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欧新黔在2006年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议上的讲话

欧新黔  2008-06-17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铁道部、交通部、煤炭工业协会等单位联合召开的2006年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议,今天在人文荟萃、风景秀丽的泉城--济南市召开了。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的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推进煤炭订货方式改革,做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为2006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2005年经济运行和煤炭产运需工作

2005年是“十五”时期的最后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平稳、活力增强的态势。“十五”计划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可以顺利实现。初步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8%,工业增加值增长16.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2%以内,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大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进出口总额增长23%。特别是经过努力,近几年来煤电运持续紧张的矛盾得到缓解。预计全年煤炭产量21.1亿吨,发电量2.45万千瓦时,分别增长7.9%和12%。目前港口和主要用户煤炭库存显著回升,达到了合理水平,市场煤炭价格总体稳定;各地拉限电条次大幅度减少,迎峰度夏平稳过渡;铁路、交通制约状况有所缓和。这是经济发展协调性增强的表现,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以上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统揽全局、科学决策、有效调控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各项部署的结果。煤炭产运需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围绕煤炭稳定供应、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密切配合、努力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方面,各地区、各部门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适时适度进行“点调节”的决策,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继续抑制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的投资过快增长,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引导和调控。及时调整了部分行业的出口税收和加工贸易政策,对抑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大幅度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年煤炭出口比上年减少1300万吨,煤炭进口增加700万吨。同时更加注重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编制了一批重点行业发展规划,发布了钢铁等产业政策,推动鞍钢、本钢联合重组和首钢搬迁改造。淘汰了一批落后的水泥、钢铁、炼焦、电解铝生产能力。节约型社会建设扎实推进,研究提出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若干意见,发布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重点节能工程陆续实施,循环经济试点全面启动。所有这些,对抑制煤炭需求的过快增长,促进供需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各地区、各部门顾全大局、加强协调、相互配合、有效地化解了日常煤炭产运需衔接的各类问题。有关产煤省和重点煤炭企业通过加快新井建设和技术改造,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增加生产,扩大供应。铁路部门通过技改挖潜,大幅度增加煤炭外运能力,全年煤炭外运量达到10.7亿吨,增长8%。交通部门加快秦皇岛港等重点工程建设,扩大吞吐能力,为缓解运输瓶颈制约发挥了重要作用。4、5月份,针对山西煤矿实施安全整顿致使煤炭外运量减少、大秦线能力部分闲置问题,铁路、交通部门和山西、内蒙古两省区密切配合,采取调整部分运输计划、分流公路煤炭运量等措施,保证了大秦线和秦皇岛港能力的发挥。7、8月份,为应对电力迎峰度夏,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省市和有关发电企业积极接煤,增加库存,确保了电力生产正常进行;电网公司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做好电力需求侧管理,铁别是加大跨区跨省电力电量的余缺调剂,促进了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确保了迎峰度夏的平稳过渡。同时,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初步建立,对理顺煤电价格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5年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订货机制转换上迈出了重要步伐。依靠产运需之间的充分衔接,签订重点合同量6.16亿吨,增长35%,创历史最好水平,而且全部合同基本上是在衔接会期间签订的,改变了以往一部分合同签不下来、要背回去协商的情况。从运行情况看,2005年重点合同兑现率大幅提高,重点合同价格保持基本稳定。所有这些,在我国近年来的煤炭订货和经济运行实践中都是少有的。实践证明,煤炭订货改革为经济平稳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反过来,经济平稳运行,也印证了订货改革的成功。

总结2005年产运需衔接工作,有以下几点基本经验应予继续坚持:一是在煤炭资源、运力偏紧的情况下,政府对煤炭产运需实施宏观调控,主要方式是发布衔接原则和框架方案,指导市场主体衔接,而不是大包大揽地直接分配。二是坚持党的十六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要求,尊重和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和作用,落实企业自主销售、采购权,由供需双方自主衔接资源、签订买卖合同。三是在运力资源配置上,坚持效率优先与确保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四是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完善电煤价格形成机制,落实在政府宏观调控下由供需双方企业协商定价。

