劳动价值理论,在“当时”是正确的。第二,我们“现在”在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条件与“当时”“有很大不同”,因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立的劳动价值理论不适应“现在”。第三,还要承认,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深化,当代资本主义的情况也“有很大不同”,不言而喻“当时”的劳动价值理论也不适应于当代资本主义。因此,江泽民针对我国情况提出:“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种“研究和认识”也有了共识,对此,教材进行了总结。第一,要拓展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种类。主张“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从企业内部向企业外部拓展。”第二,要拓展创造价值的领域。主张“把非物质生产领域中创造精神财富的劳动也视为创造价值的劳动,…‘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从物质生产领域向非物质生产领域拓展”。这两方面的拓展,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发展。但也应承认,这样的价值论目前还无规律可循,价值也无法统计和计量。
目前,我国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包括两类,一类是作为普通高校经济类专业的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另一类是政治理论课。这两者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不同的。前者的内容可探讨、研究,而后者应具有确定性,能使学生明显感到具有现实性、可信性,从而有助于建立大学生的良好的理想和信念,而不是将信将疑。
基于“旧的”劳动价值论已经不适应,“新的”劳动价值论尚未建立,我认为作为普通高校政治理论课之一的政治经济学,关于劳动价值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剩余价值理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理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等,都应从教材中删除。试想,在人们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有了新的认识并取得一定共识的今天,在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为我国提供了大量财税收入,容纳了大批就业人员的今天,在很多私营企业家成了劳动模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时候,我们的政治理论课教材还在根据“旧的”劳动价值论讲“工人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资本家”,甚至认为资本家的“全部资本都是工人生产出来的”,这是不是有点不合时宜?过时的该删除的理论继续保留,结果适得其反。 从另一方面看,现在又是我们创建新政治经济学教材的大好时机。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十四大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及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相关决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这也意味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赖以建立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已经具备,实际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已经建立起来了。
1978年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首先取得了农村改革的成功。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提出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指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决定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纲领性文件。邓小平对这个决定的评价是:“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我是这么个评价。”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对市场认识的深化,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从而使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则明确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果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仅仅是政治经济学的初稿的话,那么经过20年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它的二稿、三稿、四稿、五稿,到现在已经是一部完成稿了。当然这部完整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如何以教材的形式提供给大学生,还需要广大理论工作者的努力。
另外,编写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有一个吸收和借鉴的问题。我们知道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理论来源,马克思正是批判地吸取了他们的合理因素,才建立起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革命。当代西方经济学是对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探讨和总结,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我国众多的经济学家也应该而且必须像马克思那样从已有的市场经济理论出发,从中吸收一些合理的成分,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创立出现代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推向一个新的境界。这应该是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一个自然而然的结论。大学生就需要这样的政治经济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