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不同层次学生学有所获——《城市交通运输》课堂设计
李孟君 2009-10-29
内容摘要:依据《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组教学,并通过学生对学校附近城市交通的实地调查、整理、分析、综合、归纳等活动,让不同层次学生学有所获,有效地实现课本知识的落实与突破。
关键词:不同层次、学有所获、课堂设计
一、课堂设计依据
1.《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②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③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地理新课程标准》构建的多维度课程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选择地理科学知识体系中,基础的且“有用”的知识为学习内容,关注地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②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所学知识整理、分析、综合、归纳、解释地理信息,并将地理信息应用于地理学习、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中,“在做中学”。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以激发兴趣为主,包括“理解周围的世界”、“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等情感观念。
3.《高中地理教材》从以下几方面体现目标要求:
①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整合,并以此为依据,构建地理新课程的目标标准,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②强调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及其方法的掌握,启迪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强调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高中地理新课程内容目标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
二、教材分析
《城市交通运输》属人文地理范畴。地理学科新课标、新理念就是要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我校地处重庆市政治、经济中心——渝中区,这里的交通运输正是城市交通运输的缩影,本课知识在这里得到充分应用。
本课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这会使他们更感兴趣,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好本课有利于学生深刻领会城市交通运输的特点和产生的问题,为高二学习和高考打好坚实基础、作好充分准备;同时启迪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巨大影响。
1.教学重、难点:
重点: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和产生的主要问题。
难点:如何解决城市交通运输产生的问题。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了解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知道城市交通运输会给环境带来什么样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②能力目标
Ⅰ.联系重庆渝中区的实际,调查学校附近的交通状况,并能用所得材料分析问题和提出自己的建议。
Ⅱ.培养学生的调查、统计能力。
③情感目标
Ⅰ.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重庆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
Ⅱ.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团结互相的团队精神。
三、学情状况
所教班级是年级最后层次,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当薄弱,综合素质相对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劲头不足,尤其是地理学科。其中没有学过地理或者学过很少的大有人在,他们不知怎么学习地理,也不想学习;可学可不学的学生占30%左右,想学的和能学的学生比例还不到30%。面对如此现状,我不得不努力思考,到底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喜欢地理、乐意学习地理呢?
四、教学方法
夸美纽斯指出:“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青年人的年龄和心理力量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安排都要适合学生的能力”。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等差异,特别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利用,因人而异分层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最大限度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促进其智能发展的教学法,即“分层教学法”是最好的。
五、教学设计
1.课前设计:
根据学生基础、根据本课内容,我把学生进行分层:想学的和能学的、地理基础知识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分为A层;可学可不学的、基础知识一般、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分为B层;没有学过地理或者学过很少的、各方面都相对较落后的学生分为C层。将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按一定比例搭配组合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全班分为10个组,每个组里都有ABC层的学生。
然后分组调查我们学校附近的交通状况。调查共设计4个主题:
第一个主题是车流和人流状况,由第1、2、3、4四个小组承担,观察凯旋路和解放西路十字路口的车流和人流状况,方法是:定时定点观察,每天早、中、晚三次,每次10分钟。分工是: C层同学数车辆的通过量、停车次数、停车时间、停车辆数,行人通过数量、行人过马路等候时间等;B层同学作好数据记录,绘出统计图表; A层同学任组长,对绘出的统计图表加以修正,召集小组成员作总结工作。
第二个主题是公交车,由第5、6两个小组承担,调查学校附近有多少个公交车站、有几路公共汽车、公共汽车的运行线路和方向。C层同学数数;B层同学作数据记录,绘出统计图表;A层同学任组长,对绘出的统计图表加以修正,召集小组成员作总结。
第三个主题是访问,由第7、8两个小组承担,访问交通管理人员、司机、附近居民,听听他们对附近交通状况的看法。访问交通或环保部门,了解汽车排放尾气量与停车的关系,以及鸣笛的噪音量等。 C层同学做访问;B层同学做记录;A层同学任组长,召集小组成员对记录进行整理、分析、归纳。 第四个主题是资料收集,由第9、10两个小组承担,收集重庆市主城区的交通图、各大报刊、网络反映重庆市主城区交通运输的信息。BC层同学收集、剪辑;A层同学任组长,召集小组成员对资料汇总、整理、总结。
设计这种分组调查可以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且每个同学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2.课堂设计:
在《城市交通运输》的课堂教学时,我设计在每个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选一位代表,对本小组的调查活动做总结性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发言。
针对不同小组的发言,适当点评、引导,最后同学们总结得出结论:
一、城市交通运输主要特点。
二、城市交通运输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课堂引导中,多关注平时不怎么发言的学生,城市交通运输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又经过自己实地调查,内容熟悉、容易回答。简单的问题多让C层同学回答,中难度的问题多让B层同学回答,更难的问题多让A层同学回答,以增强每位同学的自信心。
3.课后设计:
课后设计两个作业:
①紧扣这部分教材内容编写一套练习题,进一步巩固课本的重点知识。这部分题ABC层学生都要做,也都能做。
②写一篇“我看重庆主城交通”的文章,把自己调查、资料收集、学到的课本知识与重庆城市交通运输的实际相联系,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文章写好后进行评比,写得好的文章向报社投稿。这个作业,能够独立完成的就个人完成,不能独立完成的可以合作完成。对完成有困难的学生,我将建议他们找班上能力较强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帮助,带动他们一起完成任务。
六、教学后记
本课设计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分组形式,实地调查、收集、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让不同层次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不同层次学生都学有所获。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了作好这次调查报告和写好小论文,同学们翻阅了大量报刊杂志,到图书馆、上网查阅资料。不仅锻炼了学生获取、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自学的能力
2.巩固了地理知识、开阔了视野。同学们反应通过这次调查活动巩固了书本知识,也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真正体现了地理学科新课标、新理念:“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3.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学们认为通过这次活动,获得了许多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对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以前对地理不感兴趣的同学,他们也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知识掌握比以前好,也觉得这部分知识好学,希望多开展类似活动。本活动还加深了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实现了课本知识的落实与突破。
4.学生受到一次爱国爱家乡的教育。同学们通过这次活动,对家乡重庆尤其是渝中区的交通有了比较全面、深刻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爱。同时他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为畅通渝中献计献策。
5.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调查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交通运输也存在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比如汽车尾气、噪音等。这不仅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也影响我们的生存,因此我们要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多坐公共汽车,遵守交通规则,尽量减少停车,减少尾气排放。
6.可以培养学生团结互助、严谨求实的团队精神。因本次活动属集体行为,既有明确分工,充分展示自我;更有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了同学们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本次活动中同学们为了得到较准确的数据,往往需要反复调查核实,懂得了认真严谨的科研精神。
[
1、《地理新课程标准》http://www.zcwx.net/jg.asp?id=1642
2、《高中地理(下册)》(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