二、关于2006年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和煤炭产运需形势的判断

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国内外经济形势,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总的看,2006年,我国经济发展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不少不利因素,既面临难得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需求不会出现大的减弱。同时,国际产业转移和技术扩散的趋势没有改变,国际区域合作加强,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发展空间。但世界经济运行中也有不少隐忧:石油价格仍在高位波动,不排除进一步上涨的可能;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更加强化;国际投机资金频繁冲击金融、商品市场,不断引发全球市场波动;局部地区动荡不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蔓延。这些都将对世界经济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我国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仍处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的时期,市场潜力巨大,内在动力较强,有利于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06年是“十一五”起步之年,中央确定的各项战略部署将全面启动实施,有利于鼓舞和引导各方面的发展积极性;通过近几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供求总量关系进一步改善,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使市场机制作用明显增强,有利于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各方面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与此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除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长期性、深层次性问题外,当前比较突出的,主要是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不良后果日益显露,进出口贸易不平衡的矛盾突出,经济运行中一些不确定因素不容忽视,社会发展方面的矛盾和问题较多。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认识,按照中央的要求,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挑战的准备。

据各方面分析判断,2006年煤炭供需将保持总量基本平衡、比较宽松的格局,短期内不会出现全面供应紧张,也不可能出现严重供大于求,但不排除局部地区、个别时段出现紧缺或积压问题。

从煤炭需求看,随着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煤炭需求也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但由于宏观调控成效进一步显现,以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高耗能产品的过快增长继续受到抑制,社会各方面的节能效果愈益明显,煤炭需求的增幅将低于近几年来的水平。预测2006年国内煤炭需求21.7亿吨左右,其中发电用煤12.1亿吨,加上出口8000万吨左右,总需求约22.5亿吨。

从煤矿产能看,据我委组织各产煤省(区、市)统一核定,截止2005年4月,全国持有煤炭生产许可证的煤矿核定能力为22.6亿吨。而且近几年各方面投资办矿积极性很高,生产能力迅速增长。2005年投产新增能力至少在6000万吨以上。产能过剩的压力逐步显现。当然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主要是目前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将有约4000处被关闭,这对煤炭产量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从运输能力看,大秦线通过改造,明年运能将达到2.5亿吨,新增5000万吨;侯月线增加500万吨左右。但石太、太焦、陇海等主要干线的运能均已饱和,明年还将实施第六次大提速技术改造,增加运能十分困难。要保障重点煤炭运输需求,必须进一步优化运输结构、提高运行效率。秦皇岛港“煤四期”扩能工程已经完工,“煤五期”工程将于2006年一季度完工,总计每年增加6500万吨的吞吐能力。

综合煤炭产运需发展趋势看,供求总量基本平衡,运力虽有缓解,但仍然相对偏紧。特别是中部地区铁路直达线路运力增加有限,会更紧张一些。这些都为进一步推进订货方式改革、改进产运需衔接工作提供了良好机遇和条件。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和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把煤炭订货改革推向深入。

三、关于2006年进一步推进煤炭订货改革的意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指出:“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深化煤炭流通体制改革,改革电煤价格形成机制,运用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法规,合理调整煤炭企业与发电企业的利益关系。继续推进煤炭订货方式改革,鼓励供需双方自主衔接、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加快建立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为主体、以区域市场为补充,以网络技术为平台,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自由交易的现代化煤炭交易体系。”《建议》和《意见》既向我们提出了继续推进煤炭订货改革的任务,也为改革指明了方向,确立了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贯彻《建议》和《意见》精神,我委会同有关方面在总结2005年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经认真调查研究,提出了2006年继续推进煤炭订货改革的意见,并报经国务院同意。基本精神在《关于做好2006年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通知》中已经公布。这里我再说明以下几点。

