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国防人才选拔的职业成熟分析

何晓丽  2010-06-02

【摘要】本文旨在提出职业成熟度评估在国防生选拔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职业成熟度评估对国防生的稳定性、未来职业努力程度及职业满意度有较高的预测作用,提出职业测评工具对国防人才的选拔有一定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军队选拔与培养高质量的复合人才。 【关键词】 国防生 选拔 职业成熟度 1 国防生选拔的特殊性 国防生是部队通过普通高校从高中毕业生中招收或在校选拔培养品学兼优,毕业后定向分配到军队工作的大学生,是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的主要模式。国防生这一群体在欧美特别是美国早在上个世纪就已出现,已经形成了制度化的管理,依托地方大学培养的军队人才已成为了美国军官中的主力军。军事素质过硬,高智商,高技能已成为了其代名词。国防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中的比重逐年增加,到2010年,60%的军队生长干部将来自地方高等院校国防生。 职业成熟是一个心理概念,是一种心理的成熟水平。作为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理论概念,它是用于评价个体是否具有做出符合其年龄特征的职业决策能力和态度的一个标尺。作为职业定向为部队服役的国防生,他们从入校伊始的职业取向就与其他大学生有所不同,进入军队这样的特殊群体,他们的职业成熟度将影响其未来部队工作的稳定性,工作的努力程度及其工作满意度。因此在国防生选拔过程中进行职业成熟度评估有利于选拔适合国防建设、增进国防生队伍的稳定性的生源。 2 国防生职业成熟度评价的必要性分析 国防生是我国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国防人才的特有形式,加强对国防生选拔机制的科学性,是确保国防生队伍在政治思想和人才素质上保持先进的保障,是国防生培养工作的基础,是军队人才建设的重要保证。要提高国防生培养的质量,就必须端正入伍动机,树立报国信念,从思想上较成熟地进入部队”。从目前的国防生表现来看出现了一系列不容忽视且亟需解决的问题,对国防生职业成熟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有助于促进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的开展,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从职业成熟的角度选拔和管理国防生,使国防生的选拔更有科学合理,并进一步为学校与驻校选培办管理国防生,提高国防生综合素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依据。 3 国防生职业成熟度分析 3.1 职业成熟理论缘起 Super于1955年提出职业成熟度理论,1957年在自己的职业发展理论中认为,职业成熟度的意思是个体完成与其职业发展阶段相应的发展任务的程度[1]。在具体评价人的职业发展阶段的目标实现程度时,他开始关注到职业成熟度的问题。通过对学生职业选择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的分析,他认为职业成熟度主要由这样几个维度构成:即规划性、探索、信息、决策。 Crites认为职业成熟度主要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维度,认知维度主要指职业决策的能力,情感维度则指职业生涯发展上的态度。Crites(1978)模拟智力的层次模型,提出了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职业发展的模型,进而提出职业选择过程成熟论。Westbrook(1973)认为职业成熟度的核心就是认知能力,如果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就表明学生职业成熟了。他认为对工作世界的知识和对自我的了解是导致职业选择成功和满意的核心,职业认知能力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对工作领域的认识,工作筛选的能力,对工作条件的认识,对工作的教育时间需求的认识,对工作所需的心理特性要求的认识,对工作职责的认识。 3.2 国内职业成熟研究进展 综合当前国内的研究成果, 对于中国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结构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看法,中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有7个维度,即职业了解、自我了解、准备性、明确性、目标取向、自信心和独立性[3]。中国大学生在职业心理发展上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对想从事的职业所需专业知识掌握较少,对职业世界缺乏了解,职业规划实施技巧欠缺,总体职业成熟度及其各因子分均不高。 龙立荣、方俐洛和凌文辁曾指出,如何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开展职业成熟研究,将是我国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对中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研究还应更进一步地深入下去。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