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管理会计在营销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吴丽君 2011-12-31
: 1 管理会计在营销成本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当下,现代营销已经从生产、销售导向完成了向顾客导向的转变,而传统的管理会计的重心仍然停留在内部制造成本的核算上,传统的管理会计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营销日益要求以顾客为基础进行营销成本管理的要求。因此必须进一步讨论管理会计如何更好的在营销成本管理中应用的问题,即关于如何将“营销管理会计”这一新兴概念应用于营销成本管理的研究成为必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我们可以具体的了解管理会计在营销成本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营销成本的特点
①外向性 营销管理相对于企业的一般管理具有更明显的外向性,即营销管理更加注重企业外部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更加注重外部供应链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生命周期的变化,并适时进行调整和变通。②长期性 企业的营销成本投入中不仅存在当其可以计量的费用,还存在很多针对企业长期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投入。③广泛性 很多人认为的营销成本侧重于销售中的成本,其实不然,营销成本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
2 不同的管理会计方法在营销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2.1 全面预算控制法下的营销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具有综合推进成本降低的积极功能。企业要实现目标利润,必须把预算控制放在资本运营的重要地位。
2.2 定额成本法下的营销成本费用控制 按照一般规律,营销费用投入越多,预期的销售量越大。然而,营销费用的增加不可能是无限的,受市场需求容量、行业竞争状况因素的影响,则需要解决最佳营销费用分配的问题。同时,在营销费用一定的条件下,要将这些预算按不同的比例分配到营销组合的不同项目上和销售利润上。掌握和协调好销售数量与营销费用组合过程项目之间的关系,是现代营销成本控制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营销成本最低化控制。在企业技术装备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一种产品的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在开始时都是随产销量的增加而递减;但当产销量扩大到一定限度,就由于“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转为递增。
第二,营销利润最大化控制。在横坐标上移动产销量的值,使产销量与价格乘积达到最大时(即总收益的最大值),得到的不是最大利润;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产销量增加,边际成本由递减转为递增,而使总成本急剧递增,故边际成本最低时也得不到最大利润。所以,只有在边际总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也就是产销量的某一微量增加点,总收益的增量等于总成本的增量,两个函数的导数相等时,这两条曲线之间的距离最大,才达到最大利润,才能找到最合理的生产经营规模。
2.3 作业成本法在营销成本中的应用
2.3.1 从营销活动过程的步骤来分析营销过程中的作业 营销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分析市场机会、选择目标市场、设计市场营销组合和管理市场营销活动。其中分析市场机会和选择目标市场需要营销人员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工作和制定营销计划,而围绕着目标市场展开的营销组合的设计正是现代市场营销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市场营销组合包括企业为影响对其产品的需求而采用的营销手段,通常可以分为四组变量:产品、价格、地点和促销。
2.3.2 成本动因的选择和成本动因量的统计 一般在制造业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作业成本计算将作业划分为单位水平作业、批水平作业、产品水平作业及维持水平作业四种类型。
成本动因的选择
在上述作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各种类型作业的不同特点,其相应的成本动因也随之不同。
从理论上说,表1中的成本动因都是可以统计出来的。
2.3.3 营销成本计算体系 作业成本计算体系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确认和计量营销管理过程中各种资源的耗费;②将可以直接跟踪到最终成本对象的材料成本和其他非工资性支出先归结到相应的成本对象;③把资源分配到作业,主要包括:确认作业所消耗的资源种类和计算出作业中该成本要素的成本额数量,汇总各成本要素,得出作业成本库的总成本额;④将各个作业中心的费用总额按管理者的要求,选择作业动因,按照客户、产品、经销商、营销过程等成本对象进行分离归结,分离归结的依据是每一成本对象所消耗的各个作业成本库中各类作业的作业量(成本动因量)。
上述的作业成本计算体系再现了成本发生的过程。它提供了有关营销各个过程的成本消耗信息,为管理人员研究、管理和优化企业的营销过程打下定量分析的基础。作业成本计算体系的计算对象不像传统会计核算那样单一:可以是产品、劳务还可以是作业、作业中心、顾客、市场(地区)、销售渠道等。管理者可以根据管理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成本对象进行各种成本分析,为最终进行预测、预算、决策等管理活动提供有力的数据信息。虽然这些信息有时可能是近似的,但近似的定量信息要比没有任何定量信息,或者是歪曲的定量信息要有用得多。著名管理大师西蒙认为“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决策的科学与否取决于包括成本在内的信息的完备性和准确性,因此成本的正确性、及时性和相关性是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