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与职业生涯教育分析
王俐隽 张宝琴 2012-05-24
摘要:职业生涯教育研究是我国在新形势下经济发展对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我校以此为课题,在学生中开展了多方面的科学实验和研究,摸索出了一些初步的经验。
关键词:职业学校职业生涯教育人才培养
一、研究的背景
1.人才市场的供需矛盾。“找工作难,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换言之,每100名求职者中就有15名是因职业匹配欠佳而失去就业机会。而同时有大量的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不能就业。这种状况近年一直存在。
2.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长期以来,我们传统的职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学校活动中缺乏专业化的职业生涯教育与指导。对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是适应我国新形势下经济发展对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这不仅仅关系到学生个人,也关系到落实人才战略问题、社会多种需求问题和国家发展问题,意义十分重大。
二、研究的过程及策略
1.我们首先为开展该课题研究而搜集、研读了一些资料,为该课题的研究做好理论上的准备。接着完成了该课题的《开题报告》、《实施方案》,为下一步课题的研究制定了阶段计划,明确了各成员的工作分配。
2.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研讨等方式对当前职业学院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和学生的就业现状做了调查,为后续的研究做好准备。
3.组织本校参与试验教师学习职业生涯教育理论,提高全部试验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的职业生涯教育意识,要求他们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渗透有关专业的职业生涯发展情况的知识,使学生明确自己所学专业的职业特点、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
4.开展相关主题讲座,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公关礼仪教育、就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等。
5.学校专门组织创立了学生职业生涯社团——创业者协会,以“致力于本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帮助学生确立职业目标,建立自信,走向成功”为宗旨,引导学生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确立职业目标,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自身在未来就业中的竞争能力。
6.学院还加大了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成立了校内实训中心,加强了与企业的联合,积极发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使学生对自己的目标行业、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能有更深入的了解。通过一系列地顶岗实习,切实加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7.整合多方面的力量和资源,为学生接触社会、认识企业、了解职场创造条件。
8.建立咨询室,针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咨询与辅导。学校咨询室不仅每天定时开放,为学生提供面对面的服务,还开通了网络咨询、信箱咨询,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便利。 三、研究取得的成果
第一,参与实验的师生多,涉及面广。学生参与达3800多人。初步形成了包括军训、新生入学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在内的一系列活动、课程、讲座等多层次、多格局的立体化职业生涯教育模式。
第二,学生社团组织为学校职业生涯教育做出了有益探索。我校现有学生社团40多个。他们定期组织本团成员到市外贸公司,桑莎集团、希努尔集团、北汽福田集团等单位参与工厂实践;和成功人士进行零距离交流;参与组织校内企业招聘会以及相关讲座;在校内组织了“星期天大市场”活动,为在校学生创业提供了平台等等。
第三,开题以来,参研教师有三篇论文发表,多篇论文获奖。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了“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征文”活动,共收到师生稿件500多篇,编辑出版了《职业生涯教育专刊》,收录了我校教师的部分研究成果以及学生们对职业生涯教育的感悟,深受师生欢迎。
第四,实验的开展,提高了职校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强化了就业能力。有82%的学生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比实验前上升了40个百分点;有75%的学生对学校给予的职业技能培训、劳动法律法规和就业政策、就业程序、社交礼仪知识、面试程序和技巧、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知识教育持满意态度,满意度上升了41个百分点。
第五,接受教育的毕业工作后素质较高。我校78%的毕业生不仅吃苦耐劳,而且心理健康、脚踏实地,完全胜任一线的技术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业绩的我校毕业生现分布在全市乃至全省各大中小型企业中。
四、研究的反思
1.学校应该加强对社会用工单位的调查,建立与他们的长期联系,以便更好地触摸社会人才市场需求行情,及时调整增删专业,适应时代发展。专业课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了解生产现场的实际和需要,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提高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吃苦耐劳教育。跟踪调查了解的毕业生统计数据显示:有22%的学生到了新的岗位不能很快适应,拈轻怕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有17%的学生干不久就离开了工作岗位。这说明我们的研究还任重道远。
2.企业用工不规范。很多单位,尤其是中小企业,不能严格遵守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使企业信誉下降,学生就业难度加大。留下了新的思考点和研究点,如何让学生维护自己的合法就业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