(一)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坚持供需双方自主衔接。⑴我委会同有关方面认定并公布企业资格,凡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违规建设投产的企业,一律不得纳入重点衔接。⑵坚持以煤炭生产企业、煤炭终端消费企业为衔接主体,严格控制中间环节进入重点衔接。以发煤、收款煤矿为供方,接煤、付款厂家为需方,协商签订合同。除供需双方企业和铁路、交通部门在合同上盖章外,不需要其他任何部门、机构和单位在合同上签字盖章。⑶供需双方企业在自主协商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合同法》,签订规范的煤炭买卖合同。鼓励大型煤炭供需企业签订长期合同,原则上,年度合同量在20万吨以上的,应签订五年以上的长期合同,并优先落实运力。

(二)资源、运力向优势骨干企业、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企业倾斜。在目前优质煤炭资源、铁路运力偏紧的情况下,资源和运力要在坚持向居民生活、化肥、电力等重点行业用煤倾斜的同时,还要向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循环经济搞得好的企业,向产能过剩行业中的优势骨干企业倾斜,为它们提供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支持其加快发展,置换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促进节约资源基本国策的落实,促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2005年基础上,完善归纳为“四优先、四符合”:⑴优先考虑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型企业;⑵优先考虑电力、冶金、化肥等行业的优势骨干企业;⑶优先考虑供需双方自主签订的长期合同;⑷优先考虑价格稳定且供需双方没有分歧的合同;⑸符合铁路、水路合理流向和流量的要求;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⑺符合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核准的规定;⑻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

(三)优化铁路运输结构,提高运输效率。根据2005年实际的煤炭产运需关系,调整运力配置,不再采取简单翻版的做法。对大宗运输的电煤、出口煤,原则上要求单笔合同量必须达到20万吨以上,达不到的,不纳入重点运力,以此促使重点运力向大矿、大用户集中。对化肥、居民生活、冶金用煤等特殊情况特殊考虑。对签了合同不执行或兑现率很低的,不再保留重点运力。通过优化运输结构,鼓励大矿与用户签订长期大额合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鼓励煤炭集中发运,培育形成一批大型装车点,发挥规模效应,提高集约化水平和运输效率。

(四)在政府监控条件下,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电煤价格。⑴总的原则是,在保持电煤价格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取消我委2004年底出台的电煤价格临时性干预措施,由煤电双方自主确定交易价格,同时,采取必要的配套措施予以保障。⑵在电煤供求形势缓和的情况下,煤炭、电力企业要理性对待价格分歧,合理确定价格目标,以保障煤炭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为前提,签订2006年合同。地方政府部门要统一思想,按照我委统一部署,以保持煤价稳定为目标,积极协调煤炭价格矛盾,防止煤价出现大起大落。⑶以运力分配为载体,鼓励供求双方签订长期交易合同。对签订长期合同、价格保持稳定的,优先给予运力保障;对双方价格相差悬殊、不能按时签订合同的,不予配置运力。⑷建立电煤价格应急机制,如果市场电煤价格出现显著上涨或有可能显著上涨,政府将按照《价格法》有关规定,采取临时干预措施。⑸取消价格干预措施后,要进一步加强煤炭价格监测工作,建立中国电煤价格指数,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五)政府主要通过发布衔接原则和框架实施调控和引导。政府转变职能,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购销业务。主要职责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综合平衡,提出煤炭产运需总量调控和衔接指导意见。根据重点煤炭资源量、需求量和铁路运输能力,研究确定2006年重点煤炭铁路运力调控目标为6.9亿吨,比2005年增加8885万吨。其中电力4.92亿吨,增加8000万吨;化肥(含化工)2010万吨,增加400万吨;冶金(含有色)6480万吨,增加835万吨;居民生活(含地方工业和城市燃气)3490万吨,出口7800万吨,基本保持不变或少量增加。

四、关于搞好2006年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的要求

经过前一阶段各有关方面努力,2006年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的原则、政策已经明确,框架方案已经下达,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目前进入了供需双方依据框架,进一步协商签订合同、落实运力阶段。能否切实有效地推进改革、做好衔接,关键在这个阶段。为开好这次会议,全面完成衔接任务,我强调以下几点:

