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从中国企业的视角评析古典管理思想的价值

郝军芳  2009-03-24

[摘 要] 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欧,是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因为倡导秩序、标准化而掀起一场“效率革命”。在今天环境越来越动态和复杂,组织的应变能力几乎成了制胜最关键的因素,泰罗所倡导的科学管理的弊端日趋明显。但是对于众多仍然依靠经验进行管理的中国企业,科学管理是不可逾越的一个重要阶段,论文探讨了对于处于经济转型期中、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企业,古典管理理论的应用价值以及如何运用科学管理提升企业效率。 [关键词] 科学管理 标准化 效率 中国企业 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欧,是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包括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和行政管理理论。当时企业管理主要依靠经验,企业经营基本处于一个无序状态,效率低下,为了提高产量,企业主迫使工人加班加点,劳资双方矛盾突出。古典管理理论因为倡导秩序、标准化而提高了效率,因而盛行于一时。 一、古典管理思想及其本质 科学管理、组织管理和行政管理是古典管理理论时期的三个重要学派。 1.科学管理理论 美国学者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泰罗从提高作业效率的角度研究管理问题,他通过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归纳出一套有效的作业程序,使作业标准化,并用标准化的作业程序培训工人,在此基础上,确定工作定额,将薪酬和工作绩效挂钩,同时泰罗认为计划和执行的职能应该由不同的人承担。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在西方曾经掀起一场效率革命,至今在生产运作领域其研究方法和管理方法仍然有广泛运用,西方管理理论所强调的量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其实都是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比如沃尔玛要求员工对顾客友好,“微笑时露出8颗牙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组织管理理论 如果说泰罗关注的是作业、任务的完成,法国学者法约尔则关注于组织管理,他认为组织管理存在普遍的、一般性的原则,如果用这些原则培训管理者,可以提高其管理效率,法约尔在他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管理14条原则,分工、秩序、等级链、集权和分权、统一指挥、统一领导、集体精神、稳定的员工、首创精神等。和科学管理理论相似的是,组织管理强调的仍然是规范性,如何通过分工、秩序、规则等刚性管理手段提高效率。 3.行政管理理论 德国的社会学家、历史学家马克斯.韦伯研究了行政组织的效率问题,他认为一个理想的行政组织应该是这样的:分工明确、选拔合适的人员、这些人员按照理性的逻辑行事,按照既定的程序和规则处理问题。这样的组织仍然是刚性的,因为各司其职、程序、规则、理性逻辑避免了结果的波动性,避免了因人而异,因而这种组织是有效率的。 整体来看,古典管理理论时期各学派虽然研究的角度不同,但是其管理理念和方法都是强调分工、秩序、规则、程序、标准化,借以加强组织的规范性,最终提升管理效率,这种制度是刚性的。在组织管理从无序走向有序之初,规范性带来的边际效益是很大的,但是边际效益递减的原则在这里仍然适用。随着组织逐渐变得有序,规范化的边际效益开始递减,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员工因为枯燥感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2)强调分工,各司其职导致组织的协作出现障碍;(3)强调标准化、秩序导致组织的机动性差。所以,出现了后来的人群关系学派、行为科学学派,管理从刚性走向柔性,和传统的刚性管理不同的是,柔性管理更多强调协作、强调员工多层次需要的满足,强调组织的应变能力,组织从科学管理走向了文化管理,从职能管理走向了基于过程的管理,从内向管理走向了外向管理。 基于古典管理思想的传统管理和柔性化管理的区别

二、古典管理理论对中国企业的借鉴意义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企业处于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转轨期间,大家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系统的适用于中国企业的管理理论,很多管理思想和方法都是舶来品,如何借鉴这些西方的理论,探索中国式的管理,同时面对已经迫在眉睫的来自于外资企业的竞争,成为所有中国企业最大的课题。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调查资料显示: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5年,其中民营企业是2.9年,大企业是7年~8年,而美国中小企业是7年,世界500强是40年~50年,中国企业为何如此短命?茅于轼等很多学者都有过这方面的研究。从下一组数据或许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些答案,根据中国企业家联合会2006年的报告:中国500强的平均资产是103.1亿美元,世界500强1455.1亿美元,两者利润分别为801亿美元和12149亿美元,资源的利用效率呈现巨大差异,可见中国企业在管理方面的差距。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很多中国企业应运而生,依靠的主要是对市场机会的把握以及宝贵的冒险精神,但是内功不足,管理水平的低下,让很多企业在兴盛一时后过早夭折了,三株、秦池、巨人、爱多,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它们落入的似乎是同样一个陷阱。 格雷纳的五阶段增长模型描述了公司成长的规律:公司成长被划分为5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成长的特性,管理者应该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企业的成长,以化解各种危机。(1)第一阶段,创造力推动企业成长,后期出现领导权的危机,领导不堪重负;第二阶段:指导力推动企业成长,后期出现自主权的危机,员工感觉束缚过多;第三阶段:授权推动企业增长,后期出现控制权危机;(4)第四阶段:协调推动企业增长,后期出现官僚化危机;(5)第五阶段:配合推动企业增长,同时酝酿新的危机。以五阶段模型分析中国企业近30年的成长历程,可以发现,很多企业在初创期,管理者的创新精神,对市场和客户的高度关注,组织规模虽然小但是交流比较充分,这些因素保证了企业的成功;但是领导者会发现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力不从心;第二阶段出现,组织需要加强管理,例如,合理分工,建立职能型的、集权的组织结构,在企业内部制定各种标准,建立预算制度,设立成本中心,使企业的运作效率提高,总之通过提高组织的规范性提高效率,在第二阶段正是这种指导力、规范性推动企业成长,这个阶段管理的主要手段其实就是古典管理思想所倡导的刚性管理,通过规范使组织从无序走向有序。进入第三阶段,企业要通过授权来化解组织刚性管理带来的自主权危机;在最后的两个阶段,则要通过构建合作文化来化解组织的官僚化倾向。利用五阶段模型分析中国企业,很多企业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中,就死掉了,由于不能通过规范化提升效率,企业不能做大,更不能做强。 美国以及其它一些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了上百年,中国很多企业其实还很难和这些国家的企业相提并论,虽然管理理论发展的趋势终将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最终走向文化管理,或称之为柔性化管理,但是笔者认为,对很多今天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的中国企业而言,科学管理是不能逾越的一个阶段,通过规范化提升效率,实现组织的成长是必需的,就像一个小孩子最初主要是依靠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约束和激励形成其价值观,道德发展理论将这个阶段称为“前惯例层次”,小孩子的选择主要受个人利益的影响,教育者的管理更像泰罗倡导的“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后来道德会进入“原则层次”,小孩子的行为会受其个人价值观的影响,外在约束已经内化为个人准则,但是第一个层次即规范化的过程不可或缺。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不需要像西方企业一样,用100年的时间完成这个转变,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吸纳前人的研究成果,借鉴他人的管理经验,探索在当代中国企业如何发展、超越,并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管理道路。

下载