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浅议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杨惠  2012-06-06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论文摘要】如何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提出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从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对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怎样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全面分析职业需求、培养自主规划与自我创业能力的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俞国良认为,生涯规划概念的演变历程是生涯规划逐步迈入心理健康视野的历程,也是生涯规划的理念与当代心理健康观日趋吻合的历程。个体在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实现着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继而影响着生涯规划的整个过程,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生涯教育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涵。笔者认为应当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为高校毕业生教育工作开辟新的思路。

一、当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的心理教育缺失

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生涯规划教育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而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很多心理教育因素尚未受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者本身综合素质良莠不齐。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需要由专业人员来从事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过专门职业训练和心理教育的人员,结合学生性格、兴趣和特长,来帮助大学生们逐渐认识自我,确定短期和长远发展目标。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形式单一。在很多高校,职业教育只是以就业指导课的形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应从低年级做起,利用测评工具进行全程辅导。要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自我认知、自我提高。让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等特征,通过参加社团、社会实践等活动活动考察自己的组织、管理、协调和活动等能力。同时,结合他们的专业,英语和计算机水平,对自己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客观和公正的评价。高校应引导学生通过专业的人力资源或理测评软件,初步了解本人的职业发展倾向,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在大三大四的就业指导课中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帮助分析相关专业和他们感兴的一些职业,对来有一个明确的规划。

3.在很多高校就业指导只是针对应届毕业生的短期行为。如果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教育缺少前瞻性,将会导致不少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或走上社会后出现在心理偏差,一旦遭遇挫折,这种偏差很容易转化为心理障碍,例如一些毕生一旦就业理想受挫容易使毕业生产生无能和无助感,一些学生在暂时找不到工作或理想岗位时,会在心理上产生负面果估价等等形成了认知障碍;找不到理想工作,大学生易产生对未来的担忧、烦躁、自卑怯懦、愤世疾俗等情绪障碍;少数人把无名之火发泄到公共财物上,甚至酿成刑事案件,有的毕业生产生自我贬损,自我封闭,甚至自杀等行为障碍,进一步影响了学生的求职活动,影响了他们的个人发展。

二、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应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如自我意识教育、人际交往教育、情感管理教育、学习辅导抑或网络心理辅导等,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审视自我、确立目标、生涯策略、生涯评估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

1.应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信念教育

使学生掌握择业心理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让大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完善,有针对地解除心理困惑,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学会独立思考、独立面对现实生活,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的评价自己,正确对待他人和社会,将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职业观,对生活形成恰当的期望值。

新生进校后,要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评估,做到自我认知、自我提高。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等特征,通过参加社团、社会实践等活动活动考察自己的组织、管理、协调和活动等能力。同时,结合自己的专业,英语和计算机水平,对自己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客观和公正的评价,,明确自己适发展的职业方向。高校应引导学生通过就业指导中心专业的人力资源或理测评软件,初步了解本人的职业发展倾向,明确职业展目标。在就业指导课中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帮助分析相关专业和他们感兴的一些职业,让学生了解这些职业的特点和发展前景,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对来有一个明确的规划。

2.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前提就是认识自我,学生只有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才能有针对性地明确职业方向。学校不能搞统一规划,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鼓励他们在全面了解社会现状及职业发展趋势和特点的基础上,培养自我调节的能力,除各个方面的干扰,以较强的生活适应能力投入到择业活动中去,去迎接社会环境和就业现的挑战。根据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变化和大学生的择业特点,通过课程、讲座及研讨会,通过团体辅导、个别辅导的机会有针对性地传授择业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自我认识和正确认识职业状况,不断充实大学生的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使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得以充分发展。 3.应将全程化指导与个性化咨询相结合

全程化指导是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就业的指导工作,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贯穿于一年级到四年级大学生活的始终。高校基本都已设置了就业指导部门,但离提供成熟的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还有很大距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从大学一年级新生就开始,而不仅仅是针对大四阶段的工作与任务,要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与任务,分阶段、分任务逐级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针对性。

生涯规划教育的首要工作就是在学生初步掌握职业类型、气质类型、人职匹配理论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测试,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和气质等个性特征,并客观地进行环境分析,对自我进行正确定位。学生对自己了解越多,对职业生涯中所需要的品质了解就越深,其自我塑造的计划就越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择业对许多大学生来讲仍然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和心理冲突过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众多的竞争对手,一些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仍会出现种种心理问题,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就业心理障碍。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和心理辅导员要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除个别咨询以外,也可针对一些普遍的、共性的问题进行团体咨询。

三、高校应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长效机制

1.要在制度上支持生涯教育,推动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改革

现在很多高校没有设置独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单位,具体教学和业务工作都由由就业指导中心来完成,考评激励机制不健全,学校对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老师只有教学要求没有科研要求,在教学上只有量的要求没有质的标准,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任职教师缺乏资格准入制度和培训提高机制。因此,高校应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长效及追踪机制,构建符合本校情况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让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合理科学地利用宝贵的大学生涯,从根源上解决就业难就业质量低的问题。将就业指导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在内容上要紧密围绕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在形式上应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以发展心理学、成功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等为理论基础,加强面向个体、个性化的职业咨询,真正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普遍教育与分类指导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高校要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部门配备专业老师进行有效指导,要有专门的工作场所如多媒体教室、资料室、信息收集室,配备充足的职业生涯教育书籍、教材和培训工具。并且学校应建立多元素、全方位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评估体系,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进行测评,另外,还应当增加有关书籍藏书量、利用校园网络开设网上专栏、以宣传栏等形式宣传,力求在全校教职工中形成全民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氛围。

2.要系统开设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建立学生就业测评机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当分阶段、分重点地为学生提供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信息指导、求职技巧训练等各方面的指导。除开设必修课之外.就业指导还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任课教师不仅要教授专门知识和技能,还要阐明其在职业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应用中应遵循的各种原则。

高校应为学生建立职业探索档案,在学生入学初可以运用有关测评工具了解学生个体情况,引导他们对自我进行科学的测评、客观的评价,冷静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确立正确的职业定位和发展目标。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国外通行的某些测评项目和方法,再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测评体系,教育和帮助学生实事求是地找出自己的优势,并正视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以团体辅导或个体辅导的形式对其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适应职业选择、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教育,对学生进行跟踪服务。即使在学生毕业之后,也可以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就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学生对就业辅导服务的意见和使用情况等问题加以调查和研究,建立起动态的反馈和循环系统,以进一步提高生涯辅导的质量。

3.着重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经超越了就业指导的层面,包括学业、求职、就业、未来发展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宏观性和战略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团队应当是一支具有较强专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队伍,由专业课教师、文化课教师、心理学教师以及辅导员共同组成,他们不仅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过硬,而且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必须要有较广的知识面,如具备法律知识、管理学知识、公共关系知识等。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人员运用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结合大学生自身条件,帮助大学生做出符合实际的职业选择,进而规划整个职业生涯。

参考文献

[1]路海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市场,2006(Z2).

[2]杨一平.以生涯发展辅导提升大学生就业力[J].职业设计,2004(10).

[3]俞国良,曾盼盼.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J].教育科学研究,2008(9).

[4]杜生民.论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