首先,统一思想认识,积极支持改革。各地区、各部门和企业要站在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继续推进煤炭订货改革、搞好产运需衔接的重要意义。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原来那种带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订货方式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近年来我们进行了积极稳妥的改革。实践已经证明,这种改革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符合新形势要求,无论是对经济发展全局,还是对煤炭和各用户行业的发展都是有利的。当然,改革也会带来利益格局的调整,对此,各企业应当坚持小道理服从大道理、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自觉地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投身和支持煤炭订货改革,努力做好衔接工作,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稳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第二,坚持顾全大局,全面加强协作。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生产、流通和消费联系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运需的有效衔接对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市场经济既是竞争经济,也是合作经济,缺少竞争或缺少合作都不是完善的市场经济。多年来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业服从大局,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形成了良好的传统。实际上,煤矿、运输和用户企业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要树立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与用户一起成长的理念,逐步形成互利互赢、共谋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起步之年,是进一步推进改革之年。希望各地区、各行业和各企业继续发扬好的传统,识大体,顾大局,互相尊重,协作配合。不管出现什么问题,只要双方抱着真诚合作的态度,坦诚相见,积极协商,就不难找到解决的出路和办法。

各地区、各行业牵头单位更要摆正位置,找准方向,遵循原则,服务大局,主动做好宣传改革政策、促进协商衔接、化解矛盾纠纷工作,要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善始善终,诚心诚意地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对违反订货改革原则,不执行会议要求,甚至干扰正常衔接,影响会议进度和效果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第三,提高工作效率,缩短会议时间。煤炭产运需衔接由于企业多、合同量大、环节多,特别是今年由于铁路运力配置不再翻版,打破了原来的基数,并实行单笔合同20万吨以上的结构优化,需要重新调整建立供需关系,衔接协商的工作量更大、任务更繁重,对此大家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同时,也应看到,今年衔接存在不少有利条件。如经过近年来的努力,目前煤炭供求关系比较宽松;铁路部门经过挖潜改造,新增重点运力近9000万吨,是历史上增量最多的第二个年头;衔接原则、价格政策等进一步完善;多数企业经过多年来的市场磨练,更加理性和成熟。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投入更大的精力,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按期完成衔接任务。考虑今年衔接协商工作量比较大,这次会议安排会期10天,到1月10日结束。请各方面按此安排抓紧工作,会期不拖延。

第四,树立良好会风,保持清正廉洁。为加强会议期间的廉政建设,中纪委、监察部委托驻国家煤矿安监局和山东省纪委、监察部门组成驻会监察组,专门负责会风的监督监察。希望各位代表特别是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要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记“两个务必”,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不准以任何形式赠送和收受礼金、有价证券和礼品;抵制各种奢侈浪费行为,不准组织和接受用公款支付的高消费娱乐活动,为圆满完成这次会议任务创造良好的环境,把这次会议开成一个厉行节约、简朴廉洁的会议。

这里,我再强调一下,元旦已到、春节将临,近日中办、国办发出了《关于切实做好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各地区、各企业要认真贯彻执行。一方面,各重点煤炭、电力企业要继续搞好节日期间的煤炭、电力生产,铁路、交通部门要安排好节日期间客运和货物运输,保证居民生活和重点单位的用煤、用电和出行需要,确保全国人民过一个欢乐、祥和、安定的节日。另一方面,要切实把安全生产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来抓,坚决防止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这次会议在山东济南召开,中共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和中共济南市委、市人民政府为此作了周密安排。在此,我代表会议组织单位和全体与会代表,向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和济南市委、市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为了这次会议顺利召开,会前铁道部、交通部、煤炭工业协会和电力等用户行业都作了大量工作,在此我代表国家发展改革委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这次会议时间紧、任务重,让我们团结起来,以更加积极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共同努力,圆满完成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任务,为实现“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做出新的贡献。

今天是新年第一天,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年伊始,国务院有关部门、省(区、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煤炭产运需各企业和新闻界的同志们、朋友们,放弃假日休息时间,共同参加会议,开展产运需衔接工作,体现出了可贵的奉献精神。借此机会,我代表国家发展改革委向全体会议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向大家致以节日的祝福,祝大家新年愉快,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谢谢大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